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燕
(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作為大學一年級的公共基礎課,這門課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學習興趣存在差異。首先,學生的基礎水平存在差異。由于計算機工具的普及,新入學的大學生大都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但也有少部分來自農村或者偏遠山區的學生,很少接觸甚至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對于計算機的知識是一片空白。同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存在差異。由于計算機水平的差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心態、認識和興趣存在差異。
隨著《計算機應用》課程在我院的不斷改革,教學手段逐步由多媒體教室“一對多”教學轉移到機房進行廣播式“一對一”教學;加入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任務驅動、案例教學、情景教學等。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基本的方法還是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被動聆聽學習的方式,這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并不明顯。為了解決這種局面,筆者試圖尋找一種更好的教學模式來改善目前的教學狀態。翻轉課堂是一種完全顛倒傳統教學的全新的教學模式,為高職院校教學改革拓展了一個嶄新的思路。
2.1 翻轉課堂
所謂的翻轉課堂,就是顛覆以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傳統安排,把學習過程進行重新構建,所以大家又稱之為“顛倒課堂”。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課外時間由傳統的學生做作業翻轉為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進行自主學習或者協作學習,并提出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課堂時間由傳統的教師授課翻轉為經教師的幫助和同學的協助答疑解惑。這種課堂徹底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導權完全轉移到學生身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中心”。
2.2 翻轉課堂的特點
(1)學生自己掌控學習。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通過信息技術觀看教師準備好的教學視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安排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進度等,也可以反復觀看視頻來掌握有難度的知識。
(2)增加學習的互動。因為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結構和教學地位上進行翻轉,使得知識傳遞在課前,知識內化在課上;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課堂上教師進行答疑解惑,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促進了知識的內化,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更充分地得以體現。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含課前知識傳遞和課堂知識內化兩部分。首先,教師需要確定好教學目標,并根據學生的特點、層次等設計出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個性化的教學方案;其次,選定適合分層次的教學內容,制作成微視頻和其他配套的教學資源,創造自主的學習環境,支持學生進行課外學習;再次,依據教學目標,設計對應題目,供學生課前進行學習效果評價。在《計算機應用》課程的翻轉課堂中,將教學設計為以下三個過程:
3.1 課前的知識傳遞。翻轉課堂中,課前的知識傳遞是前提。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知識的傳遞和實踐的訓練更加方便。學生在課外通過觀看教師準備的微視頻等學習資源,完成新舊知識的相互關聯以及知識的構建,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讓學生課外的學習更自主。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知識結構進行學習,并對知識進行深思考和再加工,還可以不受時空限制調整學習進度,進行分層次的學習,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3.2 課堂內進行知識內化。翻轉課堂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其富有成效的面對面互動學習活動,在學生完成課前知識傳遞后,就要在課內組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活動了。如開展探究式的實驗或實踐活動,組織實施基于項目的學習討論等,來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形成知識體系的構建,完成重點知識旳強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而非教學內容的傳遞者,就可以有時間與學生交談,回答學生的問題,參與小組討論,對部分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導,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在課前學到的新知識與技能。
3.3 翻轉課堂的評價。翻轉課堂的實施,必然會給教學的評價帶來新的改變。由于我院對該課程考核采用“以證代考”的方式,所以課堂考核主要以完成教師安排的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的試題為主。教師將考核的任務上傳至服務器,學生在課后完成相關練習。教師通過后臺登陸,可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我院《計算機應用》課程于2013年8月獲得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并開始嘗試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課程安排學生在課前學習理論部分教學內容,課程將教學組織的重點放在上機實踐環節,并利用課堂討論強化和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經過近一年的實踐,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習興趣有了很大改善,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通過率也顯著提高。
[1]張國榮.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新思路[J].大學教育,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