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寶
教師是學校教育思想、育人理念的踐行者,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實施者;教師的發展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支撐點。因此,教師隊伍建設是一所學校能否順利達到辦學目標、實現學校教育功能的關鍵。而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思想的引領、環境的營造和行動的跟進則是三個有效的切入點和重要抓手。
一、思想引領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對學校的領導首先應該是思想的領導。學校領導應當善于把教育思想體現在各種各樣的事情中,通過一定的組織方式或管理行動,使教師對教育的認識與看法統一到正確的教育思想觀念上來,在對教育的認識與看法上達成共識,并使它們轉化為教師的教育信條,成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行動理論,從而使學校的每一件事都充滿著教育的意義。因此,思想引領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前提。
1.學校領導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領教師
學校領導對教育的熱忱,對學校的熱愛,對師生的關心,對業務的精通,無不體現著校長人格魅力的方方面面。教師對學校主要領導的接納、認同,是思想引領的前提與基礎。
2.建立學校的發展愿景,引領教師
學校發展愿景應該是在全校廣大教職工充分發揚民主基礎上建立的得到普遍認可的學校發展方向,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目標,明確的目標指向,會激勵全校教職工不斷地朝著既定的方向努力,思想會隨著學校發展目標的不斷達成而不斷進步。
3.形成學校的核心價值觀,引領教師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學生身心的成長、能力的提高、個性的發展都是生命健康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專門育人場所的學校,應該是和學生有著魚水關系的,應該是滋養鮮活生命的環境。如果學生是鳥兒,學校便是森林和藍天;如果學生是魚兒,學校便是江河湖海。在這樣的環境中,教育才能基于生命、直面生命、為了生命。因此,學校要在一代又一代人的生命成長進程中實現內涵發展,教師要為學生生命成長而提升教育實踐的品質,學生要為自身生命質量的提高而勤奮學習、快樂生活。教育本身的意義會提升教師的思想內涵。
4.在尋找職業幸福感上引領教師
教師的精神生活中,如果將其在教育教學工作的成功、專業的成長和自身生活幸福密不可分的話,教師的追求會從最基本的安全與生存的保障不斷過渡到自我實現的層次,思想也隨之會進入更高境界,學校和教師便會在更高的平臺上形成默契、達成共識,思想引領方能成為現實。因此,引導教師逐步形成高尚的職業價值觀,使教師不斷品味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實現教師由養家糊口的職業到終生為之追求的事業之轉變,是思想引領成功與否的關鍵。
二、環境創設
創設有利于教師工作和生活、有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環境,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礎。
1.尊重教師
教師是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主體,同時每個教師又是具備獨立個性特點的個體,企盼他人的理解、認同、信賴,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是人的天性。尊重是平等的表現,是贏得支持的基礎,是創建和諧校園的需要。因此,在言行上尊重教師,在心理上理解教師,管理上依靠教師,樹立教師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感覺到自己是學校大家庭中的一分子,繼而培養教師的責任意識十分重要。
2.激勵教師
心理學告訴我們,激發一個人行動的動機有兩個方面:(1)對現實事物以及現實事物與自己的關系以及自身行動及其后果、意義的認識;(2)對行動對象的一定的情緒和情感。就教育扶貧(移民)學校工作的教師而言,使貧困落后地區的孩子接收良好的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為孩子們的未來幸福生活奠定基礎,這樣的工作本身就充滿著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但僅僅如此是不夠的,學校必須采取多種具體的激勵措施,使廣大教師不斷地在教育教學實際工作中感受到成功和幸福。如,目標激勵、榮譽激勵、成功激勵、榜樣激勵等均是有效的激勵手段。
3.服務教師
管理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服務。要為教師創造良好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使教師安于工作;營造積極向上的民主寬松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教師樂于工作;建立研訓一體的教師成長發展環境,使教師精于工作;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使教師勤于工作;創造條件、完善教育教學設備,使教師便于工作等,均是學校服務于教師必須做的,也是最基礎的工作。
三、行動跟進
教師隊伍建設的種種想法,最終都要落實在實際行動上。構建穩定和諧的學習型教師隊伍,是實現學校的內涵發展和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針對我校是新辦教育扶貧移民學校,骨干教師有限、年輕教師偏多的現實,教師隊伍建設要從實際出發,創新形式、形成機制、講求實效,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關鍵。
1.規劃教師專業發展的總體目標
不同學校應根據實際確定合適的教師專業發展總體目標,比如,針對我校年輕教師比例較大的實際,經過三年左右的時間,通過對教師實施思想引領、專業提升和考核激勵等途徑,使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專業態度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爭取達到縣級一流學校師資水平,讓一批教師在縣內或全省嶄露頭角;經過五年左右的時間,使全校教師的職稱及省縣級骨干教師比例趨于科學合理化,全面打造一支教育理念新、教學藝術精、責任心強的教師隊伍。
2.明確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內容
不同學校的教師群體有其不同的特征,教師發展的基本內容也有所區別,應根據實際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比如,針對我校屬于新辦不久教育扶貧學校、教師大多是年輕教師的實際情況,優勢是這些教師可塑性強,熱情高,熟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引導得當很容易成長為優秀教師,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專業功底不厚,思想容易波動,在工作中受到阻力時或受社會及各方面的影響時可能會產生動搖情緒。為此,確立以師德教育為先導,加強對教師的職業理想、服務意識等方面的培訓;以專業技能提高為核心,加強教師在理解課標與備課、有效教學及實施、分層輔導與作業訓練、考試規范與出題、班主任工作藝術與方法、德育工作實效等方面的研訓,以切實提高育人和施教能力,是我們確立其專業發展的基本內容。
3.制訂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與具體措施
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是專業引領、遠程研修、校本研訓、同伴互助、崗位提高。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我們采取的措施是:(1)分階段確立主題。針對新辦學校的教師實際,分階段分層次確立不同階段的教師專業發展主題。比如,第一年,主要以師德培訓、規范各教學環節行為(研讀課標與備課、課堂教學的實施、作業布置與批改、考試出題與組織等)、學生管理與德育工作為主題,我們稱之為“規范行為”;第二年,主要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生活化德育的開展為主題,我們稱之為“提高質量”;第三年,在做好前兩年工作的基礎上,以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為主題進行深入研討深度研究,力爭涌現出一批教學能力突出、特色鮮明的教師群體,我們稱之為“個性發展”。(2)建立切實可行的教研培訓制度。如,集中培訓制度(專家到校或校內培訓)、集體備課制度、聽課評課制度、拜師學徒制度、自我研修制度、小課題研究制度、教研獎勵制度、專業發展激勵評價制度等,通過對教師專業發展各種制度的執行,將教師隊伍建設的各種舉措落實到具體行動上。
學校情況不同,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和方法應該是有所差別的,但是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只有立足實際,整體把握,加強思想引領,營造成長環境,落實具體措施,融教師成長與學校發展于一體,理順教師工作與生活關系,促使教師不斷體驗自我實現的快樂,建設一支德藝雙馨的教師隊伍目標是可以實現的。
(作者單位 海南澄邁思源實驗學校)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