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芹 王洪濤
30歲成為國家電網公司最年輕的生產技能專家,一年中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8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全國青年文明號”集體負責人,全國電力行業教育培訓新星,全國輸配電技術協作網技術專家……環繞在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帶電作業技術專責陶留海身上的光環,是如此耀眼奪目。
讓人意外的是,這樣一個全國超、特高壓帶電作業領域的高精尖人才,不是科班出身,亦沒有讓人羨慕的高學歷。15年前,他畢業于南陽電力技校,學的專業是熱動運檢專業,和汽輪機、鍋爐打交道,參加工作時是一名普通的送電工,從事艱苦的架線工作。從一名送電工到全國輸電線路帶電作業領域的專家,陶留海是怎樣做到的?
熱愛學習,是陶留海最顯著的特點。認識他8年的同事、檢修公司輸電線路運檢班員工馬志說:“陶哥對電力專業知識的學習已經到了癡迷、沉迷的地步。”他去過陶留海的臥室,“那簡直就不像是個臥室,而像個電力書庫,滿滿兩大柜子的專業書籍,床邊、門后也全是書。”
1998年10月畢業后,陶留海來到河南送變電工程公司(原河南送變電建設公司)送電三公司,成了一名送電工。1999年9月,調至新成立的超高壓運檢公司,從事500千伏線路的運行維護及帶電作業。畢業時專業不對口,工作后專業跨度也相當大,但陶留海都快速適應并且迅速成長為崗位中堅。“靠的就是學習,向老師傅們學,向書本學。白天干活時帶著小本子,不懂的地方抽空記下來,晚上再把它們弄明白。”陶留海說。
在送變電公司工作的10多年間,晚上12點半之前他基本沒回過家。當時,公司大門口的保安對他印象深刻,曾好奇地打聽他:“那個年輕人天天半夜才走,都干啥呢?”“主要是3個方面的學習:技術技能、學歷和班組建設相關知識。”陶留海向筆者解釋。持之以恒的艱苦學習讓他脫穎而出:2006年,獲得河南省送電線路工技能競賽亞軍;2007年,成為送變電公司首批技能帶頭人;2008年,成為國家電網公司首批生產技能專家,且是最年輕的一位。同時,通過函授學習,他陸續取得了專科、本科學歷,目前在備考研究生。職稱方面,先后獲得了送電線路工高級技師、高壓線路帶電檢修工技師、電力工程師、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國家注冊質量工程師等職業資格證書,技術技能雙進步。
“檢修公司和送變電公司的人都知道,帶電作業方面有疑問,找陶哥絕對能解決。他不但能告訴你問題的答案,還能告訴你出自哪本書。常用的書籍,如《安規》等,你問他多少頁第幾行是什么,他張口就能給你說出來。”跟陶留海一起于2012年年底從送變電公司調至檢修公司的同事尹飛說。
“他從來不去酒吧、KTV,也不會玩網絡游戲,買書卻一買就是幾千塊錢的。談戀愛時覺得他沒情調,聊天總離不開工作。”陶留海的妻子、河南電力博大科技有限公司市場部員工王美蘭告訴筆者,“但現在,別說我,連4歲的女兒都被他感染了,經常坐在他的書桌前有模有樣地看書。她的愿望是長大以后做個像爸爸一樣的人。”
同熱愛學習一樣,陶留海的認真、敬業品質也是在同事中間出了名的。“什么事情交給他都很放心,他處處追求精準、完美。”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主任楊朝鋒告訴筆者,“他外出學習、競賽,哪怕凌晨三四點才返回鄭州,也會在早上8點準時到單位上班。讓他休息休息再來,但他從不。”
超高壓和特高壓帶電作業可以說是電力系統專業性最強、危險性最大的工種,被形象地形容為“在刀尖上跳舞”,容不得半點差池。陶留海的謹慎、認真與所從事的高危工作相得益彰。2013年夏天,國家電網公司跨區電網重要線路之一——500千伏陽東線發現一處緊急缺陷,高空光纜外層鋁線斷了三股,需要消缺。受委托對該線路進行維護的送變電公司向檢修公司發出了帶電作業請求。以往,這類消缺能否實施帶電作業,一般都是由經驗豐富的老師傅根據綜合情況進行判斷。在其他人都覺得可行的情況下,陶留海利用自己豐富的專業知識,運用復雜的一元三次方程和懸鏈線方程進行了地線集中荷載后受力分析計算,結果顯示已經受損的光纜在承重及弧垂方面無法滿足安全作業需求,判定不能實施帶電作業。隨后,陶留海又立刻前往送變電公司工程技術部,會同工程師李君章用施工放線軟件再次進行了精確計算,結果一致。隨后,他和班組骨干一起制定出可行的替代方案,消除了缺陷。他還曾經跟蹤1000千伏長南線的一個發熱缺陷長達3年。其間,他翻遍書本,并利用一切外出開會、學習機會向專家請教,還到現場仔細查看,最終找出了原因,徹底消除了線路運行隱患。
陶留海還長期兼職從事各類黨群工作,并且樣樣干得出色。在送變電公司時,他長期兼任超高壓運檢公司團總支書記、工會委員、黨支部青年委員、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隊長等職務,帶團隊、搞活動、寫材料,樣樣實干。2006年,他作為負責人帶領超高壓運檢公司帶電班成功創建“全國青年文明號”。到檢修公司后,專注于專業領域的同時,他還積極參與公司新聞宣傳工作,去年在《國家電網報》等媒體發表報道26篇,被評為檢修公司宣傳報道優秀個人。這些事情,說來簡單,但哪一項工作上,都傾注了他無數心血。
作為檢修公司帶電作業技術專責,陶留海主要從事超、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線路建設、運維檢修、帶電作業等方面的管理和研究工作,在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線路、±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500千伏超高壓輸電線路的帶電作業、帶電檢測、絕緣子檢測、紅外測溫、紫外檢測、輸電線路防污閃、可聽噪聲與電暈防控方面有技術特長。他先后創造了1000千伏特高壓線路沿耐張串等電位等6項全國帶電作業首次紀錄,累計獲得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創新創效成果50余項,合著論著2部,在《電網技術》等核心期刊及專業學術雜志上發表論文30余篇。
檢修公司輸電檢修中心主任楊朝鋒評價說:“留海的進步,也積極推動了公司整個輸電專業的技術進步。”
很多事例都是這一評價的有力佐證。今年5月,省公司組織了河南省220千伏輸電線路帶電作業技能競賽。負責超、特高壓輸電線路運行維護的檢修公司也被要求組隊參賽。在集訓的兩個月里,身為參賽團隊理論教練的陶留海總是白天正常上班,下午下班后趕往集訓地,為學員上課、組織考試、批閱并講評試卷,學員深夜休息后,他還要擬定第二天的考試題,每天夜里都忙碌到次日凌晨兩三點,第二天卻又照常上班。“陶哥從來不藏私,給我們講課都是傾囊相授,無論水平高低的問題,一律耐心講解,讓大家像他一樣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最終讓我們的技能水平都向他看齊。”參賽隊員馬志對筆者說。最終,首次參賽的檢修公司摘回了一等獎桂冠。
早在2008年,陶留海就作為省公司參賽隊隊員參加了國家電網公司首屆帶電作業技能競賽,捧回了500千伏項目團體二等獎的獎杯。彼時的他,雖然是參賽隊員,但在集訓時,理論教練也經常找他切磋、交流。2012年再次參賽時,他是隊員,也是兼職理論教練。
陶留海獲得的各類技術、工作獎項數不勝數。去年11月的一天早上,他拎著一個裝得滿滿的大編織袋進了辦公室,同事高嵩很奇怪,以為他出差,問了之后才知道,原來袋子里裝的全是他的獲獎證書。他要再次參評國網公司技能專家,需要報材料。“人家報材料證書不夠用,他則要挑挑選選。”高嵩說。這一袋子證書,飽含陶留海勇往直前的付出,也伴隨勞累和傷痛。2002年,他在覆冰的鐵塔上連續搶修落下了膝關節炎;2012年,技能競賽集訓時扭傷了左腳踝卻堅持輕傷不下火線,因得不到充分休養,腳踝至今都是腫的。
陶留海的一位同事坦誠地說,他不是天資聰穎的人,很多人可能都比他聰明,但他在工作、學習上付出了太多太多,如果其他人能像他這樣努力,估計會取得更大的成就,但一般人根本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