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娟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傳承傳統文化是語文學科不可推卸的任務。在語文中傳承傳統文化的意義非常重大,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學生和教師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一直是重點研究的課題。簡要介紹了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方法,旨在為傳承傳統文化提供參考意見。
語文教學傳統文化傳承一、前言
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的瑰寶,是文化藝術寶庫中輝煌的一筆,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越來越淡。因此,語文學科要擔任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大量的閱讀,理解我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感受這些濃郁的文化氣息。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擴展傳統文化知識,陶冶學生的情操,讓更多的學生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將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二、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傳承
1.重視閱讀,理解傳統文化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通過大量的閱讀,理解我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文化,感受這些濃郁的文化氣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要重視優美句子的摘抄,通過不斷的積累這些優美文字,利于在今后更好地應用。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重視理解故事的情節設定和人物的性格刻畫,以及把握文章的內涵。在語文教學中,教材的內容相對較少,但都是精華所在,因此學生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要重視延伸到課外閱讀。例如,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通過課內閱讀和課堂教學,了解人物性格特征之后,再閱讀《紅樓夢》的其他章節,了解大致的故事情節,從而理解中國文化。再比如,《頤和園》《長城》《盤古開天辟地》《秦兵馬俑》《中國石拱橋》《社戲》等文章,既描述了古代的建筑,又描述了神話故事,還描寫了地方的風土人情,這些文章都體現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學生在大量的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受文化的熏陶,漸漸地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經典的著作和古典詩歌,在閱讀中重視理解世界各種不同的文化,只有理解了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的傳承傳統文化。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閱讀,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傳統文化。
2.在語文課堂中介紹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我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有敦煌莫高窟、西安秦始皇陵、西藏的布達拉宮、洛陽龍門石窟、北京天壇、故宮、蘇州園林等,風土人情、文化藝術、民間工藝處處都展現濃郁的傳統文化。因此,對于語文教師的要求相對較高,特別是在文化素養、教學能力、語文知識等方面。所以,教師也需要在不斷地學習中充實自己,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如魚得水,使學生更好的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例如,在學習《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時,教師要介紹潑水節是傣族人最重視的節日,寓意吉祥、美好、幸福。語文教師在授課時,應采用多媒體方法,為學生展現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獨自觀察,同時采用探究式學習法學習整篇文章,領悟周恩來總理和傣族人度過潑水節的熱鬧場面。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血多地方風俗、地方節日以及民族等傳統文化,因此語文教師在授課之前,一定要搜集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了解中國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隨著時代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輔助作用,但是語文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不要教師的啟發和擴展,陶冶學生的情操,讓更多的學生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大量介紹中國的傳統文化。
3.加強誦讀古典詩詞,使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古典詩詞是文化藝術寶庫中最輝煌的一筆,古典詩詞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同時,還陶冶了學生的情操,甚至能啟發學生的思想。例如,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描寫了陶淵明放棄官場生活后,回歸田園過著簡單的隱居生活,只有充分了解當時的政治黑暗、官場腐敗的社會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陶淵明厭惡官場生活,渴望歸園田居的心情。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著名作品《梅花》,這首詩通過描寫惡劣天氣下梅花盛放的情景,暗喻自己在官場上受到挫折后,仍然不畏懼強權,誓死奮斗到底的決心。這些著名的詩歌不僅語言優美而且精煉,學生之友不斷的朗誦閱讀才能感受到詩歌的美。例如,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軸。云銷雨霽,彩徹區明。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边@些優美的段落值得學生細細品味,學生在誦讀中想象自己置身在這樣的場景中,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古典詩詞通常被分成兩個派別,以李清照、李煜為主要代表的是婉約派,以蘇軾、辛棄疾等為代表的是豪放派,不管是婉約派還是豪放派,都顯示了古典詩詞的豐富的意境,值得后來人細細品讀。在古典詩詞的學習中,一定要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只有分析了時代背景,才能領悟作者表達的情感,才能更好的領悟文學藝術的魅力和內涵。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要加強誦讀古典詩詞,從而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的熏陶。
三、結束語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問題。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文化素養、教學能力、語文知識等方面。因此,教師需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充實自己,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如魚得水,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閱讀,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另外,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大量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學生要加強誦讀古典詩詞,以感受傳統文化的熏陶。在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沁.誦讀經典美文傳承傳統文化——對學生課外誦讀古典詩文的認識與思考\[J\].教育革新,2013,5(03):555-556
[2]王曉婷.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在語文活動中弘揚傳統文化\[J\].快樂閱讀,2010,5(04):957-958.
[3]姚榮光.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與文化傳統的關系\[J\].現代語文,2010,4(03):347-348.
[4]孔慶明,霍雨彬.語文教學應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承傳\[J\].現代語文,2011,2(02):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