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霞
(尉氏縣中醫院外科 河南 開封 475500)
術后疼痛是機體對疾病、手術造成組織損傷的一種生理和心理反應。手術后患者由于手術創傷引起的疼痛,加之鎮痛控制不佳,可導致呼吸和心血管系統并發癥,造成患者心理障礙,對治療產生動搖,不利于術后康復[1]。由于疼痛的主觀性,臨床對疼痛的客觀評估在多數醫療機構中尚未成為護理工作的常規,而僅在患者癥狀明顯時,才給予藥物鎮痛治療。本文對尉氏縣中醫院腹部手術患者應用疼痛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尉氏縣中醫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80例腹部手術患者,其中腹部手術后常規護理患者90例作為對照組,另外給予疼痛干預護理的9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術后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下列護理措施。
1.2.1 術前指導:①根據患者不同文化程度采用具體的方式進行溝通,使患者了解手術治療方案,同時幫助患者了解疼痛時的特殊生理和行為反應,如出汗、惡心、心悸等,以便加深患者術后對疼痛的認知,緩解患者的術前焦慮、緊張、抵觸心理[2]。②對有不良習慣的患者,如吸煙者要勸其戒煙,減少外部因素的干擾。③促進病友之間的溝通,交流克服和減少疼痛的經驗和體會,使患者精神放松,增強信心。④妥善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和護理。
1.2.2 術后護理:①醫護人員在術后要及時主動詢問患者疼痛情況,多與患者溝通,鼓勵和安慰患者,給予心理上的支持。②術后患者靜養很重要,盡量保持病房安靜、整潔,讓患者保持舒適的功能位,白天減少強光直射房間,盡量減少不良客觀影響因素的存在。夜間盡量使用壁燈,走路關門要輕。③各項操作動作要輕柔、準確,避免強拉、拖、推等動作,減少護士主觀因素。④合理應用止痛藥,對疼痛性質明顯、原因清楚的手術后切口疼痛患者采取預防性用藥、定時用藥,而不要待到疼痛難以忍受時再給藥,給藥時觀察患者的反應及動態變化,尤其是第一次給藥后,應了解患者的反應以確定其用藥劑量。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肌緊張度、疼痛感受程度、睡眠質量、保護性體位消失情況等4方面進行評估。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SPSS 17.0統計軟件處理,定性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常規護理組患者相比較,觀察組患者肌緊張明顯緩解,疼痛感受程度明顯減輕,睡眠質量及保護性體位消失均得到顯著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比較[n,(%)]
腹部手術后疼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原因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切口疼痛多發生于麻醉清醒后48 h內。術后麻醉作用逐漸消失,但是受損傷組織仍在持續地釋放疼痛介質,如PGE2、緩激肽等在炎癥反應疼痛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具體機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3]。②手術的部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術后疼痛的程度,尤其是上腹部、胸部、肛門直腸區和背部等部位的手術,常出現術后疼痛,較為頻繁和嚴重;切口張力引起的疼痛往往是由于翻身、咳嗽等運動方面原因引起的;術后初期,胃腸功能未恢復,腸脹氣也可引起切口脹痛不適;而腸蠕動引起的疼痛通常發生在術后3~5 d左右。③心理因素、文化水平、環境因素也是影響術后疼痛的重要因素。舒適、安靜的環境,富于興趣的談話等都可以提高疼痛閾值,增強患者對疼痛的耐受。相反,緊張、焦慮、疲倦、恐懼、性格軟弱均能降低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與文化程度相對低的患者相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對手術及手術并發癥的認知程度高,對疼痛的耐受力強[4]。④既往有手術史的患者,一般都認為二次手術無法接受,耐受力較弱。歸結起來,患者對疼痛刺激的反應主要是由生理和心理兩方面因素導致的[5]。
針對以上因素,護士通過對患者的疼痛健康教育,消除對疼痛的恐懼、焦慮、無助感;加強心理支持使患者保持愉快的心情,緊張、焦慮等不穩定的心理狀態得到松弛,從而提高患者的痛閾;提供舒適的治療、休息環境幫助患者放松,緩解疼痛[4]。進行預防及減輕疼痛技巧指導,使患者在緩解疼痛具有可行性操作;合理應用止痛藥保證疼痛藥物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外,對于切口張力引起的一般性疼痛,如翻身、咳嗽等因素,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一些簡單自我緩解法,譬如調節呼吸、變換體位、局部咳嗽以及活動時保護傷口的方法,以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護理組患者相比較,觀察組患者肌緊張明顯緩解、疼痛感受程度明顯減輕、睡眠質量及保護性體位消失均得到很大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表明,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腹部手術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質量。
[1] 彭濤.腹部手術病人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1,9(4A):874-875.
[2] 盧起飛.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效果[J].當代醫學,2010,16(3):115-116.
[3] 朱成云.腹部手術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醫藥前沿,2013,(7):275.
[4] 李紅娟.護理干預對普外科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2):686.
[5] 李彥眉,孟住明.護理干預對腹部手術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較研究[J].醫學信息,2011,24(9):4843-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