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文+張民析
童工問題,總是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每到年底,很多工廠的工人都要回家過年,最難過的無疑是老板們。本來就被人力成本壓得喘不過氣來,工廠如果再停工,企業經營就成了問題。此時,廉價的童工就成了應對“用工荒”的對策。
事實上,現階段非法使用童工的現象并非偶然,早在幾年前一些小微企業就因為訂單不確定、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非法使用童工。經調查發現,這類童工問題集中在包裝、加工、玩具、電子等手工計件行業,并呈現出封閉化、分散化等隱蔽特征,屢禁不絕。
近日,深圳一電子廠雇傭數十名童工的新聞躍上媒體頭條。30余名來自四川涼山州的彝族小女孩被深圳市可立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聘用。隨后,經警方解救,孩子們陸續返鄉。然而,當這些女童見到警察時卻非常害怕,有的還在大街上奔跑,生怕被警察所“解救”,原因是家里太窮,不如在外打工。
按照《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不得招聘16周歲以下的人員,也就是童工。16周歲以下,有的可能是13、14歲,甚至更小的年齡就在工廠里面做工,這是典型的童工。為什么這么小年齡就要外出務工呢?歸根結底,大部分童工都是因為家庭貧困而選擇輟學打工,父母在生活所迫之下也愿意讓未成年子女外出求生。也就是說,童工問題的產生在某種情況下,是用人單位與童工本人及其監護人的雙方意愿。
從法理上看,雇用童工是違法的,是違背人權的。然而,為什么會有人冒違反法律的風險招錄童工,還可以逍遙自在?因為,使用童工的違法成本很低。根據國務院《禁止使用童工規定》,使用童工從事營利性生產勞動的,每使用一名童工,罰款600-1200元。可見,招收童工雖屬違法,但并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童工既可以滿足企業生產需求,又能夠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即使被發現非法使用童工,最多也就是罰點款,并不會給企業帶來多大損失。
那么,禁止童工是否就能既解救了童工,又警告了用人單位呢?
有人認為,禁止童工不會讓窮孩子的境遇變好,只可能變糟。在餐飲、手工制造、服務行業、部分流水作業等行業,很多企業攝于法令不敢招募童工,兒童只能被擠壓到更黑暗繁重的行業和“崗位”。
孩子進廠打工貌似互利互贏:工廠不再為缺工而發愁,這些“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小年紀就可以為家庭創收。也許,在許多人眼里匪夷所思難以承受的不堪,在那些家庭貧困者眼里卻極為平常。童工們,能否跨過他們面前的貧窮關,根源于我們的保障制度。他們和所有人一樣,渴望過上平等、自由富足的生活,他們理應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種公共服務,他們的苦難需要制度的保障,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扶助。
每一起非法使用童工案件被曝光后,孩子們都會被解救回到父母身邊。但是,這些孩子回鄉如何安置?法律和地方性法規、政策是否也需要進一步完善?誰來關注他們的心靈?他們會面對什么樣的生活?被遺失的校園時光又該如何拾起?社會應該如何看待童工現象?僅僅限制用人單位招收童工能否一勞永逸?解決童工現象的根本是什么?
以下是本刊法律援助律師團成員、北京市著名律師武紹智的觀點。
孩子是民族的未來,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正常地成長,應該是每一個人的責任。然而在我國,非法使用童工現象作為一種社會痼疾,由來已久。其原因,有歷史對于童工意識的遺毒,也有現在社會對于童工現象的忽視。盡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明令禁止企業使用童工,但是媒體對非法使用童工的報道卻不時出現,可見,法律的高壓線,并不是能完全阻止企業非法使用童工的尚方寶劍。
童工現象為何屢禁不止,其問題瓶頸在哪里?
最大的因素來自于貧窮和愚昧。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因為當地家庭貧困或者條件惡劣,不斷涌入城市,組成童工大軍。
其次,因為童工廉價。由于非法使用童工的企業,一般都使用較低的報酬雇傭童工,童工年小無知,自然就成為了非法企業降低成本的工具。
還有就是法律執行力的問題。使用童工低成本、高回報,使得一些企業鋌而走險。現實中,以紡織、服裝、制鞋、礦山、制造、餐飲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和大量招用農民工的企業,特別是在城鄉結合部的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代表的企業,明目張膽地違反法律,使用童工現象非常普遍。
目前,我國對于非法使用童工的處罰方式有三種。
行政處罰:《禁止使用童工規定》明確規定,對用人單位非法使用童工的,將給予罰款、吊銷其營業執照或者撤銷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等處罰。若用人單位是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的,由有關單位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對單位或者個人為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介紹就業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按照每介紹一人處5000元罰款的標準給予處罰;職業中介機構為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介紹就業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吊銷其職業介紹許可證。同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責令用人單位限期將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費用全部由用人單位承擔。
經濟賠償:童工患病或者受傷的,用人單位應當負責送到醫療機構治療,并負擔治療期間的全部醫療和生活費用。用人單位還應當一次性地對傷殘童工、死亡童工的直系親屬給予賠償,賠償金額按照國家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計算。
刑事責任:對拐騙、強迫童工勞動,造成童工死亡或者嚴重傷殘,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的刑事責任。根據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四)》的規定,違反勞動管理法規,雇用未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從事超強度體力勞動的,或者從事高空、井下作業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險環境下從事勞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