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渠
廈門市東區開發有限公司(361000)
淺談建筑墻面、地面裂縫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楊銀渠
廈門市東區開發有限公司(361000)
結合工程實例,針對建筑樓地面、墻面裂縫問題進行了分析,并主要介紹各類裂縫處理及預防措施。
墻面;裂縫;成因;防治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高層建筑物越來越多,人們對于住宅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現階段,我國住宅建筑普遍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它有著抗壓強度高、耐久性好、可澆筑成任何形狀等諸多優勢。調查發現,較大的建筑墻面、地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縫問題,成為影響工程質量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在工程應用過程中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裂縫,如塑性收縮裂縫、溫度裂縫、干縮裂縫、膨脹裂縫等,輕者影響建筑的美觀,嚴重的影響建筑整體結構性能,使得工程不得不重新返工,給施工帶來經濟損失。
1.1 裂縫的產生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中現澆混凝土樓地面裂縫,根據其類型大致可分為沉降裂縫、溫度裂縫、施工質量裂縫、養護及使用維護不當而產生的裂縫等。裂縫產生的原因可總結為如下幾點:
1)設計因素
設計過程中樓板配筋不當,或是樓板內設置的管道不合理,影響到施工質量。如房屋四周陽角處的房間在離開陽角1 m左右,即在樓板的分離式配筋負彎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側發生45°左右的樓地面斜角裂縫,此類裂縫在現澆樓地面施工中極為常見。
2)材料因素
施工中多采用商品混凝土澆筑樓板,但商品混凝土的質量及配合比的選擇也常給工程質量帶來問題。如商品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通常要比施工單位自己攪拌的大,從而使得商品混凝土收縮變形值也比同標號的現場攪拌的混凝土大30%左右,加上施工中混凝土受到環境溫度、濕度、風力以及自身尺寸效應(厚度薄而面積大)等因素的影響,使樓板更容易出現干縮裂縫。
3)施工因素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因振搗不密實、鋼筋遭人為踩踏等因素,導致上層鋼筋下移,負彎矩鋼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時間長了樓板便形成“鍋底”狀,板面形成沿承重墻四周的裂縫。
4)養護因素
施工單位急于工期,沒有執行嚴格的養護周期與養護措施,如養護時間不夠,表面濕度不夠,夜間沒有做好保溫養護措施,導致樓地面出現裂縫。
5)沉降裂縫
建筑地基處理不合理,在結構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到裝修帶來的荷載,導致樓板因不均勻沉降而產生下沉裂縫。
1.2 裂縫的預防
1)針對四周陽角處45°斜角裂縫,可在設計過程中對四周陽角處樓地面設置加強筋,同時負筋采用沿房間全長配置并適當予以加密,而不能用分離式隔斷。施工圖設計除了要滿足設計規范及使用要求之外,還應充分考慮到裝修及使用過程中荷載引起的撓度變形裂縫,從而避免裂縫的產生。
2)嚴格按照施工步驟控制回填工序,分層回填并逐層控制好土質的質量、石灰的質量、虛鋪的厚度、碾壓密實度以及邊角的夯實質量等,從而保證每層回填都能達到設計要求。
3)嚴格控制材料質量,如自行攪拌時應控制好粗細骨料的粒徑、含水率、含泥量、級配等,做好各種材料的報驗和各項檢測。
4)混凝土澆筑時做好鋼筋保護層的控制,尤其是負彎矩鋼筋的支護,為此可遵循一定順序振搗,盡量避免人為踩踏造成的負彎矩鋼筋的癱倒、變形和位移,負彎矩鋼筋的保護層厚度應不小于15 mm。
5)澆筑完成之后及時做好養護,常溫下樓地面混凝土澆水覆蓋養護時間不少于7晝夜,低溫時要適當延長,冬期施工時應采用草簾覆蓋,以防止水泥受凍起砂。
1.3 裂縫的處理
對于預防不利,施工后仍舊存在的各種樓地面裂縫,可采用以下處理措施予以修補:
1)如樓地面裂縫僅為表面細微裂縫,可先用清水將裂縫沖洗干凈,等到干燥之后用環氧樹脂灌縫處理即可。
2)若樓地面出現大面積裂縫時,應先對樓板進行靜載試驗,檢測樓板的結構安全性能。如檢測結果表明裂縫不影響安全性時,可沿裂縫剔鑿成倒八字型凹槽,用清水沖洗干凈之后采用1:2的水泥砂漿抹平,或用環氧樹脂嵌補,必要時還可以在樓板內增加一層鋼筋網片來提高樓板的整體強度。
3)對于通長、通界的結構性裂縫可采用加固處理措施,如結構膠粘貼鋼板加固,板縫處采用灌縫膠高壓灌膠。但此類結構裂縫需先經過專業設備檢測及專家論證,證明經過加固處理可達到安全使用標準。否則(如加固處理不能滿足結構要求),要及時進行破碎、返工。
2.1 內外墻面裂縫類型及原因
1)地基沉降問題
建筑因土壤條件與施工不當等原因,常會出現地基沉降現象,從而使得墻體中產生超過砌體拉接強度的主拉應力,造成內、外墻面的裂縫。此類因沉降導致的裂縫多出現墻面縱向位置,呈斜向約45°,集中分布在門、窗洞口附近,并在洞口處寬度較大,隨著時間的推移從洞口的兩個對角逐漸向外擴展。如建筑物相鄰部分高差較大或荷載相差懸殊時,裂縫多產生在低層或荷載較輕的部分。
2)溫度變化與砌體干縮變形
鋼筋混凝土與砌體之間的相互制約而產生應力,且二者的線膨脹系數與收縮率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會形成變形差。如在同溫度下鋼筋混凝土比磚砌體的變形大1倍以上,其最大收縮值也要比砌體大很多,因此施工中容易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出現裂縫。另外,如果建筑物長度過大,溫差和砌體收縮可能引起墻體貫通房屋全高的豎向裂縫或在建筑物錯層處產生墻體的豎向裂縫。
3)施工問題
施工中因砌體與抹灰材料的粘結性不滿足使用要求;墻面抹灰前沒有清理干凈,澆水不充分便開始抹灰施工;砌塊或墻面有破損的地方,墻體上的腳手架洞口、局部預留洞口沒有填塞密實;砂漿的配置不合格或水泥的用量過多,會導致水化熱變大,使得墻體因干縮而出現龜裂等。以上施工問題均容易造成內、外墻面出現裂縫。
2.2 墻面裂縫的防治措施
1)針對混凝土墻體,可在門窗洞口的位置安裝45°斜向焊接網片或加強鋼筋,選擇U形筋在墻體上將其固定住,再對墻面進行抹灰。門窗洞口上部的墻體則需要用水平砌縫配筋的方式來提高砌體抵抗變形的能力,這種砌縫配筋通常由提前安裝在水平砂漿砌縫里面的縱、橫向鋼筋生成,并需要將配筋的間距控制在20~60 cm。
2)如果是砌筑墻體,則需要嚴把砌體施工質量關,控制好砌體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保證砌體的垂直度,這樣才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避免出現因抹灰不均勻而產生裂縫現象。
3)嚴格按配比拌制砂漿,控制好水和水泥的用量。拌制砂漿前可先進行試配,將砂漿的和易性與保水性控制在最佳狀態,然后用砂漿攪拌機拌制砂漿,禁止使用混凝土攪拌機(滾筒式)拌制砂漿。分層進行抹灰,嚴格控制每層厚度與總厚度,中級抹灰平均總厚度宜控制在20 mm內,高級抹灰宜控制在25 mm內,外墻抹灰宜控制在20 mm內。
建筑墻面與地面裂縫問題在施工中極為常見,其產生的原因也不盡相同。因此要想根治裂縫問題,必須要先了解裂縫產生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做好相關的預防及處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