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影
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長發育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為了把今天的少年兒童培育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承擔著“教書和育人”的雙重使命。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而法制教育又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課堂教學就成為滲透法制教育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以下幾方面進行法制教育的滲透。
一、利用課文內容向學生滲透法律知識
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載體,也是向學生宣傳法律知識的有效途徑。我們要充分利用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教育因素,巧妙地、適時地滲透相關法律知識,初步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如,我在教學《翠鳥》一文時,學生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我們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是要和你們做朋友的呀!”時,我適時讓學生討論:這只漂亮的翠鳥該不該捉回家?為什么?我們怎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保護動物?在學生討論結束后,我趁機向學生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禁止獵捕、殺害野生動物的相關條例,讓學生明白獵捕、殺害野生動物是一種違法行為。
二、通過在口語交際中的討論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不僅可以鍛煉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激發他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更深層次地思考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增強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學生明白在社會生活中一切都是有規則的,正所謂: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我校毗鄰貴畢新、老兩條公路,車禍時有發生,針對這一現象,我組織學生展開了一場以“應不應該遵守交通規則”為主題的辯論賽,正方以“珍愛生命,請遵守交通規則”,反方以“遵守交通規則太麻煩,不方便”為論點,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學生擺事實、講道理、引經據典,一一列舉出了人們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多種陋習及由這些陋習而引發的慘烈的交通事故,最后,學生得出結論:安全重于泰山,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愛生命,請遵守交通規則,并承諾:不論何時何地,遵守交通規則,不在公路上追逐打鬧、不隨意橫穿馬路等。
如,我在教學人教版小學語文第12冊第四單元口語交際時,學生圍繞“學會生存,自我保護”等話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學會生存,具備自我保護的本領,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學生從自己遇到的、聽到的或從電視、報紙、雜志等媒體上了解別人是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的,并和同學交流:我們可能遇到哪些危險或災難?應該如何應對?通過此次口語交際活動,學生知道了我們不僅要依法辦事,還要學會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
三、理論聯系實際,在綜合性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學生在課文中學到的相關法律知識還應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通過一系列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如,在班上開展主題班會、編排課本劇、給家長的一封信、“小手拉大手”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在2010年春天,天干物燥,個別群眾防火意識淡薄,隨意帶火種上山,在林中燒草皮灰,以致造成大面積山林火災的發生。大火燒過幾個山頭,一直燒到我們學校對面的山上,許多學生都親眼目睹了這場火災。結合這個實際情況,我組織學生開展了“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主題活動,活動包括以下幾項內容:(1)學生收集身邊發生的有關森林火災的事件;(2)收集美麗家鄉的圖片;(3)討論:要怎樣做才能保護森林,讓家鄉美麗長存;(4)為“保護森林,愛我家鄉”寫廣告詞、畫宣傳畫;(5)讓學生談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保護法》的一些理解。整個活動培養了學生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將語文實踐活動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真切認識到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達到滲透法制教育的目的。
四、在習作中鞏固已學到的法律知識
習作是學生對所學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在習作教學中引入法制教育,可以鞏固已學到的法律、法規知識,讓學生深刻體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法,只有人人都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諧。
我校地處畢節化工廠、化肥廠、電廠、復烤廠的中心位置,四大工廠對我校呈包圍態勢,四大工廠排放出的滾滾濃煙,時常籠罩在學校上空,天空中隨時都在下著“灰”,路上車輛一過,塵土滿天,連眼睛都睜不開,化工廠、化肥廠還不時排放出難聞刺鼻的氣體,學生在這里生活學習,深受其害。在習作《給市長的一封信》中學生痛斥環境污染給生活帶來的危害,寫出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依托,號召大家保護環境,創造美麗家園人人有責,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在活動“森林防火,人人有責”的活動結束后,學生開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動——《致家長的一封信》,在信中,學生要求家長承諾:不隨意攜帶火種進入林區,不燒草皮灰,文明祭掃,不在林區燃放煙花爆竹,掃墓不燒紙、不燃蠟燭等。學生還向家長宣傳、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保護法》,告訴家長們:任何破壞、毀壞森林的行為都是違法犯罪的行為,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在家長中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作用。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好下一代,不光是要教會他們書本上的知識,更要教育好他們如何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知道社會生活中處處有規則,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成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鴨池鎮頭步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