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穎
前段日子,去找一個朋友吃午飯,她恰好順路去繳住房按揭,我們于是一起去了銀行,拿了號,靜等營業(yè)員喊號。原以為中午存取錢的人會少些,誰料大家想法都一致,營業(yè)大廳里坐滿了等待的人。
朋友看時間還遙遠,提議坐一會兒。我們在大廳來回走了一圈,所有位子都坐滿了人,只有一排椅子上有兩個空位,但兩空位之間坐著一個年輕男子,在與他間隔一個空位的另一張椅子上,坐著一個女孩子,兩人在聊天,顯見是一道來的,說不定還是對小情侶。
朋友上前很客氣很禮貌地對小伙子提議:“請你換個位子好嗎?”
小伙子很爽快地起身,準備將屁股挪一下。這時,他的同伴女友聲色俱厲地制止他說:“不換!憑什么?”
那神態(tài),仿佛我和朋友中至少有一人此前不久曾和她打過架,或甚至干過更令她憤怒的事情。
我趕緊上前說:“別急別急,不換不換,這樣坐著也挺好!”
這時,我在心里難免八卦起來——這對小年輕人是怎么了?在吵架?不像!此前聊天聊得挺熱乎的?那么,是我們請求對方換位的方式不對?反復(fù)回想朋友剛才用商量口吻的提議,并沒有什么不妥。那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十八九歲的小女孩失去了向陌生人展示哪怕只是挪一下屁股的善意呢?
挪一下屁股的善意,也不愿意向人施予,更多更大的事,恐怕更難以想像。而她此時的恨恨然,也許是來自于我們“像城里人”的衣著,或銀行里坐著的那么多人懷中掏出的厚厚的錢。但這種情緒,如同向天吐口水,除了讓自己不愉快之外,便再無別的用處。這不由得讓我替她的未來擔(dān)起心來。但愿她的這種心念,只是這個中午偶然的非常態(tài)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