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波,余 群
硫酸依替米星為一種新的半合成水溶性抗生素,屬氨基糖苷類,其作用機制是抑制敏感菌正常的蛋白質合成,為常用的廣譜抗生素。硫酸依替米星注射前,不需做過敏試驗,但筆者所在門診部發生了一例由其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反應,現報道如下。
患者,男,43歲,因患急性尿路感染,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常州方圓制藥有限公司)0.2 g靜脈滴注治療。入針后約20 s,患者突然神志不清、面色蒼白,軟癱于椅。護士立即停止輸液,快速送入搶救室,松其衣領并使其平臥后面罩吸氧。考慮為藥物過敏性休克,即予皮下注射腎上腺素0.5 mg,更換輸液瓶,予以生理鹽水快速滴注,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 mg抗過敏。此時體格檢查示:脈搏無,呼吸微弱。立即胸部按壓,同時肌肉注射異丙嗪25 mg,5 min后患者呼吸稍平穩,面色仍蒼白,四肢冰冷。再予皮下注射腎上腺素0.5 mg,開辟第二條輸液通道,快速輸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此時患者血壓70/45 mmHg,脈搏50次/min,脈細弱。15 min后患者意識恢復,血壓脈搏正常,但仍面色蒼白,四肢未轉暖。
過敏性休克是人體對某些生物制品或藥品過敏而產生的一種急性全身性反應。其機制是由于速發型抗原抗體反應中所釋放的組織胺、血清素和其他的血管活性物質所引起的血管舒縮功能紊亂。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蕁麻疹;呼吸困難、胸悶、咳嗽;腹痛、惡心、嘔吐;頭暈、面色蒼白等,嚴重者迅速進入休克狀態[1-2],如不及時搶救,常可在5~10 min內死亡[3]。除臨床常見易引起過敏性休克藥物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破傷風抗毒素等,某些藥物在注射時也會引起過敏反應,所以一定要備好急救藥品,發現時及時搶救。在搶救過敏性休克時,不能避免患者在休克時靜脈萎陷而導致的穿刺困難。發生過敏反應后,要立即停用致敏藥物,換成0.9%的生理鹽水,保持靜脈通道暢通,以便盡快應用抗休克藥物。
[1]賀爾.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靜脈滴注致過敏性休克1例[J].中國藥業,2011,23(1):63.
[2]薛玉門,王麗娟,王曉君.硫酸依替米星致急性過敏性休克一例[J].中國衛生產業,2012,16(1):74.
[3]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63-265.
(本文編輯:張陣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