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嫻
張韌其實不想接受《新營銷》記者采訪。在他看來,14年的沃爾瑪工作經歷,當過沃爾瑪中國高級營運總監,3年的7天連鎖酒店集團首席運營官,還有G2000中國區CEO,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事過境遷,作為一個過去式的歷程,他不想再延續,人到中年,應該尋找新的機會。
而張韌接受采訪,是因為他想幫忙,也許他的想法、經驗會對一個記者、一些讀者有幫助。現在,張韌是一家投資公司的合伙人,工作之余,他研究中國儒釋道,他還是一個武癡,每天練習太極拳,以拳悟道,希望以儒濟世,以佛治心,以道修身。
回憶以往,張韌已是云淡風輕,自己不過是那踏著浪花前進的滄海一粟。張韌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英美語言文學系,踏出校門時正好趕上改革開放的春風,外資企業涌入,亟需大量人才。在這個黃金時期,學外語的張韌可謂得到了天時、地利、人和,他來到深圳,進入沃爾瑪。當時中國零售行業還是“零”,沒有先進的零售技巧,張韌從基本的商場文化開始學習,跟隨者大浪,不會游泳就學習游泳,沒有商業知識就進修,從門店做起,最終進入沃爾瑪中國區管理層。
進沃爾瑪,就像老鼠掉進米缸
《新營銷》:你是如何進入零售行業的?
張韌:大學畢業后,我來深圳打工。先是想去麥當勞當見習經理,那會深圳流行一個笑話,街上一個招牌砸下來,砸死九個經理,剩下一個是副經理。后來我反而進了百佳超市。所以進入零售行業是從百佳開始的。
在百佳我從見習經理做起,當時百佳在深圳發展很好,而且即使是新人,經過3個月培訓,就有機會升到門店經理。但很辛苦,新店開張時,團隊連續干幾個通宵,超市開門后我們躲在柱子后面站著睡著了。后來有同學看到我在百佳扛貨很驚訝:你有沒有搞錯啊,你也是尖子生,怎么能從扛貨開始呢?
不過我看到的不是艱苦,而是機會。
在零售行業,沒有人有文化,百佳的產品說明都是英文,員工看不懂,只有我行。其實當時沒有人信服你,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怎么能當經理?但我把產品說明翻譯成中文寫下來,而且別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你扛一箱我扛兩箱。3個月后我跳級到深圳最大的百佳蛇口門店當經理,成為“百佳之星”。現在回想起來,你能吃苦,有文化,也聰明,就可以做到。
在百佳的3個月給我了很好的回憶,它的培訓系統很好,新人學習洋酒、超市理念、商品制作、進貨、衛生、環境要求等等,從沒有專業知識到獲得專業知識。后來覺得超市太小了,想去百貨,有更廣闊的空間,就加入了沃爾瑪。
《新營銷》:那時沃爾瑪正在開荒,它如何管理團隊?
張韌:在沃爾瑪我完全進入人生另外一個階段。當時沃爾瑪講得最多的是文化,對顧客好,對同事好,善良,學習,大家追求卓越,做錯的事情改進再改進,把每件事情做得更好、更好。在這種環境中大家不會感覺太大的壓力,而且沃爾瑪注重培訓,從初級到高級,乃至送到美國學習。我們就像老鼠掉進米缸,不斷吸收新的文化。
沃爾瑪有三大原則:誠信、尊重他人、追求卓越。這種文化深深地影響了我們這一批職業經理人。那時工作總是充滿熱情,總是很開心,大家向上、陽光、積極,同事關系很好,現在我生活中90%的朋友是沃爾瑪的同事。我們開玩笑說把青春獻給沃爾瑪,切開血管,流出的血也是藍色的。
《新營銷》:沃爾瑪的文化對你有什么影響?
張韌:我們這代人其實很缺乏修養教育和道德價值觀教育,因為我們成長中物質非常匱乏,更多是尋求物質,不是精神。因此回過來看,沃爾瑪文化對我的價值觀影響很大,尤其是誠信。
我至今記得有個員工叫阿紅,是五金部門的同事,業務做得很好,我們很想培養她,但后來被辭退了。只是因為已婚的她在入職表格上填了未婚。在中國這很正常,因為怕受到歧視、怕受到不公平待遇。但這就是文化的撞擊,它讓你知道你身上的問題。
沃爾瑪教會了我們誠信,最后每個人都會形成一種風格,都沒有架子。我經常參加沃爾瑪每年的股東大會,見過山姆·沃爾頓的家人,他們認為萬里之外來的就是家人,非常平易近人,一種很明顯的美國中部農民的樸實形象。現在我還保留了一張照片,股東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員工代表跑到臺上,給第二任CEO大衛·格拉斯(David Glass)戴帽子、披紅旗。
《新營銷》:在沃爾瑪你是怎么管理的?
張韌:我負責運營管理,在賣場發生的所有事情,員工、貨品、售后服務、缺貨、進貨等等,都在我的工作范圍之內。沃爾瑪有很多條條框框,每天巡店、每天有檢查的清單、手冊,而且沃爾瑪特別重視跟員工溝通,打成一片,特別共產主義。當時沃爾瑪KPI從來不分個人目標,而是集體目標,強調的是集體,團隊共贏、合作,作為領導人,有問題自己扛,有榮譽給團隊、下屬,永遠把員工推到前面,自己在后面。
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其實山姆·沃爾頓是激進左派,他勤儉節約,吃苦耐勞,有動員能力,一呼百應。
《新營銷》:現在沃爾瑪的管理跟過去比有變化嗎?
張韌:過去的管理就像山姆·沃爾頓的傳奇色彩一樣,靠的是人格魅力、團隊凝聚力、目標。
而現在沃爾瑪的管理層,更看重數據、效益、毛利,其實認真想兩者都沒錯。這促使你反思,一個成功的企業,首先要賺錢,但我們最開心的時候恰巧是沃爾瑪沒有賺錢,后來不斷有新的管理人員進來,文化就改變了,這無可厚非,但我仍然認為兩者結合是最完美的。
沃爾瑪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不斷壯大,文化的影響力也一定會受到挑戰。也許這就是事物本身的道,從出生、成長到青年、壯年,最后死去,而優秀的企業會不斷讓它再生、更年輕,又處于新的高峰。
7天酒店要招餓的人
《新營銷》:2009年你進入7天酒店,它和沃爾瑪的管理有什么不同?
張韌:7天酒店是一家新興企業,它對我的撞擊其實蠻大的,在沃爾瑪學到的東西都顛覆了,要摸著石頭過河。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沃爾瑪向“左”、7天酒店向“右”兩種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沃爾瑪以領導為核心,組織團隊完成一件事,強調領導藝術、籠絡人心,但7天酒店完全是互聯網思維。鄭南雁強調的是個人為主,自動自發,不等不靠,員工要知道如何創造最大的價值。
對于所謂號召力的企業,你會發現員工永遠在等,領導不下達指標、喊攻擊,員工就不動,很守規矩。但如果是一群狼,餓了就要沖上去,你打下的江山就屬于你。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管理方式。
在這種狀態下,首先要知道員工為什么要這么干,個人的動力在哪?最早在沃爾瑪,領導一呼百應。但今天員工進入沃爾瑪,要等多少年才晉升,機會少,又不需要擔心溫飽問題,動力就沒有了。這時候呼吁他們,其實是一種被動的潛能激發。
而在7天酒店,招的人就是餓的人,是狼,你不需要鼓勵他,想來就給他機會。好比現在鄭南雁的布局,企業搭平臺,吸引嗷嗷叫的人進來,讓他們闖出一片天地。不是我告訴你怎么做,而是你告訴我怎么做。今天的互聯網也是這樣,淘寶、微信都是搭平臺,完了之后自己創造價值,茫茫人海中,誰能游出來,都要靠自己。
《新營銷》:你認為7天酒店的管理模式完美嗎?
張韌:當時7天酒店也是在探索中,一邊建制度,一邊修軌道,它不是最完善的,也有不少漏洞,但我認為是成本代價最低的。傳統管理方式最大的弊端是產生官僚和掩蓋,掩蓋的代價是最高的。而在互聯網開放時代,透明是最好的管理方式,把問題暴露在陽光下,及早把它消滅,解決的問題越多,人的心態越平衡。任何企業的管理都離不開人性,人性一定會在其中爆發,所以互聯網時代最好分享、暴露問題,讓人更早地接受它。
7天酒店一直強調領導是靠不住的,也限制總部權力過大,甚至產生官僚,給地區和一線更多的自主權服務好會員,讓每個員工自主經營。自動自發,不等不靠,是7天酒店“放羊式”管理的核心,大家不是為領導的贊揚認可,而是為自己而戰,所以7天酒店較少使用精神鼓勵,希望一切動力來自于自我激勵,因為只有自我驅動力才是可持續的。所以7天酒店沒有區域老總,而是以店長為單位,對上就是CEO,這樣的層級關系跟加盟商一樣,上級為店長提供技術、資源支持,剩下的就靠自己。
7天酒店唯一要解決的問題是動力。市場管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挖掘并利用市場參與者的原動力,那就是利益。員工最原始的愿望是改變現狀,創造財富,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價值,這就是生命的動力。所以當時能干的店長從管理一個店,到管理兩個、三個店,自己作老板,沒有打工的心態。
《新營銷》:你在7天酒店如何進行“放羊式”管理?
張韌:整個思路就是立法,把交通規則定出來,設立警察捉違章的人,剩下的不要參與,讓店長為了獎金、為了自己的生活奮斗。所以當時店長每年拿到20多萬很開心。現在很多店長仍然跟著鄭南雁創業,以新的品牌運營新的酒店,再次創業。7天酒店因此吸引了相當多的一批鐵桿粉絲,離職率很低,一般適應了這種管理模式人的就不能適應其他企業。所以每一個企業領導都要考慮如何不斷激發企業自身的原動力,補充新鮮的力量,吸引一代又一代的人,讓輪子轉得更快,轉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