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日東
(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哈爾濱150080)
二甲溝水庫是一座以農田灌溉為主,兼顧水產養殖和旅游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庫,由水庫樞紐和引水樞紐兩部分組成。采取引岔林河入富拉渾河,在富拉渾河建設水庫的布局方案。水庫樞紐位于松花江左岸一級支流岔林河下游,距萬柳屯約1.5 km。從岔林河多年平均引水量5062 ×104m3,水庫總庫容7016 ×104m3,多年平均供水量5062 ×104m3。灌區設計灌溉面積19.63 ×104hm2,其中,水田13.74 ×104hm2、旱田5.89 ×104hm2。
二甲溝水庫工程臨時占地共9.704 hm2,其中包括料場占地、棄料場占地、施工工廠、倉庫、生活住房、臨時道路占地等。臨時占地復墾措施只針對耕地,草地及其它土地的復墾措施由水土保持評價報告中予以安排[1]。考慮對工程臨時占用耕地進行必要的復墾,具體分兩類基本情況分別考慮:對于料場挖占用耕地和草地等情況,應充分回填壓實后盡量恢復原狀,此項工程措施投資較大;對于屬施工期間壓占情況的土地,應在工程結束后及時進行恢復清理措施,此項復墾措施相對簡單投資較小。
復墾方案設計的主要任務是,依據項目區的土地利用規劃、作物的種植情況,工程布局等,提出項目區土地平整、農田水利、道路等工程規劃和設計的具體內容,為項目工程的實施提供科學依據。
征用的耕地地分布較為分散,因此本規劃采用典型設計方法進行復墾設計。
1.2.1 耕作層剝離及堆放
結合耕地臨時占用實際情況,對需復墾的渣場、工區區域在規劃用地之前應將原耕地較肥沃的表層土(包括耕作層、犁底層,厚度20cm),心土層(厚度20 cm)、底土層(厚度為10 cm)先行剝離堆放于附近場地,作為復墾土料存放,施工結束后進行覆土。
1.2.2 土地平整工程
1)復墾區清理:施工結束后,先拆除占地區的建筑物,清除硬化地面,將固體廢棄物統一清理出復墾區。
2)規劃地塊邊界:根據復墾區的實際條件,沿等高線方向劃分復墾區的地塊邊界;耕作土塊方向的布置應盡量保證土塊長邊方向受光照時間最長,受光熱量最大。自然條件允許情況下,田土塊長度一般以田土塊長度與寬度比≥4∶1為宜。田塊寬度應考慮田塊面積、耕作制度、灌溉排水和防止風害等要求,同時應考慮地形、地貌的限制。結合土地等級,地形坡度在5° ~8°的,田塊平均寬度以20 m左右為宜。相鄰田土塊的高差應<2.5 m。同時,依據當地的種植習慣,格田規劃土質田埂,田埂頂寬20 cm,底寬40 cm,高40 cm。
3)覆土:根據黑龍江省國土資源廳頒布的《黑龍江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的相關要求,結合渣場區、工區實際情況,確定耕地覆土厚度為0.5 m,即先鋪一層厚度0.1 m生土作為底土層,再覆一層0.2 m的心土層、起保水保肥作用,最后鋪一層0.2 m的表土層;還應根據復墾區實際條件,如果下墊面疏松、保水性差,則應先鋪一層黏土,并進行碾壓密實作為防滲土,以利保水保肥。
4)土地平整:深翻復墾區土壤,土壤深翻方向是將土壤自上向下,將高處的土壤填至低處,盡量作到場地平整、降低地塊的坡度,地面坡度≤5°。
1.2.3 農田水利工程
棄渣占用的土地均為旱田區,農田水利工程主要以排水為主,排水溝主要結合復墾區內地勢及排水承泄區進行布設。
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和《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相關規定,排水溝按以下標準進行設計。
排水方式選擇:根據當地實際選取矩形漿砌塊石溝明溝排水。
排澇標準選擇:選擇5 a一遇一日暴雨量兩天排至作物耐淹深度。
1.2.4 田間道路工程
根據《黑龍江省土地開發整理工程建設標準》,復墾區田間道路分為田間道和生產路兩級。田間道是農村安置點聯系田塊之間,通往田間的道路,主要為貨物運輸、作業機械向田間轉移及為機器加油、加水、加種等生產操作過程服務,可通行汽車,并兼有鄉村交通運輸功能。
生產路是聯系田塊之間用于田間生產作業的道路,主要為人工田間作業和收獲農產品服務。
1)田間路:根據實地調查,復墾耕地區域邊上均有鄉村公路和施工公路通過,交通便利,田間道路可利用現有公路,不需要新建。
2)生產路:生產路一般設在田塊的長邊方向,并分旱作區和淹灌區采取不同的方式布置。生產路設置時還應綜合考慮田塊、農渠與農溝之間的協調配合。設計路面寬1.0 m;路基為20 cm的素土夯實;邊坡比采用1∶0.5;上鋪10 cm的泥結碎石路面。
1.2.5 土壤改良
針對新復墾耕地肥力貧乏特點,對耕地土壤采取以下改良措施:
1)采取科學的配肥方法進行施肥,增施綠肥,用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透水、通氣、保水性能。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建議規劃綠肥施用量為1 000 kg/hm2。
2)本工程項目區土壤以中性為主,偏酸性,需施加石膏、石灰,中和土壤酸堿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質。
1.2.6 水土保持
新復墾耕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從而降低耕地肥力,因此應該加強水土保持工作。
1)耕地復墾,避開雨季進行施工作業。
2)等高耕作,即耕作方向要與等高線呈1% ~2%的比降,以適應排水,并防止沖刷。
3)間作與套種,即把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作物同時或先后種植在同一塊土地上,增加對地面的覆蓋度和延長地面的覆蓋時間,減少水土流失。
實施土地開發整理和建設用地復墾,有利于完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有利于盤活存量土地,拓寬建設用地空間,促進集約節約用地,緩解新增建設用地和耕地占補平衡的壓力;有利于農居點合理布局,美化村容村貌,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有利于增加地方財政收入、村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實現二、三產業對農業的反哺;有利于引導農村人口向城鎮、中心村集聚,加快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進程。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和建設用地復墾是惠澤百姓、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充分認識到開展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和建設用地復墾對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和辦法,推動農村土地開發整理和建設用地復墾的開展。
[1]黑龍江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黑龍江省通河縣二甲溝水庫工程建設征地移民安置規劃專題報告[R]. 哈爾濱:黑龍江省水利水電設計研究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