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霞 唐風武
語文學科是一門主體教學藝術,在教學中巧用留白,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在思考與思維中達到對文本的真正解讀。這正是實現學生主體參與、主動構建的重要途徑,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手段。結合語文教學實踐,對留白藝術的運用作一概述。
語文教學有效性留白藝術留白是一種藝術,能夠帶給人以無限的遐想,而被廣泛地運用于繪畫、寫作之中。在語文教學中運用留白藝術,可以讓學生深刻感受語文學科的開放性、多向性與藝術性,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探究動機,引導學生展開一系列主動而積極的探究活動。這樣的教學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參與、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運用留白藝術的重要作用
1.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成功的教學建立在學生對學習對象濃厚的學習興趣基礎之上。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會讓學生將學習當作負擔,處于消極狀態,而無法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而在語文教學中采用留白藝術,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教學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能夠展開獨立思考,能夠深入文本,這樣的教學比起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將教學時間排得滿滿的灌輸式教學更能帶給學生以輕松與愉悅,從而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參與動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體性與積極性。
2.確立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這是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的徹底挑戰,在現代教學中我們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參與到教學中來,主動構建知識,掌握技能。采運用留白藝術,可以讓學生對人物、情節等展開一系列獨立思考與主動探究,從而讓學生在探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
3.實現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個性化閱讀是新課改的重要閱讀理念。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文本的留白,可以讓學生基于對文章的理解來展開豐富的想象也聯想,從而使得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將文本與特定的時代背景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擺脫以往文本的束縛,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能夠產生更多的獨特見解,達到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
二、常用的幾種留白形式
1.時間留白,讓學生獨立思考。以往教學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往往是教師提出問題后,并沒有讓學生有太多的思考時間,就急于讓學生來進行解答,學生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思維,即使學生回答正確,也只是機械地記憶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為學生的獨立思考預留充足的時間。當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要讓學生急于回答,要適當地放慢教學的腳步,要讓學生深入文本,有足夠的時間來閱讀文本、展開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
2.空間留白,讓學生充分想象。語文學科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字詞是相對靜止與枯燥的,而這些孤立靜止的字詞經過作者的精心構思與巧妙安排,就能成為一篇富有情感、意境的優秀作品,是作者內心世界與情感世界的真實寫照。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想象力強的特點在空間上留白,啟發與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想,讓學生在腦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直觀的畫面、壯麗的場景、高大的形象等。這樣不僅利于學生深入文本,加強學生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這正是展現學生個性,培養學生想象力與創新力的重要時機。
3.表達留白,在師生間展開交流。教學不是教師或學生某一方的單獨活動,而是師生共同參與的知識互動與情感溝通的統一。教師對文本的理解并不能代表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而是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與教師一起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互動。故而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借助各種教學工具媒體等來為學生展現更為豐富的信息,引起學生對學習的關注與參與的激情,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學會表達上的留白,不要是將所有的信息都一覽無余地展現給學生,而是要學會“故弄玄虛”,保留一些信息,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感悟。
4.結果留白,讓學生展現個性。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間存在明顯的差異,具有鮮明的個性,在學習中自然也會表現明顯的差異性。而傳統教學以所謂的標準答案來限定學生的思維,將學生的思考往標準答案上強拉硬拽,最后只能是讓學生死學、死用,將學生塑造成標準劃一的機器。結果留白也就是說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而不要以所謂的標準答案來束縛學生的思想,要鼓勵學生勇敢地發表不同見解,讓學生將思維過程展現出來,讓學生的答案更加富有新意與個性,讓學生展開富有個性化的創造性學習。
5.課外留白,實現開放化教學。現代教學提出了大語文教學觀,提出要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將教學的視野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走向生活,將學生的認知活動引向寬廣的課外空間。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課堂結束時不是簡單地布置讓學生抄寫或是課本上的練習題,而是進行課外留白,要讓學生帶著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來走出課堂,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提取信息,吸收養分,產生更多的新問題、新見解、新看法。
三、運用留白藝術時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手段,說到底就是要處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關系。因此在運用留白藝術時,也要正確處好教與學的關系。現代教學提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定教,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性,使得教學成為師生共同與、積極互動的學堂。
1.學生的主體性。語文教學是一門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藝術,在整個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中心地位與核心位置,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與最終歸宿。在運用留白藝術時,也要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設計,否則脫離學生的教學活動再精彩也只是表面的,而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因此在運用留白藝術時,要基于學生的語文基礎與生活經驗,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能夠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這樣才能推進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才能切實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2.教師的主導性。提倡學生的中心地位,并不是說學生可以拋開教師而獨立進行,而是說要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前提下,確立教師的組織者、指導者與合作者的身份,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使得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與教師一起展開獨立思考、積極思維,成為共同的學習主體,使得教學能夠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參的互動過程。
總之,留白是一門技巧,更是一門藝術,我們要圍繞著學生的主體地位來巧設留白,以留白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引發學生的關注,引起學生的主體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盡情享受語文學習所帶來的無窮樂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姚進.淺談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新課程學習,2011,(05).
\[2\]張業輝.于無聲處,神思飛揚——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芻議.中小學教育,2013,(137).
\[3\]侯玉華.淺談語文課堂中的“留白”藝術.內蒙古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