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
朗讀教學歷來都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然而在我們的朗讀教學中,存在著諸如時間不夠充分,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朗讀的面窄,朗讀指導機械匱乏等問題,需要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努力去改變。闡述分析了一些優化朗讀教學的措施。
語文朗讀教學問題改進措施《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熟讀”。所謂朗讀,就是聲音清楚、響亮地讀,就是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通過朗讀可以聲情并茂地把書面語言融情于聲,從而變為富有感染力的的口頭語言。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朗讀卻總有不盡如人意的之處,通過從教十多年的觀察分析,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朗讀的時間不夠充分,只求形式不求實效。有些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常常以析代讀,以講帶讀,既不作要求,也不做講評。據觀察,一般一節課朗讀安排了三至四次(相對環節而言,非指讀人次),但有形式卻無多大實效,往往是讀書聲驟然響起,不到一分鐘又在教師的的示意下戛然而止,朗讀成了課堂教學的一種點綴。
2.朗讀的目的性不夠明確。甲生讀了乙生讀,男同學讀了女同學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老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的“念著經”。這樣的朗讀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導致學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朗讀面窄。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余的所謂有感情朗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規規矩矩坐著當聽眾,這種多數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狀,怎能提高朗讀教學的質量?
4.朗讀指導機械匱乏。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的讀讀這部分”,或“把xxx語氣讀出來”,諸如此類的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常聽教師直截了當的告訴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所以許多學生一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就認為該讀重音,而不知道有時重音輕讀,表達的效果更強烈。如《再見了,親人》中的小金花跺著腳說的一句話:“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學生往往讀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號。其實,體驗小金花內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讀得緩慢而低沉,字字有聲,聲聲有情,更富有感染力。另外,讀長句,讀排比句時該怎樣換氣,怎樣停頓,在我觀察的課例中,指導幾乎為零。學生讀長句時讀得上氣不接下氣,還讀成了破句。
針對上述問題,通過不斷在教學中摸索、總結,我認為應采取以下一些優化朗讀教學的措施:
1.精心準備,保證朗讀時間。孟子云:“臨事而懼,好謀天成。”任何一節課,只有做了充分的準備,才能上出水平,才能推陳出新。上課前,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講讀課文前,教師要牢記“書不讀熟不開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形式花俏、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
2.激活體驗,擴大朗讀訓練面。一篇文章,如果讓學生重復機械去讀,他們肯定會感到乏味。因此,教師就要積極給學生創造氛圍讓學生愿讀、樂讀。比如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爭當小導游、編排課本劇等形式。如教學《二泉映月》一課時,我引導學生觀看阿炳生活的片段、欣賞《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有了形象的體驗,我再讓學生配樂朗讀,結果學生讀起來是格外的有感情,他們讀出了曲子的委婉連綿,讀出了阿炳的愛恨情仇。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并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一次我上《鳥的天堂》一課,其中一句:“這是一棵大樹?!蔽艺垖W生試讀,提醒他們:“怎樣才算正確的讀?”結果,有的把重音落在“這是”上,有的一見“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顯然,對上下文的理解還未到位。于是,我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有關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的說的,經過比較,學生才恍然大悟,應重讀“一棵”,從而強調上文說的“許多棵”“兩棵”都是錯誤的。朗讀到位了,對榕樹之大體會也更深了。
4.形式多樣,合理運用。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的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用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1)泛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模仿。(2)慎用齊讀。齊讀雖有造聲勢、烘托氛圍之妙用,但也是“濫竽充數”和產生唱讀的溫床。(3)每種形式地讀放在不同的環節,它的作用又有區別,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先后次序互換一下,他們各自所擔負的任務,執教者要體現的目的意圖也就不同。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節讀的形式,讓他們各盡所能。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課以讀書為目的,教師若引導學生善于讀,則功莫大焉”。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有效的朗讀教學,是非常必要的,這可以為學生以后的語言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更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2013.
\[2\]羅熙.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幾種朗讀訓練方法嘗試.
\[3\]張立.重視朗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