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君
摘要:磨課、參加區域教研活動、閱讀化學專業期刊是一名青年化學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的三駕馬車。同時,熟練的文字處理能力、深厚的文字功底也是使科研型文章好看耐看的基本功。教學反思、課題研究、文章的發表是科研能力提升的最終體現。
關鍵詞:青年教師;教科研;成長途徑;化學期刊;論文寫作
文章編號:1008-0546(2014)03-0049-04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化學教學》2010年第8期刊載了吳孫富老師《談談中學化學教師必備的科研素質》一文,吳老師用其親身經歷的論文發表過程和數量來論證了論文的發表是中學化學教師所必需的科研素質。是一篇難得的好文,對我很有啟發,受益匪淺。三年過去了,隨著2011版新課標正式實施,以及新教材陸續使用,需要化學教師所具備的教科研素質也不僅僅是發表一篇論文,更重要是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教科研能力。若平時就做個有心人,通過下面幾個途徑來促進教師個人的專業發展,發表論文則是水到渠成的事。
一、磨課,夯實教科研基礎
磨課是年輕教師必須要練習的基本功。磨即研磨,磨課是教師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梳理教材,分析學生,設計方案,共同探討,反復推敲,借堂試上,再次研磨修改,最終生成好課的過程。磨課分為磨自己的課、磨同教研組同備課組老師的課兩種情況,無論哪一種情況,都要調動整個教研組備課組集體智慧來完成,這種耗時耗力的教研活動不可能做到每一節常規課都這樣打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上公開課、展示課、賽課等課型時候才進行。可以說,近年來熱起來的磨課這種教研活動,極大的提高了教研組的整體教學研究水平,也快速地提升了青年教師的教研能力。
磨課通常包括以下幾個基本程序:選定課題——教研組開展備課分析——執教老師編制教學方案——執教老師備課組說課——教研組集體討論修改——執教老師教學方案成型——組織同組老師聽評課——三改教學方案——二次課堂試上——四改教學方案。如此反復,直到滿意為止,最終形成教案終稿——進行展示——撰寫課后教學反思。
青年教師,通過磨課的錘煉與參與,收獲良多。首先,磨課的起始階段,引導了青年教師理解新課標,研究新教材,及時發現教學上的不足。其次,通過老教師、教學骨干的指導,青年教師學會了精選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快速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第三,磨課的過程,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教研的創新能力,通過多次的修改與磨合,汲取其他化學老師的智慧,在創設教學情境、實驗教學設計以及教法上都會有很大的創新空間。第四,磨課的最大的收獲便是在課后形成了一節完整的教學設計和一篇有深度有創新的教學反思,稍加整理即是一篇優秀的教學論文,使青年教師初步了解教學研究的流程,夯實科研基礎。《化學教與學》2013年第7期刊載了馬燕娟老師的一篇文章《“潔廁靈主要成分探究”的教學實踐與思考》,就是她的一次區級公開課的磨課成果。通過磨課,既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又得了同行們的贊譽,還發表了相關的文章,這種一舉多得的活動是青年教師成長的最佳捷徑。
二、參加區域教研,提升教科研理論水平
校本教研只是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基礎,要想真正在教科研上出成績,必須走出去,通過參與區域教研的方式來充實自己的理論水平。區域教研一般都是通過這樣幾種活動方式進行:①主題講座。由教育專家或學科專家結合新課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學實際,選擇一個主題,講授有關的思想、理論或新觀點、新視野。其意圖是溝通理論與實踐,幫助參訓教師站在一個思想的制高點,分析、發現、批判實踐中的問題,指導實踐發展。這是青年化學教師最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②課例展示。每年三月份我們揚州市都要舉辦一屆“中考化學復習研討會”,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密集安排了多位一線化學教師進行優秀課例展示,同時課后還有學科專家點評提升,對展示課的得與失進行點評,提出方向性的意見和看法。青年教師通過聽課,聽專家評課。歸納自己在理論上的收獲、觀課后可以借鑒的方法以及專家點評中所受到的啟發,并反思自己日常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將在區域教研中獲得的知識和技能在課堂教學中探索、實踐,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水平。
在區域教研中,青年教師還應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在聽課過程中應多角度進行課堂觀察,注意數據的收集,做好聽課記錄,及時進行反思。努力尋找課后評課發言的機會,及時整理出個人聽課過程中所獲得的一些心得體會甚至困惑,都可以通過課后評課的方式表達出來。薛景云老師在《化學教與學》2013年第7期上發表的《對兩節<酸的性質>復習觀摩課的反思》,就是她在我區化學復習觀摩課上的評課發言稿。
三、閱讀專業期刊,揣摩化學教科研學科特點
《化學教育》、《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是目前化學教育類國家級中文核心期刊,另外還有人大復印資料《中學化學教與學》,以及南京師大的《化學教與學》、哈師大的《中學化學》等化學專業期刊。作為青年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充分利用好這些期刊。
1. 學習理論性文章,獲取最前沿的化學教育理論知識
如《化學教育》中“專論”、“國內外信息”,《化學教學》中“專論”、“國外速遞”等欄目:“介紹國內外化學教育和化學學科的最新進展、動態和重要的科研成果”。對這類文章,在閱讀時應做好讀書筆記,摘抄有用的內容,為自己在做科研時以備不時之需。如《化學教育》2013年第1期上發表的幾篇文章,《有效碰撞理論對促進學生認識發展的價值分析及其教學策略》(徐敏,王磊)、《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學化學教科書發展中的問題審視》(劉一兵)、《知識教學中落實情感教育目標的方法研究——知識的情感性處理策略》(朱志江)等,理論性強,可讀性、實用性高,適合青年化學教師的學習。
2. 關注課程教材類文章,提升自己教學素養
教材常用常新,每一年的教學過程中都會有新的教學心得,新的教學收獲,有心的教師會經過思考整理,形成文字在這些專業刊物上發表,這是對青年化學教師最有用的教研食糧。如本學年度是2011版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標準頒布后,新教材實施的第一學年,在這些刊物上都會質量上乘的新課標、新教材解讀等文章。通過學習研讀這些文章,來加深青年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提高日常化學教學能力,提升教學素養。如近期《化學教學》中的《再談中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宋心琦,2013.3.4)、《發展化學實驗教學研究需要大智慧》(吳俊明,2013,3)、《基于結構解釋模型的高中化學教材分析》(皇甫倩、王后雄,2013.3)、《上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修訂解讀》(魯向陽,2013.1)、《對滬教版新教材“化學用語”教學策略的思考》(顧弘,2013.1)等等。《化學教育》上的《化學教材中與催化劑有關的幾個問題》(張映明,2013.2)、《做科學——<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基本理念的一點解讀》(章小波,2013.2、《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實驗教學要求分析》(肖紅梅,2013.2)等等。《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上的《初中化學教材習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初探》(李偉等,2012.3)、《金屬活動性順序變遷研究》(喬國才,2013.4)等等。endprint
3. 重點揣摩課堂教學類、教學設計類文章,增強課堂教學能力
青年化學教師今后能否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要看教師能否駕馭得了課堂。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首先就要從名師名家身上學起。應該說這些期刊上發表的文章大多都是身處教學一線骨干教師的教學心得經驗總結,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寶貴教學財富。從這類文章里青年應該學習的是:①如何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②如何設置一堂化學課的課堂教學結構;③如何設置有效問題,師生進行互動;④學習這類文章中的課后教學反思。通過模仿名師課堂,模仿名師課后教學反思的寫作,青年化學教師既提高了課堂教學能力,也夯實了教科研基礎。這類文章很多,是三大期刊重點刊發的文章,實用性較強。僅《化學教學》近期就有很多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設計類的論文。如《“以學定教”是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硫酸銅晶體結晶水含量測定實驗方案設計”的設計體會》(耿莉莉,2013.5)、《探究教學要重視“假設”環節 》(周峰、吳俊明,2013.5)、《“從鋁土礦中提取鋁”的教學設計》(王凱,2013.3)、《體現科學探究的“空氣”教學實錄與反思》(王峰,2013.3)等等。
四、主動參加、申報研究課題,培養教科研創造力
如果前面所說的幾項工作是為教科研做準備、夯實教科研基礎的話,參加科研課題則是“實兵演練”的階段。學校或教研組一般都會有研究課題,作為一名青年化學教師,應該主動參加并積極承擔課題任務。在課題組中,青年可以以最大限度、最快的汲取老教師、教學名師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學習到他們的教科研思路,規范自己教科研行為。訓練自己的寫作能力。在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在2008年,我有幸參加了特級教師杜稼勤教授的一個課題組,在這個課題組里,我承擔了一個子課題,就是在這短短的兩年時間里,我有數篇論文在省級論文競賽中獲獎,兩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也就是在這兩年讓快速的由一名教書匠蛻變為懂得反思的科研型教師。最近我還申報了一個“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課題”,這也歸功于那幾年在課題組的熏陶。在很多地方每一年或每兩年都會有省市級青年教師課題申報,作為青年化學教師,此時應該把握機會,主動申報課題。通過申報課題,使青年教師逐步熟悉一些教學研究方法,如: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敘事行動研究、教學案例研究法等等。通過課題研究,還可以使青年教師初步熟悉教科研流程,熟悉教科研成果形成文字成果的步驟。
五、嘗試寫作,積極參加各級論文評比,主動向專業刊物投稿
青年教師如果已經將前面所述的幾項工作都出色完成了,撰寫論文只是將平時自己的教科研成果用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而已。如何寫稿,如何增加稿件在論文評比中獲獎幾率,如何增加論文被刊用的幾率,是一門很大的學問。但作為一名青年作者,嘗試是第一位的,只要認真做到以下幾條,成功自然就會到來。
1. 做好選題
選題就是確定化學論文的主題是什么,這是寫作中最重要的核心。你想寫什么,通過你的文章告訴他人什么,可以幫助他人解決什么問題,你的論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具有可重復性。這些是你在準備撰寫論文之初首要考慮的內容。當然選題也包括對論文標題的選擇,題目選擇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文章的“命運”,因此在選擇課題時必須考慮到以下三個方面。
(1)要從實際出發,并可以解決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
平時化學教師應對在教學實踐中出現的某一問題留心思考,并認真研究,有所收獲,取得了研究成果的,才有可能考慮寫作,沒有實踐基礎或雖有實踐但無收獲體會,是寫不出好文章的。“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
(2)文章立意要新,“一招鮮吃遍天”
無論寫什么文章,關鍵都在于有新意,要先于別人所想。每一位化學教師在工作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教學問題,這些是否可以成為一個科研課題,能否形成一篇文章,在你下筆前在網上搜索一番就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已經是他人的研究成果,你可以借鑒過來幫助你解決你的教學問題,但若你還想從這方面下手進行論文創作,就不具有新穎性,就應該拋棄這個選題。比如你想寫有關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培養方面的文章,如果你沒有新穎的發現,沒有敏銳的視角,寫出來的也只能是大路貨,不會被專家、他人所青睞。因為這個選題是中國知網上一搜一大堆,但你確實有了很好的創意,如果受到別人所用題目的啟發,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看法或在觀點上有新的見解,而需要再用的話,用時可在文章標題上冠以“再談”、“也談”之類的字樣。
(3)素材和論據充實,是文章成功的基石
論文選題確定后,教師應努力尋找可以作為你文章佐證的素材或論據。選材的選取不易過大,大而化之、泛泛而談、空話連篇的文章是沒有人愿意浪費時間看的。這也會造成道理講不清說不透,因此在選擇論據時,教師應從平時的教學中尋找素材,用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大家一看就知道是真實的事例、論據來論證你的主題,是最好的途徑。
2. 形成文字,寫出論文
在做足了論文寫作準備后,接下來就應該完成最后一步了,將其形成文字,寫出論文。具體過程可以概括為①撰寫論文提綱。確定了題目,并有了充足的素材和論據,也不要急于動筆,可以在深思熟慮的基礎上先擬寫論文的詳細提綱,提綱是幫助作者整理思路,指引你如何取舍文章的內容,是將要寫成的文章的骨架,它是起著疏通材料、安排材料形成文章基本結構的作用。②寫出初稿。提綱擬定以后,就要抓緊時間寫初稿。初稿要緊緊圍繞提綱盡快地寫,最好是一次就完成,初稿寫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擱置一兩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讀一遍,看表達是否清楚,計算是否準確,推理是否嚴謹,更正明顯的錯誤,改正字跡模糊的地方,等三、五天以后再全面修改定稿。③修改潤色。文章的修改潤色,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一是結構修改,二是詞句修改,三是審定圖表和數字符號及字母的大小寫,有關化學術語的使用是否恰當,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是否準確,四是參考文獻中引文標注是否合理,格式是否合乎規范。endprint
3. 嘗試投稿
文章定稿后,既要積極參加各級論文評選活動,也應嘗試著給一些化學專業期刊投稿,投稿是有學問的。①熟悉與化學教育教學有關的期刊等第。在中學化學教師眼中,《化學教育》、《化學教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等三本中文核心期刊,居于神圣的學術殿堂最高端,非一般初學者可以企及的,故初投稿一般不建議向這三本雜志投,免得讓自己受挫折。但除了這三本殿堂級的化學專業核心期刊外,還有其他的優秀化學專業期刊,如《化學教與學》、《中學化學》、《數理化學習》、《教學儀器與實驗》、《中小學教學裝備》等。這些期刊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在中學化學教師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初次投稿可以選擇這些刊物。②熟悉各期刊刊載論文的特點,不同的刊物對論文的喜好是不一樣的。如果你的論文是課堂教學經驗介紹、教學設計、試題研究等實用性文章可以向《數理化學習》、《中學化學》、《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化學教學》等期刊投稿;如果你的論文偏重于實驗研究,則應將其投給《教學儀器與實驗》、《化學教與學》、《化學教學》等刊物;如果文章的理論性較強,則首選《化學教與學》、《化學教學》、《化學教育》等。③注意各家刊物征稿啟事,按各家要求微處理自己的文章。如《化學教學》要求文章必須有中文摘要,《化學教育》、《中學月刊》、《教學儀器與實驗》等必須要投紙質稿,投電子稿無效。而《化學教與學》,《化學教學》則要求作者在線投稿,《中學化學教學參考》兩種投稿方式皆可。④注意各家刊物審稿周期,如投稿老師因評職等原因急需論文發表,知道這一點很重要。《化學教育》審稿周期最長,從收稿日期到文章發表,至少半年。而且由于一般都是外審稿,故在審稿期間,投稿教師無法獲知審稿情況,如果急切想知道論文結果,最好還是選擇《化學教學》。因是網上在線投稿,編輯部處理文章很快,而且論文處理進度透明,一般是十天即可知道論文是退稿還是一審還是要退修,即使一時不能發表,作者也會感到踏實。《化學教與學》審稿和發表速度也很快快的錄用后一個月稍多點時間即可拿到樣刊,而且可以和編輯老師溝通,如因有特殊原因急需提前發表,編輯老師也會酌情考慮的,這點《化學教與學》很人性化,當然這是在稿件被錄用的前提下。⑤千萬切記,不能一稿多投。這是青年教師最容易犯的錯誤。如果真的發生了,請認真誠實的跟編輯老師電話解釋,說明原因,口頭請求撤稿,然后再以書面形式申請撤稿,編輯老師也會理解的。
五、結語
青年化學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提升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靠一時的突擊是無法讓你成為一名科研型教師的,只有平時不斷積累,不斷的向老教師討教,不斷的學習、模仿、嘗試,才會有最終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吳孫富.談談中學化學教師必備的科研素質[J].化學教學,2010,(8):8-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