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師章玲 代錦霞 王志濤
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人民網等央級媒體多次報道;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青年文明號等榮譽。鄭州供電公司配電運檢共產黨員服務隊現有隊員30人,擔負鄭州市區近140萬電力客戶的配電線路及設備的運行維護、事故搶修、帶電作業等任務,用實際行動讓黨旗更鮮艷,讓客戶更滿意。
6月19日16時,鄭州市秦嶺路西線電廠配線13號處,鄭州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兩名搶修人員身穿厚厚的絕緣服裝和絕緣手套,正在約8米高的高壓線上火速搶修。
為進一步提高配網故障應急搶修效率,鄭州供電公司將鄭州市區供電管轄范圍合理劃分為13塊區域;建立常態電力隱患發現機制和查處機制,實行24小時值班制;實施配電搶修“網格化”管理,全天候堅守在全市13個搶修區域,采取第一梯隊快速反應、第二梯隊隨時待命、第三梯隊及時跟進的“三級應急搶修梯隊”模式,實現了配網停電時間同比縮短6.2%,搶修半徑縮短20%,搶修效率和客戶服務質量大幅提升。
“俺是流水線作業,對供電質量要求高。一旦電力供應不穩,引發生產線震蕩,損失動輒就是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位于鄭州市秦嶺路10號的國家首批節能環保國債支持企業——鄭州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后勤負責人張明陽指著正在加工模具的車間說,“不過,現在電力一直穩定可靠,特別是實行帶電作業以后,俺這日子好過得很。”
兩年來,服務隊開展這樣的搶修2800余次,為企業和商戶挽回損失8000多萬元,為中原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撐。
一個黨員一面旗幟,在急難險重任務面前,服務隊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圓滿完成鄭州地鐵、南水北調、京廣高鐵配套電力工程等電力改造任務。
遷改線路37條,長66千米,桿塔199基……黨員服務隊15名成員在京廣高鐵配套電力工程建設中,用行動鑄就了無形豐碑。黨員羅松濤永遠也忘不了2011年冬天,跪在地上撬開地面凍土的那一天。羅松濤說:“鎬頭砸在地面上震得虎口生疼,我們這幫人手上都裂開了大口子,痛得連筷子都拿不住?!?/p>
為了配合地鐵線路建設,從2008年開始鄭州公司就著手準備,每周召開例會對遷改工程進行協調和督辦,要求遷改工程分點分階段實施,最大限度減少對城軌建設的影響。地鐵2號線隴海路與華山路高架橋施工時,白天遷改線路影響交通不說,還會影響部分重要客戶用電,配電運檢工區決定實施“零點工程”。
參與施工的員工劉志征回憶說,今年雨水量大,三天兩頭有雨,3月份開始施工那天凌晨剛好下了場大雨,參與施工的10余名電力員工渾身上下被雨水澆了個透。為趕進度,凌晨3點,他們依然身著濕漉漉的工裝在狹窄的電纜溝里,用塑料布遮住剛抹好的水泥,用厚鋼板連通被挖開的路面……
黨員服務隊以保障社會經濟發展為己任,以保障客戶用電為切入點,盡心竭力服務廣大市民。
遷改線路涉及到方方面面。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地鐵建設的影響,服務隊決定“分點分階段”實施遷改工程;嚴格遵守客戶停電告知規定,提前對停電區域進行登報通告;而在施工的同時,合理安排停電,最大限度地減少線路重復停電,縮小停電范圍,通過轉供電的方式,盡量不給居民正常生活用電帶來影響。在鐵道家園社區供電線路改造工程中,為了將居民停電時間縮至最短,多次走訪、勘查、協調后,服務隊開出了組合帶電作業、轉供電、早架桿加準備應急發電車的組合“藥方”,不僅將停電時間縮短了一半,而且將停電用戶由2761戶減少到527戶,受到居民廣泛好評。
西三環擴建工程中,市政建設中心項目部出資,讓把150基線桿臨時遷改別處,然后再敷設電纜入地。鄭州供電公司服務隊考慮到這樣做浪費時間,也造成重復投資,浪費資金。經過仔細勘查,反復推敲,提出了一次性投資線路電纜入地的施工方案,積極與項目部協調,最后在增派人力、加班加點施工的情況下,如期完成了2000米電纜、150基移桿的建設任務,印證了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的可行性,為對方節約資金近百萬元,達到了雙贏的效果。“早聽說供電公司黨員服務隊搶修服務到位,沒想到服務客戶還這么盡心竭力,真不愧是楷模!”項目負責人袁金柱感慨到。
商潮涌動,電力先行。鄭州供電公司共產黨員服務隊牢記承諾,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供電企業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用具體行動推動著綠城發展,助力中原崛起的每一環。自2012年成立以來,先后完成重大項目電力線路遷改168項,節約遷改資金20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