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有福(河南省河口村水庫工程建設管理局)
沁河自紫柏灘進入河南濟源,經伙灘、甕村,下大坡,穿酒灘、東灘、圪了灘,過松樹堂、唬魂潭,一路奔騰,到河口村被水庫大壩套上了韁繩。這一路穿山越嶺,有一座大山叫寨頂。這段20多公里的沁河因寨頂這座山,才得個俗稱叫寨河。寨河周圍散落著12個自然村落,這些山村因寨河形成寨河大隊,寨河的3000多口父老鄉親也因寨河而稱寨河人。
寨頂是一座雄壯的孤峰。處在“Ω”形河流的拐彎處,一山高聳,四方極目。西與鳳凰坪相連,其余三面均隔河對峙。北面俯視情人川,東望天池嶺,南面便是五龍口風景區的箭過頂了。
寨頂是一座歷史名山。山下是魏晉古棧道的必經之路。曾幾何時,兵馬糧草商賈車船摩肩接踵,隋唐英雄熊闊海出山前據寨頂占山為王。寨頂陽面只有一條路,由一串人工雕鑿的腳窩攀援而上,易守難攻。山上至今仍遺存著衛兵箭龕、石門柱窩和喂狗石槽等。
寨頂是一座美麗的大山。山下峰回路轉玉帶潺潺,山上草木蔥茂百鳥齊鳴,石竹孤立,六道木叢生,太行獼猴群居呼嘯,偶有金錢豹獨來獨往。1992年,寨頂有一只金錢豹誤入獵人鋼套,麻醉后被裝籠抬下山來,后送鄭州動物園飼養。
寨河是一條暴躁的河。寨河地處山西高原暴雨區末端,上游支流眾多,下游五龍口外為沖積平原。寨河為峽谷河段,層巖高峻,岸壁陡立,曲屈周回,每至汛期,濁浪滔天,來猛去速,峰高量急,危害巨大。據史料記載,歷史上寨河至少發生過兩次特大洪水,最大一次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山西陽城九女臺洪峰流量達14000m3/s。五龍口鎮里河村的化城寺也在此次水患中夷為平地。另一次發生在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五龍口洪峰流量5700m3/s。洪水咆哮,下游溢決,上游寨河段也是房倒路斷,梯田盡毀,民不聊生。五龍口鎮硬莊村下牛王灘的大王廟均勒石記載。
寨河是一條彪炳史冊的河。1994年通車的山西侯馬到河南月山的鐵路,是焦枝線的延長線,既是戰備線又是晉煤外運的通道,汽笛聲聲,天塹變通途。1965年開工修建的“峽谷天河”引沁濟蟒渠,現名愚公渠,至今仍然滋潤著玉川大地。抗戰時期共產黨濟源縣委、公安局、法院及監獄轉移到東灘村。國民黨中央軍事學校設松樹堂。國民革命軍97軍在古溝與侵華日軍打過一場血流成河的遭遇戰。河東村是清代武轄張宗藩故居,光緒皇帝親筆賜為九洲“巡撫”,遺存有旗桿石、上馬石和練武掇石等。三國時期開鑿的魏晉古棧道,打通了上黨與洛陽京城的道路,可以調兵運糧行商,目前,石門銘、司馬懿藏兵洞尚存,邊長30 cm,孔深50 cm,孔距3-4m,上下兩排,排間距離約2-5m不等的方形石孔隨處可見。
寨河是一條溢滿故事的河。甕村酷似面甕,村前馬武嶺傳說是“云臺二十八將”馬武屯兵練武之地。酒灘是古代的釀酒作坊,泉甘曲香,提神解乏,醉倒仙翁。酒灘對面是銀洞溝,清代銀礦,傳說牛虎抵頭雙雙斃亡,這才發現了礦脈。東灘漫水橋也叫仙腳潭大橋,仙腳潭山石上印著3尺多長的腳印,令人驚嘆,潭下就是沁河老鱉精故事的發生地。圪了灘因地勢象只大船,原名船坪村,故有船地之稱,是遠近聞名的風水寶地,人才輩出,衛法師的故事可以寫出一本書,更有衛法師墓穴、筆鋒和書洞佐證。唬魂潭,相傳是漢王戰軹城的戰場,后到為臣,氣絕自刎,至今泉水在紅石巖上流過仍然觸目驚心。壩前白草坪,是李自成干娘的墳墓,南山晌午坎上,石人石馬石殿并列,是李自成進京的形象石化,更有李自成只坐了十八天金鑾殿的故事傳說。
寨河是一條魅力無窮的河。紫柏灘的黃龍廟,位于駙馬山下晉豫兩省交界處,廟頂黃龍神泉經年不竭,廟內石碑林列,荒年杯記是沁河考證的珍貴文物資料,廟前石穴冷風,是天然空調,彌足珍奇。盤峪溝120m的瀑布,堪稱一絕。瀑布之上巨大的石龕和冰臼是大自然的饋贈。白公子洞是康熙七年的銀礦開采洞,洞內樹形支洞曲徑通幽,冬暖夏涼,世外桃源。龍門溝山水風光,步換景移,目前山西陽城寺溝村已經開始了對龍門溝上游的旅游開發,沿河修筑道路十多公里,基本接近河南省界。司馬懿藏兵洞座東朝西,北有石人,南有司馬懿親手栽種的爬山虎,洞口碩大高達九米,洞內古有孟仙廟和白龍廟,天然鐘乳石布滿洞壁,百米處橫臥天然石牛,頭角清晰,牛背可站數人。松樹灘上石人、石兔、石雞并列,一幅和諧農家樂圖畫。唬魂潭的山路艱險,路旁碑文寫到:“上依絕壁,下臨深淵,人行其上,如飛鳥游空”。此等美景,不勝枚舉,像色彩絢麗又各具特色的珍珠,被寨河串聯了起來。待河口村水庫竣工之日,一幅“高峽出平湖”的壯美景色,更將平添峽谷水韻。目前高澤公司投資二十八億,分兩期對沁河流域進行旅游開發,位置從紫柏灘到五龍口,其中龍門溝投資五個億,寨河必將成為耀眼的太行明珠。
寨河是一條母親河。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那么寨河就是寨河兒女的母親河。冬季冰封寨河,雪花鋪路,一個潔凈的世界,除非餓極了的太行獼猴偶爾下山覓食,一片寂靜,老鄉圍著炭火盆子,手里悠閑地剝著玉米花生,守候著山鄉的寧靜。春季積蓄了冬的力量,萬物復蘇,綠意盎然,青檀抽出了枝芽,迎春花率先開放,接著桃紅梨白,山清水秀,生機盎然。夏季河水泛著浪花,魚兒躍出水面,蟹兒藏在石下,靈動的寨河里,荊花散落在水面,霧氣升騰在河谷,三伏天里下到寨河,通透的涼意沁滿身心,小魚兒調皮地環繞著,魚療的舒坦無與倫比。秋天收獲的季節,屋檐下掛滿了玉米,窗臺上曬著柿餅,門框成串的辣椒,閣樓里浸泡著野葡萄酒,豐收的喜悅蕩漾在知足的臉龐,回報著一年勞作的汗水。寨河雖然石厚土薄、溝深路稀,但因為有了寨河,小筏子上的魚鷹緊盯魚翔淺底,野鴨結對覓食,白鷺和黑鸛散立巨石,河邊牛羊成群,坡上層層梯田,磨道在街口,槐樹下是碓臼,村口有山泉水窖,十字路口大碾盤,依山就勢錯落有致的民居升起裊裊炊煙。物華天寶,寨河就是寨河人的母親河。
河口村水庫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勘探測量,歷經三上三下,終于在2005年開始籌建,修建水庫,是黃河與沁河防汛的需要,是沁北工業用水的保證,是牛角川大地上城市生活和農業灌溉的保證。這既是國家的需要,也是寨河人的需求。為此,寨河人不再修房蓋屋,不再興辦各類企業,克服了太多的困難,隱忍了太多的艱辛,但是為了解決看病難、上學難和娶媳婦難的問題,更為了支援國家建設,寨河人用瘦弱的肩膀扛著,用博大的胸懷擔當者。因為希望在前方。
2012年10月,夢想照進現實的日子,寨河人整體搬遷到了濟源市克井鎮寨河苑社區。寨河苑社區占地240余畝,多層住宅35棟,社區內水電網絡等一應俱全,為社區服務的衛生所、便民超市、警務室、文化活動室等功能齊全。搬遷后的移民,在硬件上與城鎮并無二致,為寨河人過上與城鎮居民同等質量的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人們永遠也無法避免留住過往和創造未來之間的矛盾,所以,任何當下的取舍,都必須慎之又慎,任何關乎未來的決策,都需要更加科學合理,任何宏觀的方針政策,都需要更加具體地得償所愿。寨河人搬遷后也一樣遇到了一些困難。原來甘甜的山泉免費享用,現在苦澀的自來水要收費了。原來田邊地頭的蔬菜四季吃不完,現在要上街買菜吃了。原來下地隨手稍帶些枯枝爛葉都可以生火做飯,現在燒氣要掏錢了。原來的祖墳尚在淹沒區,祭拜大費周折,外面的公墓亦無著落。原來閉著眼睛都可以下溝上坎,現在近在咫尺卻鮮有串門嘮嗑的了等等。好在我們國家的移民政策是: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快致富,安置工作行百里者半九十,期待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寨河人不會刻意提起,寨河人永遠也不會忘記。艱苦的環境造就了一輩輩勤勞堅韌的寨河人,和諧的鄰里營造了一代代和睦相處的寨河人,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成就了祖祖輩輩浪漫情懷的寨河人。因為寨河,寨河人生活有了踏實的牽系,心靈有了棲息的場所,情懷有了浪漫的依托。
寨頂是無法用言語描繪的一座大山,寨河是無法用文字表達的一段沁河,寨河人有山的偉岸,似水的堅韌,地杰人靈,所有的詞匯都不足以形容寨河人的偉大。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瑰麗多彩的民俗文化、厚重壯觀的紅色文化、豐富多姿的宗教文化以及河口村水庫等繁榮繽紛的現代文化,共同構成了寨河文化,這是我們沒齒難忘的精神家園,這是我們奮發向上的力量源泉。讓我們共同助力寨河人的物質生活更加富足,讓我們一起祝愿寨河人的精神世界更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