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塞麗
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進行的。社會環境中的網絡材料對中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有著重要影響,只有在良好的網絡材料中,中學生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優化網絡材料對提高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實效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網絡材料對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影響及如何優化網絡材料,提高中學生公民意識從五個方面提出一些見解。第一部分:網絡、公民意識的概念及中學生公民意識的主要內容。第二部分:網絡材料下對中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的意義。第三部分:網絡材料對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影響。第四部分: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培養的途徑和方法。第五部分:通過營造良好的網絡材料來增強中學生的公民意識。
歷史課網絡材料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影響一、網絡、公民意識的概念及中學生公民意識的主要內容
網絡是英文internet network的中文翻譯。從技術層面講,網絡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網絡會借助文字閱讀、圖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載傳輸、游戲聊天等軟件工具從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方面給人們帶來極其豐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
所謂公民意識,是指社會成員對自己基本社會身份的自覺認同,是以一定價值觀為指導作為公民角色及其價值理想、社會權利和義務的自覺反映。
中學生的公民意識就是中學生對法律規定的公民權利、義務的認識、了解、掌握、運用的程度及公民行為評價的總和。
二、網絡材料下對中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的意義
中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加強中學生公民意識的教育和培養,對于提高廣大中學生自身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以及推動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和法治國家的實現都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也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網絡材料下加強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可以為中學生的自我成長提供新的途徑。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學生的思想活動多元性、獨立性、多樣性和差異性日益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已顯得過于單一,有時還會引起某些負面效果,而公民意識教育在保護和進一步激發中學生政治熱情的同時,對中學生的政治行為進行耐心細致的引導,增強其政治鑒別力及敏銳性。這不僅適應社會發展進步的要求,體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而且能夠取得實效,引導中學生立志、修身、博學、報國,實現中學生的自我發展和完善。
三、網絡材料對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影響
在網絡材料對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影響這一問題中同樣存在著兩重性,既有積極健康的一面,也有消極不利的影響。其一,健康向上的網絡材料有利于中學生公民意識的提高。其二,健康向上的網絡材料有利于中學生的心理溝通,可以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緩解他們的精神壓力。其三,健康向上的網絡材料,有利于中學生培養自尊、自信,發展個性。
網絡材料對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除了以上積極的影響外,還有一些不利的影響,主要的表現是:網上信息垃圾使中學生深受其害;中學生迷戀網絡對學業產生沖擊;風上聊天引發網戀,使中學生深陷情感陷阱;網絡的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學生的公民道德意識等。
四、網絡材料下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中學生時期是培養他們公民意識的最佳時期,也是國家意識、社會責任感、集體主義精神、為人民服務的思想、主人翁意識、法律意識等形成的最佳時期。因此,我們要探索網絡材料下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加強和重視網絡材料下對中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使他們成為“四有”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學生公民意識教育要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課堂教學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要對中學進行系統的公民知識教育,建立和完善公民知識體系。例如可以在政治科中設置專門章節進行講解;另一方面,在有關學科中滲透公民意識教育。如在歷史、語文等課堂教學中把公民意識教育的內容結合進去。
五、通過營造良好的網絡材料來增強中學生的公民意識
為中學生成長創造文明健康的網絡材料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辨別力、自控力還不強,容易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影響。因此,我們一要進一步加強校園網建設,增加資金、技術的投入,爭取使校園網內容充實而生動,形式新穎而優美,更新速度快,宣傳做得好,吸引上網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點擊率。因此,良好的網絡材料和文化環境對于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網絡社會已經悄然而至,我們既不能因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對中學生發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視它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也不能因為它的負面作用而敬而遠之。中學生是社會的未來,我們要優化網絡材料,通過加強對中學生網絡知識的普及和教育,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網絡材料來增強他們的公民意識,把他們培養成一個有利于社會、有利于他人的好公民。
高中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時期,可塑性較強,所以高中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對其公民意識的培養。當前高中學生的公民意識,總體情況良好,學生有較強的國家意識,權利和義務意識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依然有學生的公民意識尤其是義務意識亟需提高,甚至有極少數的學生絲毫沒有國家歸屬感。這種情況實在令人堪憂。現在,我們步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這對中國的國民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學時期是每個人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時期,養成良好的公民意識,無疑有助于提高中國的國民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