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會
(喀左縣水利局,遼寧喀左122300)
拉拉屯水庫水毀修復工程設計與施工綜述
楊明會
(喀左縣水利局,遼寧喀左122300)
文章在對拉拉屯水庫水毀修復工程概況進行介紹的基礎上,對水庫的水毀情況以及開展水毀修復工程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隨后,從工程施工的實施、施工工期的保障兩個方面對工程進展進行了討論。這次工程按期、按質完工,全面恢復了水毀部分的使用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拉拉屯水庫;水毀修復;工程設計;施工
拉拉屯水庫始建于1976年,1978年竣工。經2011年除險加固后設計標準為30 a一遇,校核標準為300 a一遇。死水位162.04 m,死庫容7.26萬m3;正常高水位170.64 m,正常高水位庫容74.36萬m3;設計洪水位172.31 m,設計洪水位庫容106.54萬m3;校核洪水位173.38 m,校核洪水位庫容110.04萬m3,屬于小(1)型水庫。水庫主要有大壩、溢洪道、輸水洞三大樞紐工程。
連山區2012年汛期的降水較多,為近10 a來同期最高,8月4日夜間溢洪道上游左岸山洪下來洪水,這次降雨特點是來勢猛、降水集中。洪水裹挾著泥沙和碎石進入溢洪道和左岸的村級路給水庫造成了嚴重的水毀。這次水毀的主要項目有:
1)左岸村級路。由于水庫上游還有一個村,村級路通過溢洪道和外界相通,為保證道路暢通2011年除險加固時邊墻左岸邊墻僅修到0+160處且山洪進口處下游地勢較低造成山洪沿村路下些對村路和下游農田造成破壞。
2)溢洪道。溢洪道底板除險加固時僅修筑到0+160處,0+160以上部分底板未進行防護,自0+100至0+160處沖刷嚴重。靠右岸在0+160至0+120段比較薄弱的地段沖出約長30×5×8的深坑,洪水過后又被於泥和沙礫於死。左岸0+160至0+120段是溢洪道和村路并行,由于沒有防護由于沖刷造成村級路塌方影響交通。右岸是山體,由于本次降雨強度大,山體上的浮石和泥沙滑落到溢洪道內影響泄洪。
3)消力池和已完工程。溢洪道消力池內被泥沙於滿,底板上淤積有泥沙和碎石。
4)尾水渠。部分被淤積。
本次洪水造成的水毀工程都在水庫溢洪道的中間部位,是水流由緩到急的變化段,再向下游溢洪道水流逐漸變急。本段還是村級路和溢洪道結合的交叉部位,溢洪道泄洪或者左岸小流域下來山洪時如果任由工程破壞洪水將主要造成兩方面危害:①沖毀村級道路,并沿村級道路下泄對下游村莊、耕地及公共設施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損失;②淘刷左岸邊墻基礎、掀起現有底板、右岸山上浮石渣土、左岸小流域推移質及破壞的建筑物垃圾將淤塞溢洪道,造成洪水從溢洪道外溢洪水泛濫[1]。
本次工程為水毀恢復工程,所有工程必須在主汛期到來之前完成,工期短,施工有一定難度。工程項目較集中,施工條件較好。工程所需要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公路運輸,運距35 km;鋼材、木工材料到葫蘆島市購買,運距37 km;砂、碎石料到沙河營上喂石場購買,公路運輸,運距12 km;塊石料在虹螺山石場購買,運距15 km。施工期用水,可直接取用水庫中水,庫內植被良好,水量充沛、水質優良,可滿足施工要求。施工期間,本水庫施工用電靠臨時電網,基本滿足施工要求。
根據拉拉屯水庫水庫現有泄水建筑物情況,選擇在非汛期施工。拉拉屯水庫除險加固大壩、輸水洞、溢洪道都需要改建,根據施工工期要求,結合該水庫施工的特點,可以采用輸水洞放至死水位處,無須考慮導流問題。
溢洪道重建工程主要工作內容為溢洪道進行加固處理,清除填墊在底板上的碎石和風化巖,對洪水沖坑進行填埋后進行襯砌。工程項目集中在0+160~0+100段。控制段高程清理至設計縱斷高程。采用30 cm厚C20F200鋼筋混凝土護底。左側新建鋼筋混凝土邊墻,右側為漿砌石邊墻。
土方開挖采用1 m3挖掘機挖土,10 t自卸汽車運輸,土方回填采用1m3挖掘機自卸汽車運輸土料至回填施工現場,2.8 kW蛙式打夯實。溢洪道石方開挖時,預留20 cm厚保護層,在混凝土澆筑前清除。漿砌石采用0.4 m3砂漿攪拌機和砌筑砂漿,人推膠輪車運輸砂漿,人工砌筑塊石。混凝土工程,拌和采用0.4 m3攪拌機拌制混凝土,水平運輸采用機動翻斗車。底板混凝土采用機動翻斗車直接入倉,根據混凝土施工部位采用1.1 kW振搗器。
村級路改造主要工作內容為0+100~0+160段路基填筑,路面淤積物清理,路面混凝土護面,漿砌石防護墻砌筑,邊溝修建。土方開挖采用1m3挖掘機挖土,10 t自卸汽車運輸,土方回填采用1m3挖掘機自卸汽車運輸土料至回填施工現場,2.8 kW蛙式打夯實。混凝土工程,拌和采用0.4 m3攪拌機拌制混凝土,水平運輸采用機動翻斗車。底板混凝土采用機動翻斗車直接入倉,根據混凝土施工部位采用1.1kW振搗器。邊溝采用1m3挖掘機挖溝,人工整形。
目前拉拉屯水庫壩下有一條村級公路與之連接,但有0.5 km上壩路為土路,路寬3.5 m,路面坑洼不平。不需修建臨時施工道路。
混凝土拌和系統、施工倉庫鋼筋加工廠、砂石料場布置在溢洪道0+000至0+100段空地上。臨時設置場地距施工場地及交通路非常近,交通方便。
混凝土拌和設備為一臺0.4 m3攪拌機,拌和能力富余很大,0.4 m3攪拌機主要負責溢洪道工程混凝土的拌和及漿砌石結構砂漿的拌和。
水庫附近村民有部分閑置的房屋租用,施工單位生活用房可使用租房,材料倉庫、加工廠使用自建房,建筑面積50 m2。
施工用電可利用水庫樞紐現有輸電線路,架設臨時電網。施工用水可直接取用水庫中水,可采用在庫內設潛水泵,將水抽至設置在施工場地的蓄水池,然后將水輸送到至各施工現場。
本工程以開工年的4月為施工準備期,當年5月主體工程正式開工,6月底工程竣工,總工期2個月。溢洪水毀修復工程5月上旬開始進行所有土方開挖和基礎清理。5月中旬進行右岸漿砌石擋墻砌筑。5月下旬—6月中旬進行陡槽段混凝土底板澆筑和左岸混凝土導墻澆注,6月底結束。村級路基礎清理和填筑安排和溢洪道土方工程同時開工。6月上旬砌筑混凝土導墻上護坡和漿砌石防護墻。6月中旬進行路面混凝土澆注和邊溝修筑。溢洪道、消力池、溢洪道出口段的沖積物清理工作安排在6月中旬進行到6月下旬全部清理完畢。
本工程施工總工期為2個月,所以結合溢洪道工程受汛期影響,其他工程除雨天外都可以施工的特點,本工程對于施工期的保障重點就是要把握好施工強度,最大程度利用主汛期到來前的時間加快施工。
根據施工設計與規劃,本次工程按期完工,竣工驗收的結果表明,施工質量滿足并略高于各項設計要求,水毀部位的使用功能得到了全面恢復,為汛期防汛以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發揮出積極的保障作用,實現了良好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1]徐焱灼.東升水庫水毀修復工程技術分析[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3,41(01):191-193.
TV697.3
B
1007-7596(2014)06-0161-02
2013-12-12
楊明會(1973-),男,遼寧喀左人,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