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杰
高中化學是一門在實驗探究的基礎上,需要具有邏輯性的思考探究能力,更要有大量的記憶累積作為理論依據的綜合性學科。說它是靠縝密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理科學科,它又更需要大量的方程式、元素名、實驗順序、各種物質特性的記憶作為計算基礎,所以,在培養化學計算思想的時候,更應該注重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高效地記憶。
化學教學靈活性記憶高中化學中學習到的知識點有很多,大多數都是細碎的,也是基礎的,只有將化學課程中所有的知識點良好地記憶,才能在思考化學問題時做到思路清晰、順暢,做起題來得心應手。然而如果只知道死記硬背,很難將雜亂的知識點記得清楚。也就是要利用靈活的記憶方式,將知識點系統地、有條理性地、巧妙性地整理記憶,這就需要教師注意有創意的化學課堂的教學方式。
一、靈活性的化學物質性質記憶方式
我們在每新學一種化學物品的時候,都會相應地學習它的化學性質和用途,然而枯燥的記憶方式很難讓人真正的、長久的記住,隨著學習知識的越來越多,就很容易遺忘或者與其他知識混淆。所以,懂得靈活記憶物質性質的方法十分重要。我們生活中所接觸到的也到處都是由我們學習過的各種化學物質組成的,我們在學習化學知識時可以記得適當與生活聯系起來。比如,我們在學習各種化學物質的焰色反應時,除了根據手動的實驗或者書上以及老師整理出來的各種元素對應的焰色表格來背誦記憶,還可以聯系生活中我們看到的煙花來靈活的記憶。比如,老師在講這節課的時候,可以先進行一下內容引導:“我們在看煙火的時候,會有各種漂亮的圖案和很多漂亮的顏色,然而大家有想過這可能是由什么原理組成的嗎?”用這樣的引導性設問的方式也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課堂的學習氣氛。繼而給學生解釋,焰火劑燃燒時所會發出焰火,它是利用金屬離子在高溫灼燒時能產生固有顏色的焰色反應制造的。再教授學生不同顏色焰火是何種金屬離子燃燒產生的。紅色是由元素Sr、硫酸鍶等和鍶的化合物組成的,綠色是由元素Cu(銅)、氯化銅、硝酸銅等銅的化合物組成的,紫色是由Rb(銣)、KCl(氯化鉀)、RbSO4(硫酸銣)等鉀和銣的化合物組成的,而鉀的紫色焰色是要通過藍色鈷玻璃觀察才能看到的……通過加上這些生活中的現象的聯想,可以有助于加強對焰色反應的理解以及各種金屬離子焰色的記憶能力。
二、靈活性的化學實驗記憶方式
要想良好的記住高中化學中的各種反應,實驗室最好的基礎。在高中化學的教學中,實驗課程也是學生們非常期待的化學課程,化學實驗課程是輕松的、有趣的,神奇的化學反應現象讓學生們驚得膛目結舌,能夠親自感受各種不同的試劑帶來的奇妙的化學現象也讓同學們都躍躍欲試。然而在化學實驗進行過后,很多的實驗注意事項和反應的細節卻被同學們忽視了,再就是在實驗中沒能記住老師叮囑的試劑投放順序沒能觀察到實驗結果。這就需要老師教授學生靈活記住實驗時的各種順序的技巧。比如,在進行利用乙醇和乙酸在濃硫酸的催化下制乙酸乙酯的實驗時,乙醇、乙酸、濃硫酸的投放順序就值得注意,乙醇和乙酸讀起來相似,背了順口溜也很容易記混,這時候老師可以教學生另一種靈活記憶的方式。乙酸這種試劑實際上并不和醋那樣好聞,氣味很大并且特別嗆鼻,不想先忍受這種痛苦,就得把乙酸最后加進去;而濃硫酸的密度大,如果先加入濃硫酸后再加入乙醇,會導致液滴飛濺,造成危險,所以,這三者的加入順序是:先加乙醇、再加濃硫酸、最后加入乙酸。通過這樣的分析與實際聯系的方式,既幫助學生復習了相關的其他的化學知識,又幫助學生們更好地記憶以免做實驗的時候出錯,捋清做題時候的思考思路。
三、靈活性的化學方程式記憶方式
無論是計算題、選擇題還是推論題,都離不開各種方程式的聯系。就算掌握了書寫方程式的規律也不能掌握所有方程式元素的結合變化,了解了物質性質也很難推斷出各種元素在不同情況下的化合價數,所以方程式的書寫也是高中化學教學方面非常重點之處。單是靠死記硬背很難記清所有的反應關系,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教學生了解化學真正反應內涵,再結合靈活的記憶方法。在我們學化學鍵這課時,我們可以知道,各種元素之間的結合和分離其實就是化學鍵的形成和斷裂的過程。例如離子鍵是由異性電荷產生的吸引,方程式大多是陰陽離子間的互換。而形成離子鍵主要有:活潑金屬和活潑非金屬、部分鹽、強堿、活潑金屬氧化物、過氧化物。然后,將要反應的物質進行類型歸屬,看它是否屬于其中,再進行方程式的書寫就會簡單清晰了些。其他物質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進行分析歸類,再“有理有據”地書寫,寫化學方程式就也不那么困難了。
四、靈活式的物質命名記憶方式
我們在做題時也會遇到很多化學物質命名的問題,有時候明明物質的組成元素都推測正確了,答案卻總是差那么一點。也就是說,雖然化學物質的命名看上去是高中化學教學課程很小的一部分,卻也不能忽視,小的漏洞也可能造成很多方面的理解問題。比如,確定了元素組成寫成PbBaO3,可答案給的是BaPbO3,就很遺憾地與正確答案失之交臂。所以在面對教授在書寫化學式時,有多種元素,前后順序怎么確定時,也要擁有靈活的記憶方式。這時候老師就可以交給學生們一個有趣的順口溜,“金氫前,非金后;氧化物,氧在后;三元素,排列序;金屬、非,氧最后。原子數,不可漏。”用這個方法面對上面出現的問題,根據順口溜我們可以明白金屬或氫在前面,非金屬在后面,這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金屬、非金屬、氧元素,而在鹽類中,是金屬離子在前,酸根在后。而以上這個例子寫的是是鉛酸鋇,鋇在前,鉛酸根在后,不符合上面的規律,所以化學式應該為BaPbO3。而在有機物中的書寫規律就更好尋了,比如烷烴的通式是CnH2n+2,烯烴和環烷烴的結構通是CnH2n,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芳香醚CnH2n-60等。有機物中的主要元素就是碳、氫、氧,這三種元素的排序也是碳、氫、氧,其他的就在放在后面。分別掌握了無機物和有機物不同的命名規律,再面對元素推論、不常見的方程式書寫時也就不會出現因為陌生而回答不夠準確的問題了。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注意教會學生如何運用靈活式記憶的方法比教會學生怎樣答題、怎樣推論、怎樣計算更來得重要。因為在高中化學的學習方面,各種瑣碎的知識點的記憶就是化學的基礎,靈活地、巧妙地記住了這些瑣碎的知識就是掌握了化學的靈魂,面對往后的復雜問題也就能夠輕松抓住其主干,從而更有條理地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灼妍,鄧云洲.新課程下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教育導刊,2010,(02).
\[2\]彭宏亮.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引入科學思想方法教育的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2,(06).
\[3\]李迪.化學課堂教學板塊中的語言行為組合方式的個案比較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