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蘇倩王珊珊 陳晶晶 熊波
心率變異性(HRV)是指逐次竇性心搏RR間期之間的微小差異,是指竇性心律在一定時間內周期性改變的現象,它產生于自主神經系統對心臟竇房結的調節,是反映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張力及其平衡性的重要指標,也是公認的測量應激水平的可靠指標[1]。在正常情況下,心臟的節律性有序周期性的變動,是通過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共同作用,互相協調控制來維持的。如果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系統任意一者異常或者兩者同時異常,就會導致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失衡,破壞自主神經系統活性的均衡度,降低人體對應激的抵抗能力[2]。臨床上,應用HRV判斷正常人的自主神經活動、心血管疾病患者和某些非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作用進行了廣泛研究。本文旨在調查海軍特勤療養員心率變異性情況及其與壓力反應的相關關系,為臨床心理咨詢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
1.1 對象選取2012年6-12月來我院療養的海軍特勤療養員共403人,均為男性,年齡20~49(33.30±7.88)歲,其中20~29歲年齡組為150人,30~39歲年齡組為149人,40~49歲年齡組104人;空勤療養員236人,海勤療養員167人。入院體檢各項生化檢驗指標均處于正常范圍,均排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軀體疾病。既往無精神病史,無嚴重認知障礙。
1.2 方法
1.2.1 心率變異性(HRV)檢測采用美迪克(MEDICORE)公司生產的SA-300P型心率變異分析儀記錄心率變異情況。具體檢測過程:①受測者檢測前2h停止進食,前12h禁止飲咖啡、飲酒、服藥;②受測室內安靜、明亮、溫度適宜;③檢測前被測者仰臥10min后開始檢測;④受測者左手食指夾帶光探頭;⑤記錄短程心率變異各頻譜,5min后結束檢測;⑥受測者均在上午9:00~11:00進行檢測。記錄指標包括時域分析中的正常心動周期的標準差(SDNN)、頻域分析中標準化的低頻功率(Low Frequency,LFnu)、高頻功率(High Frequency,HFnu)、低頻功率與高頻功率之比(Ratio of LF and HF,LF/HF)。本研究采用靜臥靜息短時程5min HRV分析可以較好地避免呼吸頻率、血壓變化節律、皮膚溫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同時為了避免5min短時程頻域分析中總功率對于LF、HF各頻段的影響,分別采用標準化后的高頻功率[HF(nu)]和標準化后的低頻功率[LF(nu)]進行替代,從而反映固有的自主神經狀況[3]。
1.2.2 壓力(應激)反應問卷(SRQ)量表測試由姜乾金編制,評估個體心理應激反應的相應心身癥狀及程度,按照應激(壓力)理論的情緒反應(FER)、軀體反應(FPR)和行為反應(FBR)三方面,編制應激反應條目28項,按1~5分計分,以條目總分(SR)表示應激(壓力)反應程度[4]。心理測評由心理學專業培訓的人員進行統一指導語詳細講解后,現場集中測試,由受試者獨立填寫完成,現場收回。
1.3 統計處理應用SPSS 18.0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年齡層海軍特勤療養員與健康成人HRV常模[5]的比較見表1~表3。除20~29歲年齡組的療養員外,其余各年齡組療養員的SDNN值均顯著低于各年齡組常模;20~29歲年齡組療養員的LF和LF/HF值顯著低于常模;30~39歲年齡組療養員的HF和LF/HF值顯著低于常模;40~49歲年齡組療養員的LF/HF值顯著低于常模。
表1 20~29歲組療養員的HRV情況與該年齡組常模的比較±s)

表1 20~29歲組療養員的HRV情況與該年齡組常模的比較±s)
項目20~29歲組(n=150)常模tP SDNN51.20±18.0053.77±25.42-1.740.080 LF(nu)61.84±16.62141.71±838.44-58.860.000 HF(nu)37.82±16.0640.45±23.31-2.000.047 LF/HF2.43±2.4720.56±134.67-89.960.000
表2 30~39歲組療養員的HRV情況與該年齡組常模的比較±s)

表2 30~39歲組療養員的HRV情況與該年齡組常模的比較±s)
項目30~39歲組(n=149)常模tP SDNN42.24±17.2851.62±23.82-6.630.000 LF(nu)62.95±19.9763.52±21.88-0.350.728 HF(nu)37.05±19.98134.80±1316.70-59.720.000 LF/HF2.94±3.023.45±4.09-2.050.042
表3 40~49歲組療養員的HRV情況與該年齡組常模的比較±s)

表3 40~49歲組療養員的HRV情況與該年齡組常模的比較±s)
項目40~49歲組(n=104)常模tP SDNN36.26±15.7148.65±21.13-8.040.000 LF(nu)61.04±20.5964.94±24.54-1.9320.056 HF(nu)38.38±19.8936.95±23.410.7310.466 LF/HF2.82±3.023.55±4.19-2.4450.016
2.2 不同勤務種類的海軍特勤療養員HRV的比較見表4。空勤療養員的SDNN值顯著低于海勤療養員,其余未見明顯差異。
表4 不同勤務種類的海軍特勤療養員HRV的比較(±s)

表4 不同勤務種類的海軍特勤療養員HRV的比較(±s)
項目空勤(n=236)FtP SDNN42.34±17.61 46.42±18.670.63-2.230.026海勤(n=167)LF(nu)62.20±19.09 61.82±18.760.370.201 0.841 HF(nu)37.58±18.72 37.82±18.360.369-0.132 0.895 LF/HF2.69±2.662.76±3.060.641-0.259 0.796
2.3 海軍特勤療養員HRV與壓力反應的相關性見表5。

表5 海軍特勤療養員HRV與壓力反應的相關(r)
表5顯示,海軍特勤療養員的LF與FPR呈顯著正相關(r=0.102,P<0.05),HF與FPR呈顯著負相關(r=-0.01,P<0.05),LF/HF值與SR、FER、FPR、FBR均呈顯著正相關。2.4壓力反應對低頻功率與高頻功率之比的回歸分析見表6。

表6 SRQ各因子對LF/HF的回歸分析
表6顯示,以LF/HF為因變量,壓力反應的各因子為自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所得回歸方程具有顯著意義(F=7.569,P=0.006),有1個變量選入回歸方程,R=0.136,R2=0.019。
3.1 不同年齡和勤務種類的海軍特勤療養員的心率變異性狀況
3.1.1 不同年齡的海軍特勤療養員的心率變異性狀況在HRV分析中時域指標SDNN與交感和迷走神經的總體張力水平有關,可以反映HRV的總體變化,頻域指標HF反映迷走神經活動性,頻域指標LF反映交感神經活動,頻域指標LF/HF所反映正是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功能活性的均衡狀況[5]。許多研究都證明了海軍特勤人員因為工作環境狹小、作業時間長、作業壓力大等原因,身心狀況易受損害,如馮現剛等[6]、趙紅等[7]、許恒等[8]研究發現,水面艦艇長航后艇員的心理健康狀況變差,水面艦艇長航的特殊作業是影響艇員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馬海鷹等[9]的研究發現,潛艇艇員由于工作環境更加惡劣,存在著空間狹小、高溫、高濕等有害因素,大大加重了心理負荷,身心健康狀況都受到一定影響。本研究從生理心理的角度也支持上述論點。本研究結果顯示,除20~29歲年齡組的療養員外,其余各年齡組療養員的SDNN值均顯著低于各年齡組常模,表明其迷走神經功能下降,交感神經功能相對亢進[10],在HF指標上,30~39歲年齡組療養員顯著低于常模,說明其副交感神經功能減退,交感神經功能相對亢進。高頻能量在一般情況下不會減弱,但如果個體長期處于應激狀態、恐懼、擔憂等情緒影響以及心臟疾病等情況下會發生高頻能量降低的情況,臨床上可能表現為緊張、不安、恐慌、易激動、注意力渙散等[11];研究對象中20~29歲年齡組療養員LF指標顯著低于常模,說明其交感神經功能減退,副交感神經功能相對亢進,表明機體可能處于疲勞狀態,并且容易覺察到身體的疲勞。臨床上可能表現為四肢無力、易疲勞、慢性神經衰弱、憂郁等癥狀[12]。在LF/HF指標上,各年齡組療養員顯著低于常模,說明其自主神經均處于失衡狀態。
3.1.2 不同勤務種類海軍特勤療養員的心率變異性狀況結果顯示,海軍空勤療養員的SDNN狀況較海勤療養員相比較差,這可能由空勤療養員大多以獨立工作為主,個人承擔的壓力更大所致。
3.2 海軍特勤療養員心率變異性與壓力反應的相關及回歸分析SRQ各項因子均與HRV的LF/HF因子呈正相關,說明壓力反應能引起自主神經均衡性的變化,其中FPR因子更能準確反映LF/HF因子的變化。
海軍特勤療養員的身心健康狀況值得關注,應當綜合應用以HRV檢測為代表的生理檢測手段配合心理測評為特勤療養員開展心理健康評估,并綜合生理檢測數據對療養手段進行評價和改進。
[1] 別懷璽,李晶.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率變異性特點分析[J].重慶醫學,2011,40(19):1901-1903
[2] 周渝,曹凌云,魯志剛,等.心率變異性的研究現狀與進展[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1,6(2):154-156
[3] 王曄,高文斌.網絡成癮者心率變異性頻譜特征的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16(3):316-318
[4] 姜乾金.醫學心理學-理論、方法與臨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98-201
[5] 庹焱,陶紅,朱銓英,等.心率變異性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2001,21(4):305-308
[6] 馮現剛,張小遠,解亞寧.某艦艇部隊士兵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06,13(2):153-155
[7] 趙紅,吳力克,梁冰,等.水面艦艇及核潛艇長航對艇員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02,20(5):332-335
[8] 許恒.艦員心理疲勞現狀調查及干預效果觀察[J].中華航海醫學與高氣壓醫學雜志,2005,12(3):169-171
[9] 馬海鷹,張小遠,肖蓉,等.海軍艦艇艦員的心理健康評估及與人格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5):361-363
[10] 覃曉波,陶建青,張琴,等.廣泛性焦慮患者焦慮程度與心率變異性相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4A):1117-1119
[11] 楊會芹,楊麗,陳君,等.焦慮癥患者的心率變異性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11):1003-1004
[12] 閻克樂,張文彩,張月娟,等.心率變異性在心身疾病和情緒障礙研究中的應用[J].心理科學進展,2006,14(1):26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