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國平
從“盲人點燈”說“三不傷害”
□文/付國平
“盲人點燈”故事的大意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有位盲人夜間行路時,總是要點著一盞燈籠,禪師不解地問:“你自己看不見為什么還要點著燈籠走路呢?”盲人回答:“我點著燈籠走路是為別人提供光明,這樣,既可以照亮別人,避免他人摔跤,也可以防止被別人撞著,等于保護了自己?!睆拿と撕唵蔚脑捳Z中,我們不難看出盲人在安全防護上的良苦用心,他用點燈的辦法,提醒別人注意,使自己和他人都不受到傷害。這個故事更告誡我們,抓安全必須處處小心謹慎,切實做到“三不傷害”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
“不傷害自己”是自愛。在工作中,時刻提高警惕,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去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以為自己經驗豐富,就存在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安全工作就應像盲人走路一樣,永遠做到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不傷害他人”是關愛。一個人總是生活在家庭中,工作在社會里,在確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下,要不斷提高安全意識,掌握安全技能,提升安全境界。多注意看看自己的工作會不會危及他人,多留意周邊的安全狀況是不是良好,多提醒身邊粗心大意的同事。有時一個真誠的提醒,一次簡單的伸手,甚至一次粗暴但善意的呵斥,就很可能防止一次事故、挽救一個生命。關愛自己,關注他人,把保護他人的生命當作自己的一種責任和義務。
盲人點燈最大的意義是“不被他人傷害”。安全是大家的事,更是自己的事,不管別人對我們怎么樣,我們首先要從自我保護做起。工作中保持良好的狀態,正確使用必要的勞保用品;工作現場自覺遵守操作規程,服從安全管理;工作之余積極參加安全培訓,提高識別和處理危險的能力;發現“三違”行為及時制止,哪怕他是你的頂頭上司,只要是違章指揮,你也必須拒絕執行,寧可停止作業或撤離現場……這些都是盲人手里的燈,每一個安全工作者心中的尚方寶劍,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地保護好自己。
“盲人點燈”實際上采取了一個既能自保、又能互保的措施,為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加上了一道雙重保險,蘊含著“三不傷害”的深刻道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看到汽車在夜間行駛時,總是打開尾燈,雖然駕駛員本人看不到亮著的尾燈,但它既可以提醒他人別追尾,以免撞車傷到他人,更是防止別人撞著自己,在相互提醒中,確保不受傷害,體現了強烈的自保互保意識。
聯想安全生產實際,只有搞好自保互保,做到“三不傷害”,才能坦然面對安全,確保幸福平安。然而,在日常安全生產中,卻有少數職工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責任心缺失,工作中該檢查的不檢查,該規范的不規范,該提醒的不提醒,該制止的不制止,該整改的不整改,常常用“差不多”的態度,“冇得事”的僥幸心理,違章違規冒險蠻干。結果招來禍端,自己傷害自己,同時又傷害了他人。另一種現象,就是有些職工看到他人違章,不敢管,不制止,總以為這是別人的事,只要自己不違章就行了。當然,自己不違章固然好,但并不等于安全工作就有保證?!耙蝗诉`章,眾人遭殃”。以往的事故案例告訴我們,事故造成的傷害,既有因自己違章導致的,又有他人違章造成的。由此可見,自己不違章,只能保證自己不受傷害,但是,一旦他人違章,就難以保證不被他人傷害。因此,在自己遵章守紀,規范操作的同時,要敢于同一切“三違”行為作斗爭,決不能讓他人違章危及自身和別人安全,切實達到自保互保聯保,做到“三不傷害”。
安全不可小覷,凡事認真對待,處處小心謹慎,既要自覺遵章守紀,增強自我防護能力,又要主動反“三違”,筑牢互保聯保防線。這便是“盲人點燈”給我們帶來的有益啟示!
讓我們都在心里點一盞燈,手里握一盞燈,警示自己,也提醒他人:遠離事故,減少傷害,善待生命,共創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