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云
(樂清市水利局,浙江 溫州 325600)
溫州市水利工程規范化達標管理創建成果
——以樂清水庫工程創建項目為例
徐素云
(樂清市水利局,浙江 溫州 325600)
水利工程是指為消除水害和開發利用水資源而修建的工程。分為防洪工程、農田水利工程、水力發電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環境水利工程、海涂圍墾工程等,而水庫是治理河流和開發水資源中普遍應用的工程形式。文章以樂清水庫工程規范化達標管理創建項目為例,對溫州實施水利工程規范化達標管理的內容、方法和成果等進行了探討。
水利工程;規范化;長效管理
溫州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地帶,南北雁蕩是全省的暴雨中心。地勢西高東低,河流源短流急,由于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因素的影響,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發的地區。
雨量較為充沛,水資源總量相對豐富,但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人均水資源擁有量較少。全市人均水資源量1 764 m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 119 m3),是全國平均水平(2 262 m3)的 80%,世界平均的25%。
溫州現有水庫累計庫容26.3億m3,目前全市72%人口生活飲用水依靠珊溪、橋墩、白石、淡溪等9座水庫供水。
據統計,全市現有水庫293座,1~10萬 m3的山塘803座,這些水庫、山塘為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防洪、供水、灌溉、發電、旅游、生態保護等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庫及海塘等水利工程直接保護城鄉和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城鄉統籌發展[1]。
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水庫及海塘等水利工程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長效管理,充分挖掘和發揮水利工程綜合效益,為城市和社會轉型發展提供必要的基礎條件。
本文以樂清水庫規范化達標管理創建項目為例,探討了溫州市水利工程規范化達標管理的內容、方法和成果等。
2010年溫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加強水庫山塘除險加固和長效管理工作的通知》,將水利工程長效管理體系建設列入水利十大項目。同年,推出了趙山渡水庫、坑口塘水庫和十八孔水庫等規范化達標創建試點。2011年溫州市水利局下達了《溫州市水庫海塘水閘規范化(達標)創建實施計劃》、《溫州市水利工程規范化(達標)管理考核辦法》及其考核評分標準,在全市全面開展規范化達標創建。
樂清市有4座中型水庫,17座小型水庫,109座1萬方以上山塘,其中 21座中小型水庫列入創建計劃,從 2011年至 2015年,分批實施。截止目前,21座水庫已完成16座達標創建。
未實行規范化達標創建以前,樂清的水庫管理現狀是:
1)管理體制多樣,管理水平參差不齊。水庫管理機構可謂多種多樣,有縣水行政部門直接管理的,有鄉鎮、街道辦事處管理的,有村集休管理的,有國有企業或股份制等經濟組織管理的,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相差甚遠[2]。
2)管理人員數量總體不足,綜合素質普遍不高。尤其是小型水庫的一線巡查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偏大、素質偏低等情況,大部分小型水庫巡查人員只能停留在“看和守”水平,難以滿足管理需要。
3)管理設施配備不足,管理手段相對落后。相當一部分水庫工程缺乏管理房、防汛道路、基本監測設施等,已有的監測也存在資料不齊全且缺乏分析,總體管理水平較低。
4)重建設輕管理思想觀念依然沒有完全轉變。
5)工程觀測和養護維修不到位。
6)限權劃界工作進展不順,水行政管理難度大。水庫的管理范圍被侵占、破壞等現象仍然普遍存在。
3.1 中型水庫規范化管理
中型水庫規范化管理創建的內容有:組織管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規章制度和檔案管理)、安全管理(注冊登記、限權劃界、安全鑒定和防汛組織)、運行管理(巡查管理、檢查觀測和維修養護、預案(控運計劃)制定和防洪調度、管理單位面貌整治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和經濟管理 等[3]。
3.1.1 組織管理
管理體制方面,樂清完成了白石、鐘前、福溪3個中型水庫、黃坦坑、龍山腳和十八玍、西山 4個小型水庫的管理體制改革。
這7個水庫改革前由樂清市電力總站成立管理組,派人管理,為企業單位,兩項經費難以保證。
改革后成立樂清市白石水庫管理所、鐘前水庫管理所、福溪水庫管理所、黃坦坑水庫管理所、十八玍(西山)水庫管理所,為準公益性事業單位,經費財政差額補助,核定差額事業單位編制 52人,人員從樂清市水利電力總站現有在崗正式管理人員中選派聘用,無人員分流產生,落實了“兩費”。
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方面要求技術人員培訓持證上崗,職工年培訓率達到30%以上。
精神文明方面,要求環境優美整潔,職工愛崗團結。
規章制度方面,包括人事勞動制度、學習培訓制度、崗位責任制度、請示報告制度、檢查報告制度、事故處理報告制度、工作總結制度、工作大事記制度等,關鍵崗位制度明示,各項制度落實,執行效果好。樂清21座水庫的制度上墻完成 100%。
3.1.2 安全管理
按照《水庫大壩注冊登記辦法》要求按時進行注冊登記,并及時辦理變更事項登記。
按照《水庫大壩安全鑒定辦法》開展安全鑒定工作,鑒定成果用于指導水庫的安全運行和除險加固。
確權劃界方面,按規定對水庫工程的管理范圍進行確權劃界,領取土地使用證;界樁、標志明顯;保護范圍明確。但受歷史欠賬多、政策處理難度較大、決心力度不夠等因素影響,一直沒有取得進展,水行政管理難度較大,部分工程甚至連劃界工作都難以開展。2011年樂清市人民政府發文《關于加強水庫、標準海塘管理的通告》,對水庫管理范圍和保護范圍限權劃界。
防汛組織方面,要求編制防汛預案,落實防汛責任人制度,儲備防汛物料。防汛物料按定額備足,可采用代儲方式。
3.1.3 運行維護管理
工程檢查、觀測、養護,對壩頂、壩坡、輸、泄水建筑物等生產設施要求做到平時檢查兩次(相鄰兩次檢查時間≥10 d),汛前汛后各檢查一次,特殊情況下增加次數,記錄規范,做初步分析和處理意見,使用計算機整編。
建立有庫區水文報汛系統,并實現自動測報,系統運轉正常;建立洪水預報模型,進行洪水預報調度,并實施自動預報;預報,測報、預報合格率符合規范要求。
防洪調度、興利調度要法度有經批準的年度調度運用計劃并及時修正;認真執行計劃,有年度總結。實現管理現代化。
3.1.4 經費管理
財務賬目管理規范,嚴格執行財務會計制度。
公益性人員基本支出納入當地財政預算,并及時足額到位,有主管部門批準的年度預算計劃,開支合理。
工程公益性部分維修養護經費足額落實,開支合理。
3.2 小型水庫達標管理
具體考核內容為“十個有”,有安全責任、有專管人員、有管理設施、有管理經費、有劃界限權、有安全檢查、有技術認定、有養護維修、有控運計劃、有應急預案。
3.3 規范化達標管理實施辦法
考核與評價機制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水庫規范化達標管理考核由溫州市水利局成立考核工作組,工作組由溫州市水利局及相關職能處室的領導和專家組成。
每年 10月底前各工程管理單位完成自查、自評工作,并將結果報縣水利局(珊溪水利樞紐、澤雅水庫、百丈漈水庫直接報市水利局)。
11月份所在地縣(市、區)水利局組織復查、復評,并提出復查考評報告報溫州市水利局。
12月份溫州市水利局考核工作組通過現場檢查、聽取匯報、查閱資料等形式進行審核,對照考核標準進行綜合評分。
次年1月底前,溫州市水利局公布考評結果。
大中型水庫工程規范化管理考核實行1 000分制,考核結果為800分~1 000分的(含800分),確定為優秀;考核結果為600分~800分的(含600分),確定為合格;600分以下為不合格。
水庫大壩安全鑒定為三類壩和正在除險加固的病險水庫工程,只對水庫管理單位管理狀況進行考核,提出考核意見,不確定等級。
小型水庫工程管理考核實行100分制,經考核綜合得分 90分及以上為優秀;80分及以上、90分以下為良好;60分及以上、80分以下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
對考核結果為優秀的水庫管理單位給予表彰。對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水庫管理單位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水庫管理單位對存在的主要問題限期進行整改,水庫主管單位要積極督促和配合做好整改工作。對獲得管理考核達標(合格以上)單位,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將安排一定比例的以獎代補資金支持縣(市、區)水庫運行管理工作。
2011—2013年樂清市水庫規范化達標管理創建3個中型水庫,13個小型水庫,均通過市級考核驗收,其中黃坦坑水庫(2011年度創建單位)、鐘前水庫和十八玍水庫(2012年度創建單位)考核結果為優秀。
實施創建3 a樂清市的水庫管理面貌煥然一新。中型水庫設有專門管理機構,通過學習澤雅、趙山渡水庫的創建經驗,在規范化程度上更進一步。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度考核優秀的鐘前水庫,它的水文化長廊、優美整潔的環境、自動化辦公系統讓人耳目一新。
而面目改觀最大的則是鎮管、村管的小型水庫。通過溫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度、強制性的推廣創建,使得鎮、村集體重新重視轄區內的水庫山塘管理。
以白蓮堂水庫為例,水庫位于樂清縣城周邊蓋竹村,庫容11.1萬方,土石壩,小(2)型水庫,有管理員2名,水庫大壩雜草叢生,管理房極其簡陋,存在防洪安全隱患。
作為2013年度的小型水庫達標創建單位,主管部門城南街道高度重視,投入資金,修繕管理房,添置電話、辦公桌、床等值班設備,布置水位遙測設施,各種規章制度上墻,購置麻袋鐵鍬砂等防汛物資,組織人員清除壩頂壩坡溢洪道雜草,更換水位尺,豎立安全警示牌等,根據樂清市人民政府《加強水庫、海塘管理的通告》設置界樁,劃界限權,并修建了圍墻,形成閉區閉合,面目不可謂不新。
而且,樂清市水利局每年舉辦水庫山塘巡查員培訓班,并不定期通知小型水庫管理員參加市級培訓,要求做好巡查記錄,以做為年度考核發放巡查經費的依據。
溫州全面開展水利工程規范化(達標)管理工作是成功的,而且在浙江省尚屬首創,要嚴格按照“全省領先、全國一流”的標準確定工作目標。總之,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程長效管理工作要努力實現三個轉變,既要實現工程管理工作從弱勢管理向強勢管理的轉變,從分散管理向系統管理的轉變,從粗放管理向長效管理轉變。
[1]侯昊華,倪大銀,馬云霞.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與精細化建設探討[J].海河水利,2012(01):24-26.
[2]楊炬敏.水利工程管理休制改革的思考[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09(01):167-169.
[3]裴亞寧.淺談樂都縣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經驗與做法[J].水利建設與管理,2010(08):43-44,07.
TV51
C
1007-7596(2014)06-0229-03
2013-03-17
徐素云(1980-),女,浙江樂清人,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水利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