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龍周
摘 要:要想在高考數學中取得好的成績,教師和學生應該共同努力,應該做到三先三后。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相輔相成的。
關鍵詞:創新;討論;領悟
高中數學是高考中最能體現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門學科,也是最能體現學生學習能力的一門學科,在高考中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如何學好高中數學,各位老師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認為,要想在高考數學中取得好的成績,教師和學生應該共同努力,做到三先三后。
一、先學后教
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已經十幾年了,每年對數學高考試題都有不同的感受,特別是最近幾年高考數學要求創新,高考命題者也是絞盡腦汁設計出一些新穎的題型,除了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是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也給數學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再用自己過去的經驗去應對新的高考形勢,要研究高考的新動向,掌握高考命題者的意圖,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去教學生。在教給學生知識之前,老師自己掌握一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先研究教材,研究教學大綱的要求,然后再去教學生,這就是所謂的先學后教。
這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因為知識在日新月異,舊的知識會不適應這個社會快速前進的車輪,你不努力去學習,就會被社會淘汰。特別是作為一名教師,人們常說:“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教師要學為人先,與時俱進,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做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習型教師。陶行知先生在《教師自己主動進修》中指出:“有些人一做了教師,便專門教人而忘記自己也是一個永久不會畢業的學生。因此很容易停止長進,甚至于未老先衰。只有好學,才是終身進步之保險,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證。”教師是一個特別的職業,面對的是學生,高中學生大都未成年,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樣去思考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指導,作為指導者,教師自己應該能對問題有全面的理解,能站在理論的高度理解問題,才能更好地讓學生接受知識,理解所學的知識,從而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問題。
二、先議后答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設計問題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或是總結性的問題,或是啟發性的問題,希望學生能認真思考,但可能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困擾,當你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后,很多學生會不假思考給出問題的解決方法,答案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但總是違背教師設計問題的初衷,我們希望學生能充分的思考,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問題的討論中來,給出一種或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為此,我談談我的做法,本人所帶的班級都實行分組模式,就是將全班學生分成一個個小組,每個小組大概五到六個人,在課堂中我要求每個小組的學生坐在一起,當我提出問題后,我會要求每個小組的學生在一起討論交流,要讓學生能在探究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并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對不同的意見進行討論,形成統一的結論,將每個成員的答案進行匯總,然后由每個小組選出一個代表來回答問題,在討論之中讓學生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樣做就達到了設計問題的目的,這就是所謂的先議后答。數學課堂教學不僅關注的是教學的結果,更重要的是知識形成的過程,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不能只強調老師的教,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學,先議后答就是強調了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先悟后用
數學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并能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對課堂上所學知識的理解往往不夠深刻,需要課后去進一步鞏固領悟,并運用其解決問題,這就是我說的先悟后用。成績比較突出的學生往往在這點上做得比較好,否則反之。悟主要是對知識的及時鞏固,克服遺忘,使知識持久保持,這是積累知識的前提,鞏固相關知識點,檢查聽課效果及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遷移能力,同時也是課本知識的擴充。用則是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所有學習過程都是為了去解決問題。先悟后用,悟得透才能用得好。
新課標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相輔相成的。教師要想起到很好的主導作用,就要求教師通過主動學習,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跟上形勢的發展。而學生的主體作用尤為重要,他們是否具有自覺的學習習慣和積極的學習行動則是決定因素,教師要培養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自己思考,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讓他們懂得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從而達到取得好成績的最終目的。
(作者單位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二中)
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