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胡仲濤
“綠色夢想”博耳電力環保征文暨XGreen Star(超級綠色之星)評選活動啟動儀式,2月25日在北京環境保護宣傳中心舉行。在啟動儀式現場,博耳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建綺和人事總監安棣,接受了《環境與生活》雜志記者的采訪,介紹了上市公司博耳電力的環保理念,和他們舉辦此次征文活動的初衷。
《環境與生活》:在節能方面,博耳電力的產品有什么創新嗎?
張建綺:博耳電力長期專注于研究在電力領域如何提高能效,節約能源。我們除了為發電站、醫院、地鐵站等大型工業和民用建筑提供節能設備和咨詢以外,目前也涉足智能家居領域。
我們準備打造一個開放性平臺,通過連接不同家庭的傳感器,達到4個目的:第一,安全。從門禁安全到用水電氣的安全,全方位保證用戶用電的安全;第二,健康。因為現在可穿戴設備越來越多,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可穿戴設備,來檢測我們的身體健康指標,并把數據傳到用戶的手機;第三,舒適。這個平臺能和冰箱、空調、電視等智能家電聯系起來,讓用戶有更舒適的體驗;第四,智能管家服務。這個平臺擴大了服務范圍,可提供小區居民、寵物,以及花園等各種服務信息,把這些信息通過這個平臺發送給用戶。
《環境與生活》:作為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博耳電力舉辦“綠色夢想”環保征文大賽的用意是什么?
安棣:我們舉辦這次環保征文大賽,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的環境現在所面臨的嚴峻形勢。
事實上,對一個企業來說,要存活下去就必須盈利,但在企業盈利之后,它也要考慮以下問題:怎樣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為子孫后代留下一點什么?這也是企業的重要使命之一,所以我們認為,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美好的環境,就是最大的善事。
《環境與生活》:在低碳環保、節能增效方面,博耳電力自身是如何做的呢?
安棣:首先,博耳電力在無錫的廠房,在建設時就注意了光線照明,車間白天至少有12個小時是不需要開燈的,而辦公室也有80%是不需要開燈的,大大地減少了能耗。
其次,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廢鐵、廢銅、廢鋁、廢紙板、廢塑料、廢電纜,我們對這些廢料的分揀很細致。例如廢銅,我們把銅板、銅牌、銅屑分開處理并回收。我們在3年前還進行了煤改氣的改造,盡管提高了成本,但大大減少了對周圍環境的污染。
博耳電力一直倡導員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厲行節約。食堂的工作餐均采用自助式,即“吃多少打多少”,而對于浪費者的懲罰是執勤一周,來檢查他人是否有浪費行為。這讓員工逐漸養成了節約的良好習慣。
《環境與生活》:教育員工具有環保理念,在工作中會遇到阻力嗎?
安棣:其實,博耳電力并沒有專門向員工提供環保教育,而是從日常生產生活的細節中入手,細摳點點滴滴。等員工有了切身感受,再回過頭來告訴員工,我們的節約能給環境帶來什么積極效果,這樣每個員工都會真實感受到自己也為環保貢獻了一份力量。
《環境與生活》:通過這次環保征文活動,博耳電力希望向公眾傳遞什么信息?
安棣:環保概念說起來很大,事實上我們只需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事情不在大小,時間又非常緊迫,要做就得馬上做。我們希望地球是綠色的,不要我們還沒等到地球變綠,我們的眼睛就先變綠了,到那個時候就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