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津強劉大鵬 李萍妹 吳張鵬 陳丁慧
以往研究表明,個體健康受環境影響[1],而海島的特殊環境不利于駐地軍人心理健康[2]。本研究分析駐島軍人應激水平及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為制定有效的干預防治措施,維護駐島軍人心理健康提供參考和依據。
1.1 對象對某部駐島戰士,在常規訓練條件下,于2013年5月分發調查問卷89份,回收有效問卷76份,均為男性,平均年齡(20.84±2.38)歲,駐島時間(2.38±1.74)年。
1.2 方法紙筆問卷調查由心理干預小組組織實施,以團體施測的方式進行。為確保調查結果真實有效,對有明顯回答偏向的答卷予以剔除。采用以下問卷:①特質應對方式問卷(TCSQ)[3]:由20個條目組成,答案從“肯定是”到“肯定不是”采用(1~5)5級評分。評價指標包括積極應對分,一般人群的平均分為(30.22±8.72),分數越高,反映積極應對特征明顯;消極應對分,一般人群的平均分為(23.58±8.41),分數越高,反映消極應對特征明顯;②軍人心理應激自評問卷(PSET)[4]:由10個題目組成,要求被試根據近半個月的感受,按“沒有、有時、經常”進行3級評定,條目內容均反映被試各種應激性癥狀;各條目得分之和為應激分數;③90項癥狀自評量表(SCL-90)[5]:該量表由90個問題組成,癥狀的嚴重程度從1(沒有癥狀)~5(極嚴重)分為5級,根據各因子分高低來評估心理健康水平,分數越高表明其心身癥狀越嚴重;統計指標各癥狀因子分。
1.3 統計處理用統計軟件SPSS 13.0,采用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關系數,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1 駐島軍人與地方及軍隊SCL-90常模比較該部駐島軍人應激分數為(18.38±2.76),高于文獻常模[4](16.06±2.85)(F=42.97,P<0.05)。該部駐島軍人SCL-90各因子均分高于地方常模[6](P<0.05);軀體化及敵對因子高于軍隊常模[7](P<0.05),見表1。
表1 某部駐島軍人與地方及軍隊SCL-90常模對比結果(±s)

表1 某部駐島軍人與地方及軍隊SCL-90常模對比結果(±s)
注:*P<0.05,**P<0.01,下同。F1與地方常模相比,F2與軍隊常模相比
因子駐島軍人(n=76)地方常模(n=1388)軍隊常模(n=19662)F1F2軀體1.70±0.651.37±0.481.55±0.57 32.60**5.24*03強迫1.88±0.631.62±0.581.77±0.60 14.33**2.54人際1.86±0.651.65±0.611.78±0.618.47**1.30抑郁1.67±0.631.50±0.591.64±0.605.93*0.19焦慮1.60±0.661.39±0.431.52±0.52 16.03**1.79敵對1.77±0.741.46±0.551.62±0.62 21.94**4.42*恐怖1.39±0.571.23±0.411.35±0.45 10.45**0.60偏執1.64±0.621.43±0.571.67±0.639.67**0.17精神1.52±0.641.29±0.421.51±0.50 21.19**0.
2.2 駐島軍人應對方式該部駐島軍人消極應對分高于常模(P<0.05),積極應對分數與常模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2.3 駐島軍人應激、應對方式、駐島時間及SCL-90相關見表3。
表2 駐島軍人應對方式結果(±s)

表2 駐島軍人應對方式結果(±s)
項目駐島軍人(n=76)文獻常模(n=1305)F積極應對分31.23±6.3030.22±8.720.90消極應對分25.63±6.7621.25±7.413.91*

表3 駐島軍人應激、應對方式、駐島時間及SCL-90相關(r)
軍人的職業特殊性和海島環境共同影響著其應激反應和心理健康水平[2,8]。本研究顯示,駐島部隊心理應激水平顯著較陸地部隊高。該部駐島軍人SCL-90各因子分均顯著高于地方常模,顯示軍人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與以往研究結果相一致[7]。其次,除軀體化及敵對因子得分高于軍隊常模,顯示了該部駐島軍人心理健康問題突出體現軀體化癥狀以及不友好沖突方面,部分與王強等對我國東海海島部隊軍人調查結果一致[9]。同時,該部軍人在應對駐島日常訓練及工作生活中,更多地采取較為消極的應對方式,這與以往研究有所不同[10]。
文獻顯示應對方式與其心理應激反應有密切關系[11],與本文結果一致,應激程度與積極應對分成負相關,與消極應對分成正相關。本研究還顯示,應激程度與心理健康狀況密切相關,應激程度越高,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就越突出。應對方式上,消極應對分與SCL-90各因子分成正相關,積極應對方式在其中未起到重要影響作用,也就是說,在該部駐島軍人中,消極應對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尤為明顯。此外,駐島時間與應激程度及SCL-90部分因子分成負相關,意味著駐島時間越長,應激程度越低,心理方面的問題相對越少。這提示我們,駐島軍人的心理干預,可以從改變其應對方式進行入手,特別是減少消極應對傾向和行為,是心理干預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同時,針對新入駐島嶼的軍人,通過教育,增強其對海島環境的心理適應及自我情緒調控能力,促進其盡快適應駐島環境及相應的訓練生活。從長遠角度來講,這對于維護駐島軍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有效干預措施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受到條件制約,本研究還存在一定局限性。后期筆者將對駐島軍人相關心理因素作長期調查,深入研究駐島軍人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及其干預措施。
[1] 劉彩誼,王擇青,武國城,等.特殊作業環境下軍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解放軍醫學雜志,2003,28(7):597-598
[2] 吳新文,夏菱,李建玉,等.駐島礁作業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02,9(3):183-185
[3] 姜乾金,祝一虹.特質應對問卷的進一步探討[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9,8(3):167-169
[4] 李權超,何英強,解亞寧,等.我軍軍人心理應激自評問卷的編制[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3,21(4):256-258
[5]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增刊):31-35
[6] 金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SCL-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病雜志,1986,12(5):260-263
[7] 王煥林,孫劍,余海鷹,等.我國軍人癥狀自評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結果分析[J].中華精神科雜志,1999,32(1):38-40
[8] 馮現剛,張小遠,解壓寧,等.駐島海軍軍人人格特征、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22):33-35
[9] 王強,孫峻,許毅,等.駐守沿海高山及海島人員的心理衛生狀況調查[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2,35(3):189-190
[10] 肖蓉,張小遠,馮現剛,等.駐島礁軍人心理健康狀況與應對方式研究[J].中國公共衛生,2005,21(1):17-18
[11] 李權超,王應立,藍新友,等.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與軍人心理應激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4,12(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