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序慧
摘 要:在灌區管理的眾多方面中,工程管理是關鍵和核心,只有做好工程管理,才能更好的發揮灌區效益,為灌區的經濟發展打下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灌區水利工程的建設關系到國家的利益,所以對灌區水利工程的建設要嚴格管理,認真落實好政策,但實際工作中由于種種原因給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本文對灌區工程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改善對策以便提高灌區工程的管理水平。
關鍵詞:灌區工程;管理工作;問題;改善對策
1 存在的問題
1.1 工程的效益低下
重建設、輕管理致使工程的效益低下。灌區水利工程特別是鄉、鎮、村管的支、斗渠,自從實施生產責任制后,因為有些干部和群眾的思想認識還沒能夠得到及時地更新,把水利工程建設當做是國家投入,應該是要灌區的管理單位來管理,無法處理好建設和管理、當下和長久的關系,不注重工程管理工作,導致工程遇險或者遭到他人破壞時也無人問津。而同時工程維修時也要向灌區管理單位或者向國家伸手。致使“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嚴重泛濫,最終工程癱瘓,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效果。
1.2 工程老化,年久失修
“先天不足,后天失調”是灌區建筑的基本特點,由于工程老化又年久失修,使得工程不斷向惡性方向循環發展。目前我國的水庫工程大多建于五六十年代,在其建設期間經歷了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以及工程標準偏低等等磨難與打擊,加之運行年數久,很多都已超過使用年限,結果隱患多多。如果無法及時加以維修和鞏固,不僅加大了管理的難度和提高了維修費用,而且還使得工程效益不能正常發揮。
1.3 管理人員少,待遇低,管理隊伍不穩定
現有的管理人員最大限度也只能夠管理到于渠,支、斗渠等工程,根本無暇顧及其它剩下的工程,同時基層條件較差,待遇低,無法留住人才,導致許多工程無人管理,局面混亂。
1.4 小型水利工程人為破壞十分嚴重
近幾年,部分地方用水人家沒有經過管理單位的許可,就私自在渠道上胡亂開口子,違背了用水管理的制度,給工程的安全運行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另外還有部分不法分子個人私自作怪,偷盜斗閘門設備、抽水機器以及輸電線路,使得工程無法正常運行。
1.5 工程管理方面的問題
1.5.1 管理機制十分陳舊。傳統的灌區工程管理工作主要針對的是屬于人為建造的工程那部分,也就是水工建筑物以及它的配套設施的管理。傳統灌區工程管理工作還存在著“重大修,輕檢查”的弊病。如今的現代灌區工程管理工作,一定要在總結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與新形勢、新要求同步,放眼注重灌區未來工作的發展點,制定新的管理職責、范圍、方法、標準,一步步做到灌區管理的現代化。
1.5.2 經營機制不活。在我國處于計劃經濟時代和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水費大多是由政府代收。可是伴隨市場經濟的壯大與發展,灌區工程管理單位的職能也在發生著變化。用水對象逐漸由之前的農村集體轉變成單個農戶,使得灌區的運行管理維護費的另一部分需要靠收水費來分擔。可是要向長期接受無償供水的農戶突然收取水費以及派工維護工程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這造成一些灌區的運行管理工作開展的十分困難,員工的工資更是難以增長。
1.5.3 工程管理信息不暢通。當前我國各灌區的涵閘主要是運用人工觀測進行水情記錄,測量方法十分落后,信息精確度低,無法及時準確的傳達至上級主管部門,使得推廣灌區的計量用水等科學管理方法十分艱難。
1.6 灌區的對外交通和通訊方面
由于灌區主要是為農業服務,所以大部分的灌區都是與交通干線遠離的,而且渠堤道路沒有設等級、路面比較狹窄、坑坑洼洼,多半是臨時建的道路,一到下雨的時候路面也變得泥濘不堪,車輛也無法通行。所以如果灌區總干經常出現險情,很容易耽誤搶救的時間與影響搶險物資的運輸,產生十分嚴重的后果。
2 灌區水利工程管理的對策
2.1 開展灌前、灌中、灌后檢查
堅持“養重于修,修重于搶”的原則每年灌溉前、灌溉中、灌溉后對工程現狀開展“三大查”,一旦有問題就要快速處理,不能及時進行處理的問題要留底并報維修改造計劃,請求灌區主管部門幫忙合作及時解決。在檢查中,要隔三差五的給淤泥、護坡、朝天洞、雜草、截水溝開展清理工作,做到渠堤以及建筑物的完整、機械設施的靈活工作。及時填寫堤防、管涌、散浸、滑坡以及建筑物的完好程度,并將檢查、修復處理情況及時記錄存檔。
2.2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愛護水利工程的輿論氛圍
要深入鎮、村開展宣傳活動,使群眾主動參與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去,營造全民愛護水利工程的良好氛圍。要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紀念日,采取廣播、宣傳車、標語等多種形式深入村組、田間地頭廣泛開展愛護水利工程宣傳活動。堅持長期宣傳,不斷提高灌區群眾保護水利工程的意識和自覺性,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工程管理。同時,加大對違法案件的查處,使愛護水利工程深入人心。
2.3 加強工程建設,確保工程質量
大力擴展資金的來源渠道,加快灌區的續建配套設施以及節水改造工作的步伐。在建設過程當中,嚴格把關質量。首先要依據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分清參建單位的職責,理清建設管理的程序;而是要不斷完善健全質量保證體系與工程的驗收簽證制度,做好設備與原材料的進口工作;還有就是要嚴格把關施工過程中每一道工序的質量,監管單位要全程跟蹤與監督,尤其是要監督重點施工點與關鍵部分的現場工作,保證每道工序驗收合格,方可開展下面一道工序;最后還有要規范工程資料和檔案管理工作,為建立和執行工程建設的質量追究制奠定基礎。
2.4 轉變工程管理觀念,創新管理體制
依法加強水利工程管理,關鍵在觀念轉變。從根本上轉變那些不適應依法管水的傳統習慣和方法,著力研究和探討在新形勢下管理新機制,新格局,通過組織體系觀念轉變為管理工作提供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和組織保證。對干、支渠實行渠道工程分級劃段,實行目標管理,使工程的巡查和監管工作經常化。對斗、分渠管理充分發揮農民用水者協會的作用,實現“斗渠民營、專群結合、民主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充分發揮群眾積極主動性,使工程管理更加科學,更加合理。
2.5 加大管護經費投入,保證工程管理工作
有序開展灌區水利工程的效益主要為社會效益,目前由于各種因素,灌區水費價格只達到成本的30%左右,全靠管理單位落實工程管理及維修養護經費很難。因此,各級部門要繼續深化水管體制改革,將其管理及維修養護經費納入到公共財政,同時整合社會資源,確保工程經費的來源穩定。
2.6 加大考核力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
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首先建立健全各項工作規程,其次在日常工作中將責任落實到具體崗位,具體人員。形成工作有人管,任務有人抓,責任有人負,層層抓具體的工作格局。第三要建立嚴格的考核辦法,加強對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對工作出現重大失誤,工作進度嚴重滯后的,要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3 結束語
灌區工程管理工作作為一項繁瑣的、系統的社會性服務事業,一方面要求我們從科學角度出發,遵循自然規律與經濟規律,按照規律辦事,講究實效;另一方面又要求我們改變思想、創新觀念、運用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如果我們能夠堅持不懈地總結經驗、認識教訓,灌區工程管理工作將會不斷的得到完善和更新,并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蔣心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1985.
[2]崔虎平,馮聯宏.V壁頭灌區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分析[J].山西水利,2005(2):55.
[3]賈志剛.太谷縣郭堡水庫灌區現狀及發展對策[J].山西水利,2004(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