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石林 李文靜
構建高效課堂,要做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備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法寶;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媒體使用要恰到好處;教學評價要得法。
高效課堂創設情境合作探究創新實踐 教師最基本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要把課上好,把學生教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那應怎樣做,才能讓老師教的輕松,學生學的快樂,而且成績還高呢?十幾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關鍵是進行有效的教學,講究教學的方法與技巧,構建高效課堂。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了,他才愿意學。我們可以創設生活化得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創設情境可通過動手操作、看動畫演示、做數學游戲、講數學故事、聯系實際生活等多種方式進行。有效的情景創設,可以激發學生探究規律的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更能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知識的接受自然很輕松了。
二、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育的奧秘就是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教師應該尊重信任學生,與學生交朋友,真誠的對待學生,使學生對你產生親近感。當學生把你當作朋友以后,那么你的教育觀念,你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得到他的認可。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能營造一種輕松自然,親切和諧的課堂氣氛,在這種良好的氣氛下,學生聽課的積極性高,反應迅速,思維活躍,有利于他們心智的充分發揮,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我經常利用閑暇時間和同學們談心,利用大課間的時間和同學們一起活動,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作業本是我和學生溝通的橋梁,QQ聊天,讓我了解到了孩子們的心聲,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愛生尊師、心理相容、教學相長”的和諧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重要條件。
三、充分備課,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法寶
1.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我們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準,為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礎。
2.備好教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拿到教材后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弄清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突破點。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教材整合。
3.備好學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在準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么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哪些方法該讓學生掌握,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構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提出,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疑難可讓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哪些地方學生的理解會浮于淺層,學生可能需要點撥、引導、何處可進行拓展,激發創新的火花。總之,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4.備好教學方案。教案設計是要理清整體思路,把握教學進程。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問題,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為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為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例如我在備課時具體到哪個問題應學生自主學習,哪個環節需要同桌談論,哪個問題須要小組合作探究,習題如何處理,什么地方須要老師精講點撥,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安排合理。
四、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要做到六個環節
1.巧設情境,激活課堂。上課伊始教師就使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巧妙的方法,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其興趣、啟迪其思維,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對本節內容產生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欲。
2.合作探究,突破兩點(重點和難點)。抓住教學內容的關鍵,引導學生討論,主動探索。課堂討論是一種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教學方式。比如講授“軸對稱圖形”時,出示樹葉、衣服、蝴蝶、英語字母、雙喜等圖形,讓學生討論這些圖形具有的性質。學生經過討論得出“這些圖形都是沿一條直線對折;左右兩邊都是對稱的,這些圖形的兩側正好能夠重合……”從而使學生自己得出了“軸對稱圖形”這個概念。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當學習了“軸對稱圖形”之后,可以讓學生兩兩提問生活中的(如數字、字母、漢字、人體、教室中的物體等)“軸對稱圖形”。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經歷了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直覺、數據處理等思維過程。
3.例題整合,實踐新知。在教學例題時,我根據學生具體的情況添加或刪減例題,學生能獨自完成的,老師就不要包辦,題目稍難一點的,我加以改編,降低難度。
4.分層練習,及時反饋。俗話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練習是掌握和鞏固知識的必要途徑。為了練習有效,我根據教材重、難點,精選有代表性的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層層深入,讓不同水平的同學都得到不同的發展與提高。
5.拓展延伸,鞏固提高。課后延伸,可以根據所學內容設計拓展性的題目,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幾個題組,一般同學只完成A組就可以,學有余力的同學在進行拓展提升訓練。
五、多媒體使用要恰到好處
在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既可以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又能使學生了解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有了直觀上的感受,易于接受和理解。因此,很多教師的公開課中普遍存在“課件代替板書”“電腦代替人腦”,片面追求形式化的課堂教學,甚至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教師輔助課件”。有些東西,教師邊說邊寫形成板書,比直接出示文字課件的效果要好得多,至少學生有思考和記憶的時間。師生交往中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師自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電腦是無能為力的。要明確: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許多知識是要融會貫通、綜合應用的,這是電腦無法解決的。
六、教學評價要得法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有力地促進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要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演繹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都應成為評價的重點,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評價形式應靈活多樣。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參與數學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數學思考的發展水平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