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亮
(湖南化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近年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無論是在專業配制,還是在課程建設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社會塑造了許多專業人才,每年向社會輸送了大量的機械專業畢業生,為我國機械行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就2014年機械行業人才市場需求現狀來看,呈現大好趨勢。據相關資料統計,2014年上半年機械人才招聘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8.3%,其中機械設計工程師崗位、工藝管理類崗位是當前熱招職位,電工、磨工、銑工等制造類崗位需求增長較慢。這為高職院校機械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但也面臨著一些困境,即如何解決目前高職院校機械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并塑造出與市場和企業對接的機械專業人才。本文主要結合目前高職院機械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在分析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人才培養綜合策略,對高職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1.1 專業劃分問題。近年來,高職院校在機械專業建設方面呈現著“廣而全”的趨勢,面面俱到,但顧此失彼,忽略了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的建設。這就直接導致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術多而不精,所培養的機械專業人才無法與企業和社會實現完美的銜接,更不利于高職院校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
1.2 課程內容問題。目前高職院校機械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存在著與市場人才需求“脫軌”的現象,各個學科之間的課程銜接不緊密,有斷層趨勢。且知識內容更新較慢,缺乏機械行業發展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思維等方面的內容,這種缺乏市場調研,且系統性不強、陳舊落后的課程內容最終會導致學生走向工作崗位時仍學無所用。
1.3 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方法是良好教學質量的基本保障,而高職院校在機械專業教學中仍然延用傳統的 “學科式”、“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忽略了理論知識與工作實際的聯系,淡化了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如學生職業道路中不可或缺的思辨能力、責任意識、堅韌毅力、團隊精神等。這種偏重于理論知識學習的教學模式對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造成了阻礙。
1.4 教學評價問題。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量和改進教學方法的重要參考,終結性教學評價仍然是高職院校機械專業主要教學評價方式,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檢驗,忽略實際工作能力的識別。這背離了機械專業本身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特點,制約了學生操作能力的訓練和創新意識的激發,因此,需要加以改善。
基于機械專業課程教學特點,為了更好地促進高職院校實現機械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筆者針對上文所述相關問題,提出以下機械專業人才培養綜合策略。
2.1 合理設置專業。機械專業設置是與人才需求市場息息相關的,因此,必須動態追蹤機械行業發展現狀,并前瞻性地合理設置和調整專業。在對機械行業人才結構現狀、人才需求狀況以及崗位能力要求等情況進行調查的基礎上,調整已有專業,使專業配置與行業、企業需求緊密銜接。綜合以上要素,在此,筆者對機械專業作出如下劃分:以機械零件測繪設計、二維繪圖、三維繪圖、造型設計等為工作內容的設計類崗位;以生產現場管理、加工工藝編制、質量檢測控制等為工作內容的工藝管理類崗位;以普通車床和銑床、數控車床和銑床、加工中心操作等為工作內容的制造類崗位。并根據目前機械行業市場對以上三類崗位人才的需要量合理控制各個機械專業的具體招生人數,真正實現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合理對接。
2.2 科學開發課程。為了解決理論與實踐對接問題,必須科學開發適合機械專業特點的課程體系。整個課程體系由多個模塊組成,而模塊由某項技能及其相關知識點整合而成,例如數控加工工藝制定與編程技能模塊、數控設備操作技能模塊、機械維修技能模塊等。每個課程模塊可開發成多個與企業實際工作相結合的具體項目,需要注意的是,工作任務應該是可行的、遞進的,整個專業技能、工作方法和職業素養都可以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得到提高。
2.3 綜合應用方法。在機械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根據各個階段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一種或者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更具體化、形象化和職業化。在此,筆者選擇行動導向教學法作為機械類專業教學的首要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法圍繞某一具體工作任務或者項目而展開,保證了教學活動與實際工作的有效銜接,具體實施過程中又可靈活運用現場教學、情景教學、項目教學等多種形式。以項目教學為例,可以小組為單位劃分為多個工作團隊,分配具體工作任務,模仿企業團隊管理模式進行團隊組織,由團隊協作完成工作項目。在這整個過程可培養學生溝通能力和合作意識,為其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2.4 全面實施評價。改變以往單一的終結性教學評價模式,采用學生工作過程與工作成果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結合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教師評價、企業專家評價等多個評價主體的評價結果進行最終的教學評估,主要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合作等多個評價內容。以此才能得到科學的評價結果,為教學改進提供參考。
高職院校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是一個系統的過程,本文只是結合筆者個人認識進行了綜合性的分析,在具體人才培養實踐中還需結合學生特點、學校實際、專業特征進行綜合性的實施,以培養出機械專業技術應用型人才。
[1]朱憬.高職高專院校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