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在“打非治違”中,要突出一個“準”字,明確目標、精確打擊;要突出一個“狠”字,嚴格執法、保持高壓態勢;要突出一個“實”字,嚴密組織、扎實推進;要突出一個“嚴”字,嚴明紀律、嚴格問責。
近年來,“打非治違”一直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牛鼻子”被緊抓不放。2012年4月以來,全國累計查處六類共性的非法違法行為289.65萬起,一大批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中。可以說,全國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打非治違”功不可沒。
然而,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深刻地認識到安全生產非法違法問題的嚴重性、頑固性和反復性,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和問題。據統計,由于非法違法導致的較大以上事故,最高時比例占到70%以上,去年雖然降到了46%,但是還有將近一半的事故是由于非法違法導致的。其魔影更是在重特大事故中頻頻肆虐,今年截至8月10日,全國因非法違法行為導致的重特大事故有15起,占事故總量的65.2%。
血的教訓一再證明,非法違法生產經營行為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是造成事故的罪魁禍首,是安全生產領域最為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是安全生產執法不嚴、秩序缺失的重要表現。不得不說,在非法違法、違規違章屢禁不止的背后,深淺矛盾交織,新舊病源俱備。既有客觀原因,如我國正處于快速工業化、城鎮化時期,各類生產經營建設活動日益頻繁,高危行業領域比重偏高,安全生產基礎薄弱;又有主觀原因,如個別地方、部門和企業發展觀出了偏差,一些黨政干部重發展輕安全,一些企業經營管理者重效益輕安全;再加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效益下滑,設備更新滯后,職工思想浮動,誘發事故的各類不確定因素不斷積聚。然而,越是這樣,越是要把“打非治違”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抓手,真正作為一個“牛鼻子”,始終牽住不放。
如今,一場以“六打六治”為重點的“打非治違”攻堅戰正在全國打響。湖南也乘勢而上、火力全開,結合省政府年初“打非治違”工作部署,在全省所有地區、所有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企事業單位、人員密集場所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集中開展“六打六治”,務求切掉非法違法的毒瘤、排除事故隱患的地雷。每個地方、每個單位,都應摸清自身底數,深入分析非法違法、違規違章的根源,吸取典型事故教訓,切中要害開方抓藥。在“打非治違”中,要突出一個“準”字,明確目標、精確打擊;要突出一個“狠”字,嚴格執法、保持高壓態勢;要突出一個“實”字,嚴密組織、扎實推進;要突出一個“嚴”字,嚴明紀律、嚴格問責。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打非治違”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這些年我省在“打非治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不平衡、不協調、不同步、不落實的問題依然存在,“政府熱、企業冷”,“上面熱、下面冷”,“打非熱、治違冷”,“突擊熱、平常冷”等現象在一些地方比較突出。這些都充分說明,推進安全生產“打非治違”是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決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一蹴而就、一勞永逸。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整合力量,做好打攻堅戰、殲滅戰、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堅持長期抓、深入抓、徹底抓、反復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