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通孟娟
(黃淮學院 電子工程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為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帶來了可能性,生物能、生物質發電、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等不同領域都可以發現新能源技術的身影。科技發展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國對于新能源技術的研發都在不斷加大,應用成果顯著。特別值得提到的是,新能源技術的研發也得到了各國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與重視,這些都極大地推動了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
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已經成為各國關注的重點內容,尤其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能源是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離不開對能源的開發和利用,能源戰略性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能源方式的選擇又是能源戰略的核心,特別是就當下的人類社會發展來說,能源的需求遠遠大于供給量,因此必須估計到非再生礦物能源枯竭可能帶來的危機。汽車產業的發展所面臨的資源危機相對來說更為嚴重,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成為各國發展汽車產業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式。
21世紀的中國面臨兩個嚴峻問題:一是能源,二是環保。能源短缺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緊要問題,如何解決能源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靠節約,調整產業結構,改變能源發展戰略,開發新能源,特別是減少石油用量,因此尋找石油替代品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成為我國產業轉型的重要手段。
隨著國家“863”計劃的開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起來,經過多年研發,我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已經由弱變強,特別是關鍵零部件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實現了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初具規模,已經形成的產業聯盟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區域內聯盟,一類是國家組織成立的聯盟,另一類是國內外企業合資成立的國際聯盟。國內很多汽車企業也都積極參與到新能源汽車的開發中來,并形成了產業化基地,實現了規模化發展。
2.2.1 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雖然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就中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還處于滯后階段,缺乏專業的研發團隊,很多現在采用的技術都是幾年前已經被市場淘汰的技術,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速度。
2.2.2 技術標準有待完善。就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出臺的標準來看,側重于性能和安全領域的比較多,而有關技術方面的標準還不完善,比如相關技術的考核、評定標準遲遲未出現。缺乏統一的標準也會制約技術的進一步研發,技術研發滯后直接導致的就是企業資金的投入,產業缺乏穩定的資金支持,也就難以運作發展,最終導致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受阻,根本問題還在技術標準的完善。
2.2.3 產業體系配套能力不強。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技術標準不完善,就難以形成配套的產業體系,盡管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但是其背后隱藏的產業體系的不成熟是不可否認的。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主要依靠的是近幾年國外企業的資本投入和技術支撐。這就決定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必然會受制于國外技術的壟斷。
增強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實力是產業發展的首選行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應當從自身發展的實際出發,考慮自身技術能力,可以從選擇合作伙伴入手,利用開放的組織形式發展自身,尋求技術創新。就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創新來說,包括了兩方面的內容,既激進技術和增量技術的創新。把握好兩者的區別,既要重視激進技術的突破,又要重視增量技術帶來的實際效益,選擇適合產業未來的技術發展路線。
我國早在2007年就針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出臺過相關的管理規則,但就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領域內的一些政策和財政支持狀況來看,這一規則并未得到很好的落實,原因何在?這要歸結于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標準的缺失。沒有出臺國家統一的技術標準,市場秩序就會很難掌控,企業生產也無從下手,因此明確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形成規范的行業標準,就顯得迫在眉睫了。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發展的必然,證明了我國已經具備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發展的實力,新能源汽車從技術研發到產品生產都需要一系列的企業組織配套完成,因此形成產業體系發展模式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1]李金津.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思考及相關建議[J].工業技術經濟,2008(1).
[2]石耀東.中國推進節能環保汽車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J].新經濟導刊,2006(22).
[3]王坤榮.關于開發新能源汽車的思路和建議[J].汽車科技,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