王暖暖
第一步:賣產品,獲利潤,贏得關注最重要
“注意力經濟”又被形象地稱為“眼球經濟”,前者最早出現在美國學者Michael?H.Goldhaber一篇題為《注意力購買者》的文章中,用以證明“獲得注意力就能處于優先獲得財富或資源”的位置。“眼球經濟”則是因互聯網熱潮,由搜狐CEO張朝陽最早提出,他同樣認為,在消費者注意力有限的情況下,獲得廣泛關注,往往更能準確把握市場走向,利潤反而居于次要位置。在這方面,國產品牌植物醫生正是深諳其道。
植物醫生品牌創辦之初,即以不請明星做廣告,口碑營銷和社會公益活動為品牌起點。它抓住女性渴望通過護膚品改變膚質又反感化學成分的心態,從世界各地的原生態植物種植地收集產品原料,這在當時而言,可謂領先之舉。除了以天然成分吸引眼球,其量膚現配的理念,使渴望與眾不同的女性,都能根據自己的肌膚特點,搭配出適合的產品。不過說到注意力營銷,很多品牌都是在自身成熟之后,才會將注意力投注在環保與社會責任之上,植物醫生卻反其道而行之。其最先將產品售賣與公益相連接,推出空瓶回收活動,即消費者在購買產品使用完成后,若將空瓶回收到店內,即可獲得一定折扣,而回收的空瓶,則有品牌統一進行處理,對環境保護做出切實貢獻。此外植物醫生的會員植樹送積分活動,號召普通會員身體力行,在每年植樹節進行集體植樹活動,與品牌植物理念相契合,又可給會員帶來一定價格上的優惠。除了產品營銷過程中結合的公益活動,其資助貧困大學生,在全國多所高校設立的“植物獎學金”,則是品牌社會責任的直接體現。
這一系列的活動,都使植物醫生品牌贏得了行業內外更多的關注,其滿載的人文情懷,使其除了可以成為一家不錯護膚品公司,更成為一家受人尊重的企業。
第二步:好名聲,拉距離,品牌美譽很關鍵
談到公益對品牌的營銷和影響,今時今日,慈善或公益行動除了是一種營銷手段,更在危機公關、贏得普通消費者信任方面發揮著不小的功效。近年來,從雅詩蘭黛、資生堂等高端化妝品到聯合利華、保潔旗下的日化產品,均因頻繁提價等行為,引發消費者的不滿情緒。更有不少護膚品牌深陷“安全危機”,在鉛汞或其他重金屬含量超標方面,讓消費者揪了不少心。做品牌,第一層,往往比較務實,即賣出更多產品。其后,若是要將這種利潤增長保持在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即需要將品牌建設成一個受消費者喜歡的優質品牌。若是引起消費者不滿或恐慌,顯然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通過公益慈善提高品牌美譽度,變得非常重要。
僅僅查閱寶潔中國的官網,其企業責任—公益事業一項中,除了將大中華區公益重點放在希望工程之上,旗下不同品牌更有不同的公益屬性。如玉蘭油與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共建的OLAY女性創新與夢想基金,幫助有夢想、有創新精神的女大學生實現自我。幫寶適&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全球疫苗救助計劃;飄柔與全國婦聯共同建立的“至美中國”公益基金,以小額循環貸款、職業技能培訓和心理輔導等多種形式,幫助中國女性追求并實現心中的夢想等等。與寶潔相似,各大化妝品公司,都在不約而同選擇公益事業,作為完善品牌建設的重要一環。此外,聯合利華旗下力士品牌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合作的西藏植草、恢復生態環境項目;夢妝走入大學校園的“花漾夢想”,青春圓夢行動等等。獲取消費者信任,拉近消費者距離,外資品牌為使自家企業在中國的發展進入良性市場循環,國產品牌為在本土崛起不懈努力。各家化妝品牌的官網中,若少了社會公益一項,顯然是沒有跟進潮流,可得抓緊補上這一刻。
第三步:做公益,種類多,持久發展不動搖
眼下,盡管各大品牌所進行的公益項目花樣繁多,環保、扶貧、圓夢、健康等無一不全,實踐中,是否存在后勁不足,僅僅是在短時間內進行品牌美化,很多公益項目無法持久,甚至很快“爛尾”的情況呢?這無疑也是大批品牌在進行公益營銷后所面臨的最大質疑。這一方面,美容品牌所面臨的,顯然同樣嚴峻。
作為品牌完善的第三步,當企業獲得產品利潤與品牌形象后,往往都需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為成為“百年老店”的企業而持續發展與努力。在國外,公益事業的實施早已交到社會與商業企業手中,這在確保公益活動可以高效高質完成的同時,也能使得企業在社會效應或廣告收益中得到回報。然而在中國,企業參與公益還只是剛剛起步,往往會和政府公益基金會合作。通過公益活動獲得持久品牌效應的企業,無疑成為行業學習的楷模。
看不到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奇妙色彩,置身于普羅旺斯這片花海,至少可以嗅出這份自然的饋贈,來自法國普羅旺斯的LOCCITANE歐舒丹所籌建的LOCCITANE基金會是由歐舒丹建立的私人組織,致力援助服務感官殘障(主要是視障)人士的法國及國際慈善組織,在世界各地進行減盲工作。歐舒丹更以產品包裝附有盲文而聞名世界。其在2013年10月的“世界愛眼日”,又與全球2000多家門店推出限量版“乳木果愛之花紀念版香皂”,利潤100%將會捐獻給非政府組織用于救治布基納法索的盲人。
臨近年末,眾多企業和品牌在布局來年的營銷策略中,可謂絞盡腦汁。或短期沖刺,通過頒發大幅年終獎迎來媒體紛紛報道,直接吸引各方眼球。或早有謀算,贊助熱門綜藝節目,投入一些微電影營銷或大片植入廣告等手段獲得品牌效應的提升。投身公益,本身也算營銷的一種,然而說到底,卻也是一舉兩得,既成全了自己,也服務了社會。對于美容品牌而言,其品牌的核心價值正在于,使美麗可以跨越國際、性別、年齡與種族。這也與公益事業的關注可持續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回饋社會等理念不謀而合,同樣都是為當下以及世世代代的美好生活所努力。也許它帶給品牌的收益,并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體現,放眼未來,卻是獲益無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