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波趙龍羅黃金
由于軍人職業的特殊性,即使在和平年代,他們同樣面臨著各類復雜的應激事件,研究軍事應激條件下官兵對部隊生活的適應狀況和出現的應激反應對于提高軍人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軍人能否盡快適應復雜的應激,早日融入部隊環境與其認知模式、應對策略和個性特征等因素有關[1]。在這些因素中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與軍人適應能力和應激反應聯系密切,研究發現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幫助個體提高適應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2-3]。但是,也有研究支持社會支持的緩沖模型,即社會支持通過影響應對方式等中間變量來對因變量產生作用[4]。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助于個體形成積極的應對方式,相反,缺乏社會支持系統則會使得個體以比較消極的應對方式,如逃避、幻想等途徑應對應激事件[5],且應對方式對適應不良具有顯著地預測作用[6]。本研究旨在探索社會支持影響軍人適應不良和應激反應過程中,應對方式在其間所起到的作用,為了解軍人心理衛生狀態,掌握其心理變化規律,并指導軍人心理健康干預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1.1 對象為我軍某師野戰部隊官兵,采取隨機抽樣發放問卷350份,回收347份。所有樣本均為男性,平均(20.96±2.80)歲。
1.2 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由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員組織團體施測。軍人心理應激自評問卷(PSET),該量表由10個題項構成,采用3級評分,用以測量軍人各種應激性癥狀,以往研究表明它具有良好的信效度[7]。適應情況使用普遍性適應不良量表(Gm)簡化版,該量表有陳國民[8]等對MMPI附加量表中反應適應不良的普遍性適應不良量表進行修訂,修訂后量表有16個題項,采用是否評分。社會支持使用姜乾金[9]修訂的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該量表有12個題項,采用7級評分,分為家庭內支持和家庭外支持兩個維度,分別測定個體領悟到的來自各種社會支持例如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時以總分反映個體感受到的社會支持總程度。應對方式使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9],該量表由20個條目組成,包括積極應對維度12條,消極應對維度8條,采用3級評分。
1.3 統計處理所有數據資料錄入采用Epidata 3.0,再通過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主要統計方法為t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2.1 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適應不良和應激反應之間的相關分析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各維度與消極應對方式、適應不良和應激反應存在顯著負相關,與積極應對方式存在顯著正相關。積極應對方式與適應不良和應激反應存在顯著負相關,消極應對方式與適應不良和應激反應存在顯著正相關,見表1。
2.2 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適應不良之間的層次回歸分析分別以兩種應對方式為因變量,社會支持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社會支持對積極應對方式有正向預測作用,對消極應對方式有負向預測作用。以適應不良作為因變量,以社會支持、應對方式作為自變量進行層次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積極應對方式未進入回歸方程,而加入消極應對方式后方程依然顯著,根據溫忠麟等人[10]對中介作用檢驗的程序可以認為消極應對方式在社會支持和適應不良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1 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適應不良和應激反應之間的相關(r)
2.3 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應激反應之間的回歸分析同樣做社會支持對應對方式的回歸檢查,之后以應激反應作為因變量,分別以社會支持、應對方式作為自變量進行層次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當加入應對方式后回歸方程不再顯著,根據溫忠麟等人對中介作用檢驗的程序可以認為兩種應對方式均在社會支持和應激反應之間起完全中介作用。

表2 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適應不良之間的層次回歸分析

表3 社會支持、應對方式與應激反應之間的回歸分析
社會支持各維度與積極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顯著負相關,且社會支持對兩種應對方式的回歸方程顯著,可以認為社會支持對軍人應對方式有重要作用,缺乏社會支持將直接導致形成消極的應對方式,反之亦然。這一結果與以往研究一致[11]。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適應不良、應激反應與社會支持各維度呈顯著負相關,且回歸分析中社會支持對適應不良和應激反應的回歸方程顯著,說明社會支持可以負向預測適應不良和應激反應,即社會支持比較多的軍人可能不容易產生適應問題,也有助于減輕軍事應激反應的出現。這與以往研究結論一致[3,12],但是當加入應對方式為自變量后,社會支持對應激反應預測作用不顯著,對適應不良問題依然具有影響,說明社會支持只能通過應對方式來影響軍人面臨復雜的應激事件后產生的應激反應,即驗證了社會支持的緩沖器模型[13]。
此外,適應不良、應激反應與積極應對方式呈顯著負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呈顯著正相關,且回歸方程顯著,說明應對方式對于適應問題和應激反應具有一定的預測作用,軍人使用比較積極的應對方式,如求助、解決問題等將有助于其適應軍旅生活,并對復雜的軍事應激產生的反應也相對較小。本研究結果對于軍人心理健康的干預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為了讓軍人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盡快適應軍事應激,融入軍旅生活,不僅組織可用資源對軍人生活、訓練進行關心支持,而且需要及時引導其形成積極的應對方式來應對不同的心理應激事件。日常訓練中還應該注重對軍人思想動態的關注,及時發現一些對訓練消極懈怠的官兵,及時進行心理引導。
當然,本研究由于樣本數量和性別全部為男生,因此,研究結論的推廣價值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采用海陸空各類型大樣本進行施測的實驗結果將彌補本研究的不足。
[1] Sumer H C,Bilgic R,Sumer N,et al.Personally attributes as predictors of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for NCOs[J].Journal of Psychology,2005,39(6):529-529
[2] 李兆申.現代軍事應激與軍人心理健康[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7,32(3):179-180
[3] Jennings B M,Loan L A,Heiner S L,et al.Soldiers`experiences with military health care[J].Mil Med,2005,170(12):999-1002
[4] 龐智輝,游志麒,周宗奎,等.大學生社會支持與學習倦怠的關系: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5):654-656
[5] 孟小紅.大學生應對方式、社會支持與心理應激強度的相關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雜志,2011,25(12):23-25
[6] 江巧瑜,許能鋒,曹建平.大學生應對方式、社會適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雜志,2010,27(1):412-414
[7] 李權超,何英強,解亞寧,等.我軍軍人心理應激自評問卷的編制[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3,21(4):256-258
[8] 陳國民,李紅梅,孟素平,等.普遍性適應不良量表的簡化及信效度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雜志,2008,17(12):1138-1139
[9]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增刊):109-115,122-123
[10] 溫忠麟,侯杰泰,張雷.調節效應與中介效應的比較和應用[J].心理學報,2005,37(2):268-274
[11] Deluca,Antoinette.Burnout,coping,and intention to leave college in undergraduate students:A cross-ethnic.perspective[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Section B: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2004,65(5):2607
[12] 徐正梅,李兆中,黃文,等.軍演官兵心理狀態與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7,32(3):186-188
[13] Cohen S,Wills T A.Stress,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J].Psycho Bull,1985,98(2):31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