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作華
(濟寧市任城區環境保護局,山東 濟寧 272000 )
生態功能分區重點在于明確生態服務功能,而不是單純的生態類型區劃。按照兼顧生態敏感性、生態承載力和生態服務功能,實現保護、管理和開發建設協調統一的指導思想劃分生態功能區。生態功能區內部實行主導功能與其他功能相結合,保證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協調,兼顧經濟發展格局和城市化構架,提高居民的生產和生活質量。
在各部門和綜合區劃圖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山東省濟寧市生態景觀規劃以及都市用地布局,將任城區劃分為北部農林生態發展區、中部城鎮生態經濟區、南部濱湖生態建設與保護區。
位于任城區北部,主要包括長溝鎮、二十里鋪鎮以及李營街道辦事處的北部。該區主要產業包括苗木、花卉、無公害蔬菜、葡萄、畜牧業、煤礦開采業等。
位于任城區中部,主要包括城區的7個街道辦事處以及周邊的南張街道辦事處、李營街道辦事處的大部分、安居街道辦事處、唐口鎮,該區是任城區人口密集程度最高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為綜合生態經濟區,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均為布局的重點。農業主要發展糧食、無公害蔬菜、反季節蔬菜、食用菌、中藥材、園藝植物等高價值經濟作物和養殖豬、奶牛等畜禽;工業主要發展機械、煤化工、食品醫藥、家具、裝飾材料、羽絨制品、紙箱包裝、板材加工、農地膜、密度板等產業,同時旅游業、餐飲業、物流業等第三產業也是本區發展的重點。
位于任城區南部,南陽湖畔,主要是喻屯鎮。地形以平原為主,水源基礎較好,是典型的濱湖澇洼地區,也是任城區的主要農業區。漁業、畜牧業、糧食、水果等為本區發展重點,同時發展牛、羊、豬、家禽等食草畜禽以及魚、蟹、水禽、水生植物等漁湖產品和水上運輸業。苗木種植基地、畜禽養殖、喻屯甜瓜和湖區養殖是本區農業四幾大特色。本區也蘊藏豐富的煤炭資源,王樓煤礦就坐落在本區。
3.1.1 主要問題。該區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深度不夠,煤炭產業多為資源開發型,產業鏈發展不充分,第三產業的發展相對滯后。同時,本區的植被、水土遭到了一定的破壞,由于煤炭資源的大量開采也帶來了耕地塌陷及生態環境的破壞。
3.1.2 發展方向。本區應調整種植業結構,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積極發展節水農業,提高復種指數,防止水土流失和農業活動對自然生態的破壞;依托城鎮的良好區位、技術、市場和設施優勢,重點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基地及名優特新蔬菜品種,建設綠色畜牧園區生產基地,進一步搞好苗木花卉產業的提檔升級;以李營苗木基地為依托,規劃建設農家休閑生態觀光樂園,興建一批農家樂和生態農莊,打造苗木生態旅游觀光區,大力發展現代商貿物流業。
同時要注意植被保護、水土保持與發展經濟相結合,禁止發展污染型的工業項目。依托資源和地理優勢,發展綠色、清潔、低污染的煤炭產業,改進工藝技術和設備裝置,優化資源配置,積極推行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和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制度,減少污染,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環境效益。加強煤礦塌陷地整治和生態恢復,本區塌陷較淺,宜進行整平法恢復耕種。
3.2.1 主要問題。本區是任城區經濟增長的重心所在,同時也是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等最為嚴重的區域;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于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在城市擴展過程中,農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同時本區由于采煤也造成了塌陷區,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嚴重,急需恢復治理。
3.2.2 發展方向。經濟結構調整、水資源優化配置、國土綠化和污染防治是本區急需解決的問題。本區要發展為濟寧市組群結構大城市的一部分,必須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整合區域資源優勢,轉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重點扶持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工業經濟提速增效,加大技改投入,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和產品結構,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推進節能減排;推動現代服務業膨脹升級,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業,形成以森達美躍進溝港區、京杭運河港口、南張、李營、唐口、安居綜合物流園區為支撐的大商貿、大市場格局;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加快發展文化休閑旅游業和新興服務業,促進現代服務業規模檔次不斷攀升。
加強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節約保護。一方面提高水的分配效率另一方面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嚴格落實取水許可和有償使用制度;以飲用水水源地為重點加強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加強對河道沿線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防止盲目開發、濫占亂用。
國土綠化和污染防治。堅持生態效益優先原則,通過保護、培育和發展森林資源,逐步形成平原綠化、城鎮綠化、綠色通道相結合的綠化新格局;突出抓好荒灘綠化、農田林網、生態村鎮和濕地恢復建設,同時結合景觀生態建設創造出優美的城市景觀形態。加強點源和面源污染控制,推行清潔生產和強化監督管理,利用成熟的復墾技術處理塌陷地。積極實施小城鎮發展戰略,努力打造文化強鎮,注重精神文明對經濟發展的促動作用,將生態文明建設具體化、載體化。
3.3.1 主要問題。南四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的必由之路,起重要的調蓄作用,因此必須保證南四湖的水質符合國家的調水標準,因此該區域水污染防治任務艱巨。養殖業、農業、煤炭開采業的蓬勃發展帶來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破壞,如何解決畜禽養殖業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塌陷地治理,成為困擾本區農業經濟發展的難題。
3.3.2 發展方向。本區應重點加大農業污染防治力度,控制環境惡化趨勢。在農業方面應推廣使用有機肥和高效、低毒、低殘留、易降解的農藥,鼓勵使用生物農藥和采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最大力度地減少對河流、湖水的污染。結合喻屯鎮原有農業生產基礎,發展和完善甜瓜生產基地,使其成為生態農業示范區。對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用地膜等農業生產殘留物,應當進行減量化、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從事規模化養殖的,應當建設配套的污染防治設施。在工業方面煤礦開采應盡快形成“采煤——排矸——復墾種植的良性生產系統,最大限度地減少采煤對土地及環境的破壞。采煤塌陷區的治理應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漁則漁,靠近湖泊或河流的煤礦塌陷區進行濕地化改造治理。在塌陷地的整治過程中,結合當地人文條件和自然條件,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區”。
在本區要嚴格控制面源污染,嚴禁圍墾濕地,通過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等工程,改善水質環境。充分考慮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對南四湖乃至濟寧市有利與不利的影響,并提前對可能發生的情況提出應對措施。
生態功能區劃的目的是促進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避免盲目的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破壞,增強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生態環境支撐能力,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任城區應立足于當前的實際,以建設“經濟強區、農業特區、文明新區”為發展定位,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以生態保護為重點,最終將任城區建設成為經濟高效繁榮、資源循環利用、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健康富裕的生態新區和工業新城,實現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1]馬傳棟,初曉京.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價值體現及補機制.[期刊論文]-2001(07).
[2]濟寧市任城區人民政府.濟寧市任城生態區建設規劃(2009-2020).2010-05.
[3]濟寧市任城區人民政府.濟寧市任城區史志.
[4]牛文元,毛峰.可持續發展理論的系統解析[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