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志斌
(汝州市第四人民醫院骨二科 河南 平頂山 467500)
肱骨髁間骨折患者病情往往比較復雜,治療有一定難度,若不進行有效的解剖復位及固定,患者就不能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影響預后[1]。近年來汝州市第四人民醫院骨二科共對45例肱骨髁間骨折患者實施了AO雙鋼板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45例患者為汝州市第四人民醫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男24例,女21例;年齡19~75 歲,平均年齡(55.8 ±9.4)歲;骨折原因:交通意外23例,摔傷14例,砸傷8例;閉合性骨折41例,開放性骨折4例;按照AO的Muller分型:C1型14例,C2型9例,C3型22例;41例閉合性骨折患者于傷后4~7 d進行手術治療,4例開放性骨折患者則于傷后6 h內行急診手術。
1.2 手術方法 患者全麻或臂叢麻醉,患肢前臂置于胸前,扎氣囊止血帶,肘關節后側入路。取后正中弧形切口,分離保護尺神經,分內外后3個方向牽拉肱三頭肌,并沿肱三頭肌內外側肌間隙剝離組織,直至顯露出骨折端。將髁間骨折復位為髁上骨折,取3.5 mm皮質骨髓釘于髁間自內向外植入固定。對于C3型骨折,先重建滑車關節和肱骨小頭,然后用松質骨螺釘將關節面所有骨塊固定為一個穩定的整體。取克氏針對髁部和肱骨干進行臨時固定。取一塊AO重建鋼板置于肱骨內側嵴和內側髁,再取一塊AO重建鋼板垂直前者置于肱骨遠端外側髁后側,通過加壓作用支持復位好的滑車關節[2]。術中注意保護尺神經,避免過度牽拉。術中C臂檢查復位固定效果滿意后,留置引流管,并關閉創腔。術后72 h常規應用抗生素,指導患者術后2周開始肘關節主動活動,術后4周開始進行抗阻練習。
2.1 功能評定Cassebaum標準評定肘關節功能恢復情況[3]優:屈肘 >130°,伸肘 <15°;良:120°< 屈肘≤130°,15°≤伸肘 <30°;可:110°< 屈肘≤120°,任何程度的伸肘喪失;差:屈肘≤100°。
2.2 治療效果 所有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達到解剖復位,出院后隨訪6~12個月,平均9個月,未出現骨折不愈合、鋼板斷裂松動、神經損傷等并發癥。所有患者最終均達到骨性愈合標準,平均愈合時間(12±3)周。術后肘關節功能恢復情況:優21例,良19例,可5例,差0例,優良率88.9%。
3.1 內固定方式的選擇 Y形鋼板應用較廣泛,但缺乏堅固性,且解剖塑性效果欠佳[4];克氏針固定不確切,僅能用來臨時固定;AO鋼板固定效果確切,且能夠有效適應肱骨遠端解剖形態。力學研究表明兩塊鋼板垂直放置時固定最為確切,能夠最大程度降低骨折端之間的應力,減小骨折碎片的移動度,從而使固定更為穩固[5]。肱骨干骺端和髁上的皮質逐漸變薄,所以固定的螺釘應深達對側皮質或軟骨下骨,以保證固定效果。另外,固定螺釘時應注意避開軟骨及關節窩,以免造成副損傷而影響肘關節正常運動。
3.2 手術入路選擇 人體肘關節包括肱尺關節、肱橈關節和橈尺近側關節,髁間骨折破壞了上述3個關節的正常解剖關系。臨床中治療髁間骨折主要的手術入路有3種[6]:肱三頭肌舌形瓣入路、肱三頭肌兩側入路及尺骨鷹嘴截骨入路。肱三頭肌舌形瓣入路創傷相對大,術后滲出及纖維化較為明顯,容易引起周圍組織粘連,患者恢復較慢,目前應用較少。尺骨鷹嘴截骨入路手術視野暴露充分,很好的保護了軟組織,但術后容易發生創傷性骨性關節炎及骨不愈合等并發癥[7]。本文中采用的肘關節后側入路對組織損傷較小,且暴露充分、操作簡單,有利于骨折的復位及固定,是手術治療肱骨髁間骨折的理想入路。
3.3 手術注意事項 ①術中應嚴格行骨膜下剝離,避免損傷尺神經、橈神經、肱神經及正中神經[8];②復位時盡量小心輕柔,避免過度粗暴造成骨質和軟骨面的損傷;③術中對于骨折端應力爭解剖復位,若關節面骨皮質塌陷明顯,應用皮質骨螺釘而不是拉力螺釘進行固定;④AO鋼板塑性應變位置適當,使肱骨提攜角及肱骨干骺前傾角保持正常;⑤應盡早手術,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綜上所述,AO雙鋼板治療肱骨髁間骨折療效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1]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第3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5:43-45.
[2] 姜保國,張殿英,付中國,等.肱骨遠端骨折的治療建議[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0,12(12):1147-1149.
[3] 蔡仲卿,劉煥興,戴壽旺.AO雙鋼板治療肱骨髁間骨折[J].浙江臨床醫學,2007,9(11):1478.
[4] 孫家麟,盛建仁,王忠.手術治療肱骨髁間骨折36例分析[J].當代醫學,2011,17(36):89.
[5] 邱澤偉.尺骨鷹嘴V型截骨入路治療肱骨髁間骨折60例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2,18(33):63.
[6] 陳兵乾,薛峰,盛曉文,等.AO雙接骨板系統治療肱骨髁間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2,15(3):315-317.
[7] 張磊,原林,戴景興,等.肱骨髁間骨折3種內固定的生物力學比較[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5,30(4):339-341.
[8] 侯永洋,龐施義,趙家宏,等.肱骨髁間骨折術后療效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J].臨床骨折雜志,2008,11(3):2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