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廣利(河南省嵩縣九店鄉農業服務中心)
九店鄉地處伏牛山余脈,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全境總面積94km2、人口2.30萬人。境內地表石灰石、沙化巖裸露面積占全境總面積的50%,森林覆蓋率僅有10%,自然形成八道河流,故主干河道得名——八達河。八達河使九店鄉人民群眾吃盡苦頭,特別是1982年的百年不遇大洪水,把半個九店街沖刷的面目全非,家畜、房屋浸泡在泥漿之中,傷亡群眾2人,沖垮房屋120間,沖毀農田4hm2,交通一度中斷,直接經濟損失300萬元。
九店鄉境內石灰石、砂化坡裸露地表占有面積大,為總面積的50%左右,且質地堅硬,草木難生,遇雨極難滲入地下,幾乎是全部順勢流走。丘陵地區河流大多呈現河道狹窄、落差大、彎道多、洪流形成快、流速急、洪峰來勢兇猛現象,為丘陵山區防汛度汛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防汛意識稍有懈怠,往往會釀成大災難。
痛定思痛。九店鄉接受1982年大洪水教訓后,鄉黨委、政府開始研究分析應對方案與應對措施,經過多年的探討與實踐,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防汛度汛體系。其主要做法是:
每年汛期到來前必定成立九店鄉防汛隱患排查小組,對所有可能存在防汛度汛隱患進行全面細致的排查,并針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類別進行逐一登記造冊,責令所屬單位(村)限期整改,并對整改結果跟蹤復驗,確保整治結果。
防汛實施責任追究制,實行鄉領導包片、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組干部(黨員)包戶的四級聯包制,建立健全防汛組織領導體系。并嚴格執行領導責任追究制,制定切實可行的詳細責任追究細則,與績效考核掛鉤,增強領導干部防汛責任心。
編印《九店鄉年度防汛度汛預案》發至全鄉,明確責任,落實任務。使防汛工作大眾參與,家喻戶曉,人人有責。
鄉成立80人、村成立20人的搶險救災應急分隊,配備搶險救災裝備,建立聯系方式,規范聯動信號,明確行動速度、搶救效果。
設立防汛物資專庫,儲足必備物資,并與鏟車業主簽訂搶險合同,標明搶險時效、搶險效率、搶救費用。
與地質災害多發區居民簽訂安全防范明白卡,加強災區群眾防范意識,落實安全轉移目標。
每個自然村(村民組),均設立1~2名信息員,負責本區域內的汛息報告與警告發布,做到災害來臨之前信息先行,以確保大災無大難。
鄉設有防汛值班室,鄉領導帶班,24h有專人接聽電話,處理日常防汛事務,電話號碼向全鄉公布,防汛報警號碼家喻戶曉。
每年汛前組織1次實戰防災搶險演練,把一切可能發生的災難事故編入預演科目,模擬實戰進行實地演練,組織發動群眾觀摩演練過程,這樣既提高了搶險防洪隊伍實戰經驗,也始終繃緊防大災、搶大洪神經,無形之中又增進全鄉人民群眾防災抗災意識,達到防范于未然之目的。
全鄉共設立自動化雨量檢測與報警系統18處,而且每處系統都與該區域主管手機聯通,能隨時隨地發送預警信息、轉移信號,達到第一時間轉移與搶險。
充分挖掘現代通訊潛力,印制鄉與村、村與村、組與組信息員、防汛值班員通訊錄,一旦一處發現險情,可以做到八方支援,以就近、最快速度投入到搶險救災之中,降低災害損失,避免傷亡事故。
通過防汛組織領導體系的建立健全,防汛搶險制度的完善,責任制度的落實,雖然九店鄉又遭遇過幾次大洪流,但遇大災再也未見有大難,在全鄉范圍內,領導重視防汛、群眾關心汛情,人人心里有本賬,形成了“防汛無小事,責任大于天”“災害不看人,防范可避免”居安思危防范意識。
總之,老天爺喜怒沒有定律,防汛更是如此。防汛必須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區實情,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時刻繃緊遇大災、搶大險這根神經,制定完善適合本區域實情的預警與防范措施,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目的,防范意想不到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