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福東
“如果我能解除一個生命的痛苦,
平息一種酸辛,
幫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鳥,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不虛此生。”
狄金森的這首短詩,在2011年3月的貴州山區,給了鄧飛和他的小伙伴內心深處以升騰的啟示。鄧飛此時尚未從調查記者的揭黑激情中完全出走,但貧困山區學童不得飽食的現實已觸動他柔軟的愛意。過去一年,他掌握了在微博上集聚人氣的新方法,生命開始有了煥然一新的體驗。他漸游離于苦大仇深的扒糞姿勢,成為近年中國涌現的新公益人之一。
一個偶發的奇想,在貴州找到了用武之地。自實地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的午餐困境后,鄧飛即發起宏愿,讓中國貧困學童都吃上溫熱的免費午餐。免費午餐并非新事物,遠的不說,在海峽另一岸的臺灣即已實施經年,但在如此廣大人口基數上進行實踐則尚無先例。中國大陸問題的復雜性怎樣評估都不為過,但有時實施起來后卻出奇地簡單。
免費午餐不是鄧飛一個人的故事,他感召了各行各業的一批精英分子,共同打造這份事業。又以民間之力,倒逼政府接棒,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一份午餐的大盤子,出現齊頭并進的發起人,這是貧困山區學童的福分。鄧飛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他的心路歷程如何?在剛剛出版的《免費午餐:柔軟改變中國》一書中,鄧飛將之和盤托出。
正如這本書的副題所言——“揭示當下中國各階層涌動的社會變革熱情”,免費午餐的成功,其實是中國漸漸富裕起來的階層,尋求用愛意變革社會的一次努力。鄧飛敏銳抓住了這個契機,凝聚眾人之力,完成了一次柔軟改變中國的經典案例展示。
“一定要反省過去,但不能糾纏過去,不能因為過去失去我們的未來。”這是鄧飛投身公益后的新理念。他承認中國經歷過一段殘酷的斗爭史,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選擇和解。他只是希望大家分頭并進,守望互助,他個人堅守“先做增量,融合各界”的建設性方式。這樣的進路,導致他并不回避官方的加冕,也引起一些爭議。鄧飛以他柔軟的身段,騰挪其間,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鄧飛認為他和伙伴們正在開創一場偉大的“微公益”,在探尋如何提供條件把普通人聚合在一起,產生巨大變革的“合聚變”。他說,這些條件中,有愛、使命和價值觀,有集群式的社會動員,還要有一整套的專業組織治理,發現、激活和科學發掘每一個人的內心力量,我們就獲得一個澎湃的能量場。
我曾在江西的一個酒店里,旁觀鄧飛給志愿者們講述自己的規劃和慈善未來,時至深夜,聽者仍不肯散去。公益如何長久凝聚人心,而不陷于一時的熱血,的確是一個難題。在鄧飛提及的公益人物中,臺灣證嚴法師是一個榜樣,她一手打造的慈濟功德會,已是華人最大公益團體——其成員早已不局限于華人。支持慈濟功德會一路走來的,是佛陀的慈悲喜舍精神。有了宗教的價值所在,公益團體腐化的概率就會降低,這構成制度約束之外的另一維度。
當鄧飛在談論公益,我理解,他仍然焦慮于如何獲致一種可持續的奉獻動力。這并非一蹴而就,它和整個社會的道德心與宗教感密切相關。在這條道路上,信仰與公益互為增量。
《免費午餐:柔軟改變中國》
作者:鄧飛
出版:華文出版社
定價:35元
《知日·設計力》
主編:蘇靜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價:35元
從日本設計界的起始——日宣美展、日本設計中心的成立說起,從各角度思考日本“設計力”所在。
《為中國蒙難——美國外交官謝偉思傳》
作者:[美]琳·喬伊納
出版:當代中國出版社
定價:49元
當中美關系在三岔路口時,年輕的美國外交官謝偉思在各種政治勢力中所起的作用。
《巖波茂雄傳》
作者:[日]安倍能成
出版:三聯書店
定價:58元
在民國之初,巖波書店曾經影響了一批中國知識分子。從巖波茂雄經管書店的細節,讀者可以感受1913年戰爭初期日本知識界的態度。
《真相:信息超載時代如何知道該相信什么》
作者:[美]比爾·科瓦奇 湯姆·羅森斯蒂爾
出版: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價:38元
在信息碎片化時代,我們該如何辨識,哪些信息、觀點可信?本書旨在回答上述諸多疑問,探討信息文化正在發生著何種改變。
《白鹿原:蘆葦電影劇本+劇本創作筆記》
作者:蘆葦
出版:后浪出版公司
定價:45元
本書是蘆葦編劇作品中第一部公開出版的定稿劇本。本書別冊,收錄了回顧創作歷程的深度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