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瑞元,王爾莉,曹霜,許玉慧,徐川林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乙型肝炎(HBV)是危害人類身體健康最嚴重的常見傳染病之一,我國是乙型肝炎的高發國家,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陽性率約為10.0%[1]。其中有2千多萬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年來,隨著核苷(酸)類似物的廣泛應用,大部分病人的病情都能夠得到控制,極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但長期應用后,易出現耐藥現象,成為當今乙肝治療領域最大的挑戰,研究表明,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聯合治療5年后,臨床耐藥發生率高,拉米夫定耐藥發生率>60%,阿德福韋酯耐藥發生率>20%[3]。本文對我院門診2012年1月-2013年7月期間1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聯合治療5年后,進行核苷(酸)類似物耐藥基因檢測,旨在發現HBV對不同的核苷類藥物的耐藥情況,為臨床藥物治療提供理論支持。
1.1 一般材料 選取我院門診2012年1月-2013年7月期間1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聯合治療5年后的血清標本,男90例,女33例,年齡21~58歲,平均46.5歲。CHB診斷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4]。
1.2 標本采集與處理 采集空腹受檢者靜脈血1ml,注入無菌1.5ml離心管中,于室溫靜置2h,轉入 4℃靜置 1h,8000r/min 離心 5min,吸取 200μl上清轉入另一無菌1.5ml離心管中,置于4℃冰箱中待測。
1.3 儀器與試劑 北京鑫諾美迪基因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ABI310遺傳分析儀,并使用其專用試劑。
1.4 檢驗方法 完全解凍試劑后充分混勻并3000r/min離心30s。用微量加樣器在每一PCR反應管內分裝20μlHBV PCR反應液。向上述分裝好試劑的PCR管內,加入5μl樣本DNA。將加有標準品、樣本、對照品的PCR反應管按照預先設定好的程序依次置于PCR儀中,進行擴增。反應完畢,根據已知濃度標準品與擴增曲線Ct值之間的線性關系制作標準曲線,從而計算出待檢標本血清中HBV病毒量。取5μl上述制得的PCR產物,再加入2.5μl SAP酶混合物震蕩混勻,3000r/min離心30s,37℃60min,80℃15min,制得PCR酶解產物。取制得的PCR酶解產物3μl、測序試劑1μl和HBV測序引物2μl進行PCR擴增。最后,使用測序分析軟件Chromas對相應耐藥靶點進行結果分析。
123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聯合治療5年后,進行核苷(酸)類似物耐藥的檢測。拉米夫定耐藥84例,占68.29%;阿德福韋酯耐藥25例,占20.32%;替比夫定耐藥12例,占9.76%;恩替韋卡耐藥2例,占1.63%。對不同核苷(酸)類似物有不同耐藥發生率:依次是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韋卡。
我國有1億多的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其中有2千多萬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類似物是臨床上常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藥物,它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水平。但是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核苷(酸)類似物會出現耐藥。本研究12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聯合治療5年后,拉米夫定耐藥達68.29%,阿德福韋酯耐藥20.32%,替比夫定耐藥9.76%;恩替韋卡耐藥1.63%,結果與國外研究一致。目前在我國批準用于乙肝治療有四種核苷(酸)類似物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韋卡。我國目前常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聯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年來,隨著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長期應用后,易出現耐藥現象。因此,核苷(酸)類似物耐藥的檢測及更加強效快速抗病毒藥物的應用尤為重要。替比夫定、恩替韋卡近年來在我國上市,但也存在耐藥現象[5]。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HBV的耐藥發生率依次為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韋卡,相對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恩替韋卡屬于強效快速抗病毒藥物。對有抗病毒治療適應證的患者,若選用核苷(酸)類似物應盡量選用抗病毒作用強、耐藥變異發生率低的藥物,同時要了解既往的治療情況,包括核苷(酸)類似物應用情況、治療應答情況及耐藥變異情況,以便選擇無交叉耐藥的藥物治療。治療期間應定期檢測HBV的DNA水平。大量的臨床試驗數據表明,早期病毒學應答情況是預測耐藥發生率的重要指標。所以加強對乙肝病毒耐藥的檢測,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以提高療效,降低耐藥發生率是目前應對核苷(酸)耐藥的最佳選擇。
[1]羅超,任娟,高惠,等.乙肝病毒耐藥導致慢性重型肝炎9例臨床分析[J].西南國防醫藥,2010,16(5):4-6.
[2]張兆穎,拉米夫定臨床研究進展[J].抗感染藥學,2005,25(1):33.
[3]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J].Hepatology 2009,50(2):227-242.
[4]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12):881-891.
[5]Yim H J,Hussain M,Liu Y,et al.Evolution ofmulti-drug resistant hepatitis B virus during sequential therapy[J].Hepatology,2006,44(3):70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