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永光
(廣州紡織服裝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510663)
淺談彩點紗生產工藝技術
麥永光
(廣州紡織服裝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510663)
通過技術改造并結合生產實踐,介紹了在A186梳棉機制取點子的方法;對在棉紡設備生產彩點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要采取的技術措施和選用的工藝進行了探討,為彩點紗的生產提供工藝方法和技術依據。
彩點紗;梳棉機;工藝方法;技術措施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衣著有著更多的追求,喜歡有斑駁懷舊感、時尚感和個性化的服飾。彩點紗正是滿足消費者這種需求應運而生。彩點紗是指由相同或不同顏色的大小點子,按一定要求分布所形成的紗線,其織物具有與眾不同、色彩絢麗、立體感強的特點,是目前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一種花式紗線,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本文對A186梳棉機進行技術改造自行制取點子,在棉紡設備通過采取技術措施和選用合適的工藝,來生產彩點紗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為彩點紗生產提供工藝方法和技術依據,并使紗線在針織、梭織、毛織面料上都能得到應用,實現用多樣化的生產工藝技術去滿足社會不斷進步的需要。
1.1 點子制作的方法
生產彩點紗重點是如何能制取出細小的點子,這是一個關鍵的技術問題,存在一定的難度。點子的生產設備可通過對A186梳棉機進行技術改造而成。首先把蓋板反裝改變蓋板和錫林之間針齒的原有配置,由分梳轉成剝取作用,使纖維浮在兩個針面上,經反復摩擦相互搓轉而形成點子。小漏底要加長并密封,避免采用塵棒式小漏底因塵棒之間的隔距較大,造成纖維或點子容易被刺輥打落從而降低生產效率的現象。降低道夫速度,采用18 r/min的轉速,減小剝取次數,延長纖維在錫林搓轉的時間。將錫林 -蓋板隔距放大為1.02 mm、0.99 mm、0.95 mm、0.95 mm、0.99 mm,錫林-道夫隔距改為 0.66 mm,讓纖維在錫林多次返花,并有一定的空間得到相互搓結。同時調整刺輥與錫林的速比為2:1左右,延長點子搓轉的時間,有利于點子的加工[1]。
梳棉機要生產出點子,必須要有一定量的纖維喂入,否則棉層太薄就難以成點或點子松散不結實。但喂入又不能連續大量的增加,不然會出現錫林和蓋板超負荷運作,造成機臺塞死不能生產甚至損壞機臺的問題。因此要對喂棉羅拉的傳動作出改變,改用伺服電機獨立直接傳動,并加裝控制系統對其轉速作出變化調節控制,同時采用間斷喂入的方式,就能有效控制喂棉量保證正常生產。為便于能對各種纖維加工制成點,并減小加工工序,又方便纖維重復喂入制點,拆除棉卷喂入裝置改用簾子喂入。喂入棉層的厚度在保證正常生產的前提下,越厚越好。
纖維成點經道夫輸出后,難以被剝棉羅拉剝取下來,需要人工從道夫上剝取下來,既増加勞動強度又降低效率。將羅拉剝棉裝置改為斬刀剝棉裝置,并在斬刀的底下、道夫的前方加裝一塊斜板,使點子被剝取后能順著斜板把它收集起來,提高整個生產效能。
纖維由簾子喂入,在刺輥、錫林、蓋板、道夫四者的共同作用下反復搓轉成點子,經道夫的轉移被斬刀斬下而完成點子的生產過程。
1.2 點子生產方法的選用
點子生產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纖維制點后再染色,生產較便利,但點子圓整度會受損且互相黏連,增加紡紗難度。另一種是纖維染色后 (或用色纖)再制點,點子形狀保持較好,有利于生產和成紗質量,但生產中轉換顏色時,機臺清潔工作較麻煩。經綜合權衡,采用第二種方法較為合適。
在實際生產中,只經過一道梳棉工序制成的點子,由于纖維之間還得不到充分的相互搓結,點子一般是比較松散的,甚至有些還是網狀未形成點,因此要再經過一到兩道梳棉工序以后,使纖維得到充分的相互搓結,才能生產出比較結實均勻的點子,滿足后工序生產和成紗質量的需要。我們根據成紗風格和使用要求的不同,要求點子大一些或用在毛紡上的,用兩道梳棉制點的工藝流程;如要求點子小一些或用在針織和梭織上的,以采用三道梳棉制點的工藝流程為宜。
為使點子制成后更為結實,可用合適的黏合劑按比例稀釋后均勻噴灑在點子上,堆放自然風干,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1.3 點子原料的選用
點子的大小是由所用纖維的長度、彈性模量而定。一般來講,由長度長、彈性模量高的纖維形成的點子顆粒大,反之則小[1]。用長度在40 mm以下的纖維,在改裝后的梳棉機都可加工成點子。選用細度細,長度短的纖維來制取點子的效果好一些。
多采用棉和滌綸纖維制點為主。棉點具有點子小、圓整度較均勻的特點;而滌點則稍大一點,手感硬一些,顏色鮮艷。點子的原料可依據紗線所用的原料來定,通常采用與紗線原料染色性能不同的纖維,防止織物染色后改變或覆蓋點子原有的顏色。為降低成本,可用精落或抄斬花等短纖來制取點子。
目前在棉紡設備生產彩點紗的工藝流程有三種。第一種是點子與原料在清花一起混合投料,其工藝為:
經清花A002自動抓棉機→A006自動混棉機→A036C梳針開棉機→A092A雙棉箱給棉機→A076C單打手成卷機→A186梳棉機→A306并條 (二道)→FA415A粗紗機→FA506細紗機→1332MD絡筒機
此流程有利于點子與原料的充分混和,但不利于分梳除雜,適宜用化纖為紗線原料的彩點紗生產。
第二種是點子在梳棉機后的給棉板與棉卷一起喂入[2],工藝流程同第一種相似,其利弊與第一種相同,但點子的損耗可小一些。
第三種是點子在并條喂入,采用點子先和部分原料 (約20%)單獨混和制成點條,然后和其他原料制成的常規條再混并紡紗的方法。工藝流程是:
(1)點條的紡制:點子和部分原料預先混和→清花A002自動抓棉機→A006自動混棉機→A036C梳針開棉機→A092A雙棉箱給棉機→A076C單打手成卷機→A186梳棉機→A306預并
(2)常規條的紡制:清花 A002自動抓棉機→A006自動混棉機→A036C梳針開棉機→A092A雙棉箱給棉機→A076C單打手成卷機→FA224梳棉機→A306預并
如用棉原料,為加強開松除雜作用,清花可經A0034六滾筒開棉機和選用A036B豪豬打手。
(3)彩點紗的紡制:6條常規條+2條點條→A306并條 (三道)→FA415A粗紗機→FA506細紗機→薩維奧自動絡筒機
該流程有利于分梳除雜,便于采取相應措施,減小清梳工序對點子的損傷,確保成紗質量,適合用各種纖維為紗線原料的彩點紗生產,但點子和原料的混和作用稍差。
通過生產實踐對比,以采用第三種工藝流程為好。
3.1 點子色彩的搭配
首先把有色纖維按不同顏色,分別在改裝的梳棉機上制成點子。這種加工方法損耗小,便于管理。點子的配色主要根據客戶的需要或織物的風格來定,通常配3~6種顏色的點,宜選用比較鮮明的紅、黃、藍、綠、橙、紫、黑等色,以紅、黃、藍為主色調居多。配色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以某個顏色的點為主體 (占40%~60%),配以其他顏色的點;另一種是各顏色的點,按接近的比例配色。如織物表面要求生成滿天星似白點的獨特風格,則全部采用白色點。點子在紗里的比例一般在1%~10%,形狀大的比例可大一些,反之小一些,視產品的用途需要來定。點子在生產過程中會有損失,要注意加大點子的投料量,以保證成紗質量。
3.2 清花工藝
采用多開松、少打擊、充分混和、短流程的工藝為合理。在保障開松的前提下,放大給棉羅拉與打手之間的隔距,減小纖維和點子的損傷,降低短絨的增加、棉結的形成。抓棉機做到勤抓、少抓、均勻抓,以保證色彩的均勻度,避免色差的產生。適當降低各打手的速度,加大塵棒安裝角度,有利于減小點子被擊落的機會。使用棉原料時,要選用棉結、雜質、短絨少的原棉,以保證紗的品質[3]。棉卷定量可適當稍重一些。
為使各種點子均勻分布在紗上,必須加強對點條混和作用的控制。在清花前可先把全部點子,配以相同重量的原料,一起經A002抓棉機,從A006混棉機的棉箱中拿出混和一次。同時也有利于增加點子與原料的抱合,減小點子的丟失。
3.3 梳棉工藝
梳棉是彩點紗生產的關鍵工序,重點解決好既要保證分梳質量又要盡量少落、少損傷點子這一對矛盾的問題。采取密封小漏底,放大刺輥與給棉板的隔距至0.46 mm,降低刺輥速度,選用780 r/min轉速的措施,減輕對點子打擊的作用,少傷少落點子。蓋板速度控制在80 mm/min內,錫林轉速360 r/min,道夫轉速22 r/ min。錫林與蓋板隔距應根據點子的大小,作相應的調整適當放大。隔距太小,容易把點子梳開,成紗的點子會明顯減小變細;隔距太大,不利于分梳成紗,棉結雜質增加,所以要掌握好對隔距的設定。依據點子的大小和采用的原料不同,一般在0.28~0.38 mm范圍內調整為佳,錫林與道夫的隔距為0.18 mm。
各分梳元件要保持平整、光潔鋒利,便于纖維順利轉移和剝取。道夫針布的主要作用是抓取凝聚纖維。影響道夫針布轉移作用的因素主要有錫林針布的規格、錫林速度、錫林與道夫間隔距及道夫針布齒形。合理選擇道夫工作角也很重要,因為工作角小,纖維轉移率高,錫林與蓋板針布負荷小,棉結少,但工作角過小,會使轉移率過高,纖維受到的梳理次數減少,混和作用差,棉網可能出現云斑。反之,工作角過大,梳理作用下降,棉結增多[4]。綜合考慮各方面作用的因素,兼顧機臺能生產棉和化纖的需要,錫林選用針布型號:AC2520× 01860;道夫針布型號:AD4030×01880;蓋板針布型號:MCB32;刺輥鋸條型號:AT5610× 05011。
生條的定量以偏重掌握為好,有利于增加點子與纖維的抱合,控制在21~23 g/5 m的范圍。加裝棉網托板可解決棉網成型困難的問題。
上述清梳工藝主要是針對點條的生產來論述,常規條按正常工藝生產即可。
3.4 并條工藝
點條經清梳工序后,由于還得不到充分的混和作用,點子在條中的分布仍很不均勻。在點條預并工序,要重點做好對喂入條子的均勻搭配使用,使點子在預并后能得到有效的混和,生產出點子均勻分布的條子,盡量減小條子之間的差異,為提高成紗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混并采用三道、每道8根并合的工藝合適,通過增加并合根數,加強點子在條中得到充分均勻分布的作用,同時有利于改善條干。混并一條子的喂入,要注意點條與常規條的均勻搭配排列,使點子能均勻分散。各道并條的總牽伸宜控制在8倍以下。為防止出條堵塞斷頭,喇叭口應偏大控制。
3.5 粗紗工藝
適當降低車速。采用小后區牽伸,集中前區牽伸的工藝配置,有利于控制浮游纖維,改善成紗質量。捻系數較常規粗紗捻系數提高10%~20%,增加點子與粗條的抱合,減小點子的掉落。定量控制在經細紗15~40倍的牽伸后,能達到所紡紗線的號數為合適。
3.6 細紗工藝
因有點子的存在,牽伸倍數不宜過大,一般在40倍之內,否則會增加斷頭,羅拉加壓稍微加大。鋼絲圈采用通道大一些的型號為好,可選用G型或GS型的鋼絲圈,配置與之相適合的鋼領,使用比正常紗重2~3#的鋼絲圈,以增大紗的通道和穩定氣圈的張力,減小斷頭保證質量。在前牽伸區加裝集合器,能加強點子與須條的抱合,使點子較好地包覆在紗內。選用比正常紗大10%~20%的捻系數,有利于對點子的包覆和提高成紗強力。
采用賽絡紡的工藝紡紗,點子的包覆更為結實,條干更好。在細紗工序可以通過采用不同的紡紗方法,來紡制彈力包芯紗、竹節紗、竹節彈力包芯紗、段紡紗等各種不同類型的彩點紗線,各自形成具有不同風格的織物[5-6],使彩點紗的應用更廣。彩點紗的成紗規格可在97~14.5 tex之間。
3.7 絡筒工藝
采用電子清紗器,電清工藝的設定與正常紗稍有不同,主要是棉結直徑的參數值N要加大,設定在6.5~7之間,避免電清對點子的誤切,其余參數可參照正常的工藝來確定。絡紗速度要掌握好,在650~850 m/min為合適,速度過快會增加點子的失落。絡紗張力在保證成型良好的情況下,偏小掌握為好。
采用上述工藝方法和技術措施后所紡成的彩點紗,質量可達一般紗線的要求,能滿足后工序的繼續生產。
A186梳棉機通過技術改造后,能生產出各種的點子。點子在制取時要搓得緊密結實,否則在生產中經梳棉機梳理時,會將點子表層纖維梳散,甚至把點子梳開,造成點子變小且數量明顯減小,短纖也隨之增多,直接影響成紗質量。
用棉紡設備能生產出質量穩定的彩點紗線。彩點紗作為一種新型的紗線,由于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因此在生產工藝上同正常紗有所不同,特別是在清梳工序差異較大。要針對其特點,采取相應有效的生產工藝方法和技術措施,是生產彩點紗和保證成紗質量的先決條件。
彩點紗能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
[1] 楊志清.運用傳統棉紡工藝設備紡制彩色結子紗[J].現代紡織技術,2008(1):24-25.
[2] 楊志清.結子紗的特征用途及其紡制方法[C].第十四屆全國花式紗線及其織物技術進步研討會論文集,2007;12-14.
[3] 郁崇文.紡紗學 [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
[4] 趙博.彩色結子紗生產工藝及實踐 [J].北京:上海紡織科技,2005(3):23-24.
[5] 狄劍鋒.新型紗線產品開發 [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6] 周惠煜,曾保寧,劉樹梅.花式紗線開發與應用[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2.
DISCCION ON PROCESSING OF MULTICOLOR SPOT YARN
MAI Yong-Guang
(Guangzhou Textiles&Garments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Guangzhou 510663,China)
Through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production practice,the method of A186 carding machine in producing idea was introduced.Problem in processing of multicolor spot yarn on cotton spinning equipment,and its technical measures and the selection process were discussed.It provide some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 for the processing of multicolor spot yarn.
multicolor spot yarn;carding machine;processing method,technical measures
TS104.2
B
10.3969/j.issn.1672-500x.2014.03.007
1672-500X(2014)03-0024-05
2014-08-18
麥永光 (1963-),男,廣東南海人,經濟師,主要從事特種紗線技術研發與生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