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璦郭光
(江西省水利工程技師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長期以來,國務院對鄉村供水系統建設十分重視,曾多次對各地農村進行技術支援,出臺財政扶持政策。在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門的幫助下,許多鄉村的飲水條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農村供水網絡建設工程浩大,目前鄉村的供水情況尚未得到全面、深層的改善。基于這樣的背景,筆者在文中對優化鄉村供水系統、改善用水安全性進行了分析。
國內的各個鄉村普遍存在供水系統建設零散、用水網絡分布不合理等問題,導致供水系統在運營過程中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情況。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必須對農村的基礎用水系統進行改良,擴大用水來源、提高鄉村蓄水量、整合供水系統,將分散的供水網絡連成一體。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建設一些保障率較高的小型水源工程,保證群眾在特大干旱年份有水吃。在確保每家每戶都能使用水源的前提下,按照用水高峰時段和低谷時段對水源供應進行調整,適當減少持續供應水源的時長。也就是由過去的24小時連續供應水源的方式變更為按照不同時間段提供水源的方式。采取這樣的措施,不但能夠減少村鎮管理供水系統的資金開銷,而且可以保護用水系統。
在進行村鎮供水系統施工的初期,入戶供水的用水量計測裝置都安設在各家各戶的內部,這種情況增加了用水管理的難度,造成了一些村民私自滴水、盜竊用水量的問題。這些情況會給村鎮的供水部門帶來額外的成本損失,并且對其他用戶也十分不公平。因此,村鎮的供水管理部門應該優化農村供水入戶建設,將每家每戶的水表安裝在房屋外面,使村民之間可以相互監督。同時,供水部門的技術人員每個月上門檢查水表時,要注意查看水表是否完好,計量是否準確,一旦發現有農戶私自滴水、盜竊用水量,應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
要想確保村鎮的供水系統穩定運行,村鎮政府的各個管理組織必須加強溝通、協調合作。具體來說,村鎮政府組織應該對供水系統的控制部門進行考察,要求部門對水源供應的相關制度進行調整和修編,并監督供水部門嚴格執行供水制度。同時,供水網絡建設部門在實施村鎮管網建設的初期,必須聘請專業的技術人員對村鎮的地理環境和人口分布結構進行全面考察,再根據考察結果設計與實情相符的管網施工圖。村鎮的施工隊伍要遵循設計圖安裝供水管網。此外,政府的供水管理部門每個月都要對村鎮的供水系統和相關設備進行檢驗,如果發現供水設備出現損壞情況,必須及時安排技術人員對設備進行修復。
村鎮飲用水供應工程能否安全運行,不但關系到村民的生活質量,還會對地方的安定造成影響。因此,村鎮政府必須對本地的水源實施嚴格保護,提高水源供應的安全性。根據筆者總結,保護村鎮供水水源的措施主要有:(1)在挖掘飲用水水井時,必須采取技術措施防止地下水層中的淡水與咸水相互混合,使村民能夠用上純凈的淡水。(2)在供水系統的源頭安裝保護水源的裝置。比如,政府部門可以在水源周圍安裝防護欄,阻擋污染物進入水源區域;同時,還要在水源周圍樹立警告標示,防止不了解情況的村民做出污染水源的行為。(3)在村鎮中人群密集的井口周圍安設宣傳告示牌,防止村民在水井周圍堆放生活垃圾。同時,村鎮政府還可以刊印一些保護水源的宣傳手冊,并將手冊分發給每戶村民,提高村民保護飲用水的自覺性。(4)地方政府要結合村鎮的具體情況,制定科學完善的水源管理維護機制,同時政府還要建立水源安全監督組織和相關職位,使村鎮的水源安全情況能夠得到全面的控制。(5)村鎮在進行供水系統工程建設時,應該增加一項水源質量檢測工作,每個季度固定時間對村鎮中的水源進行安全檢驗,確保水源能夠安全供應。
我國的鄉村地區面積較大,地理環境復雜,因此村鎮中的供水系統分布較為零散,不易進行管理和控制。面對這些問題,地方政府組織應結合村鎮的用水結構對水源供應的管理模式進行優化改良,確保供水系統能夠安全、平穩地運行。概括來說,改良措施大致有以下幾點:(1)聘請專門的供水系統控制人員,提高水源管理的有效性。(2)在管理人員正式參與水源管理工作之前,政府要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專業培訓和技術講座,增加管理人員對村鎮供水系統的了解,提高技術控制效率。(3)村鎮政府應制定鼓勵政策,每年舉行一次優秀村民評選,給予自覺保護水源的村民一定的表揚和獎勵,以此來提高村民維護水源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基層村鎮使用水源的安全問題,是關系到國民福祉的大問題,基層政府和水利項目建設單位、供水系統管理單位都必須高度重視。為了全面改良村鎮的供水系統,提高鄉村用水的安全性,地方政府組織必須對鄉村采取技術扶植政策,幫助村鎮興建水利項目、改良落后的用水結構、加強用水監控、降低用水成本,從而達到優化村民飲水條件,讓基層人民能夠放心用水的目標。
[1]羅華,趙天榮,付榮生.農村集中式供水狀況及飲用水水質調查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6(08).
[2]李晶.農村供水項目建設與管理模式淺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1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