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微
(廣州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 510006)
Human Library
——開辟圖書館服務新模式
程微
(廣州大學圖書館,廣東廣州 510006)
近幾年,國內外興起一種全新的圖書館服務方式與服務理念——Human Library。本文對該理念起源、特點、組織模式、發展現狀、社會意義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介紹與闡述,希望由此能引發更深入的研究,從而推動Human Library的進一步發展。
Human Library;新型服務方式;發展研究
Human Library是一種新型圖書館信息服務方式,該模式建立之初是在“流動圖書館”的基礎上開辟對話和交流的空間,讀者與出借的活體書進行非正式的交談,從而消除社會偏見,讓越來越多的人摒棄狹窄的觀念,減少沖突,推動社會的多樣化和諧發展。
1.1 國外Human Library的發展
Human Library在本世紀初于丹麥產生并得到應用,5年的時間內迅速應用于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Human Library資源數據庫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0年6月,已經有161個國家和地區開始使用該服務。國外Human Library的活動中,Human Books的參與者通常都具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或者思想方向,活動主要目的在于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減少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以交流促進和諧,避免偏見與冷漠,從而改變一個人的直接印象。該活動的核心是深入的對話交流,以對話促進心靈的交流,更多的理解,從而促進社會的和諧。初期的Human Library活動,其讀者多數是社區的居民,“借書”內容大都圍繞人生經驗、經歷、宗教信仰、社會問題等展開。近幾年的Human Library活動逐漸向學科專業領域傾斜,不斷向知識型、專業型邁進。
1.2 國內Human Library的發展
1.2.1 Human Library引入中國
Human Library在全世界范圍的推廣與普及已經有了10年的歷史,在我國有少量的報紙、網站對國外Human Library的活動進行了相關的報道,使國內對Human Library的報道與了解更為深入。2008年美籍華裔圖書館學專家曾蕾教授,在數字化圖書館2.0中文論壇中以博客的形式發表署名文章“新型圖書館新業務:出借的書是人——living books,首次向國內數字圖書館領域推薦介紹了“living library”新型圖書館人性化服務理念。
2008年的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舉行“數字化圖書館前沿問題研討會”,human library首次在國內高校進行試點推廣,并且配合舉行了Human Library主題交流活動。會議主要就圖書館信息化與多元化發展理論討論信息技術、元數據、通訊評級標準、數據庫模式、智能化語言應用工程、科學圖書系統、教研課程在線服務、遠程教育技術等展開細致深入的討論。本次Human Library討論會議主要就數字化圖書館應用與發展、溝通模式的交流與普及等進行交流,并在信息化普及的基礎上討論其應用合理性。
1.2.2 Human Library在我國大學圖書館的實踐
(1)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的“薪火相傳Living Library”活動。2009年3月,一場由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聯合會、研究生聯合會在校共同舉辦以新型人性化數字圖書館建設為主題的的“薪火相傳Living Library”推廣活動。2010年3-6月期間,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共組織了4次living library活動。Human Books的內容包括:熱點問題的探討、跑步的故事以及如何備戰司法考試。圖書館對每本Human Books進行編目,提供書目信息(包括索書號、主題、書名、內容簡介、上架日期、借閱時間),“借閱”時間一般為45分鐘,讀者需在“借閱”后填寫書評。
(2)上海同濟大學“同舟共濟,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活動。2009年5月,Living Library在上海同濟大學圖書館服務月中進行了系統化展示。主題活動以“同舟共濟,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為主題。主題活動交流話題主要包括學科規劃、科研目的、培訓課題、留學咨詢等。
2.1 擴大圖書館的內涵和社會功能
Human Library的目的是將書本與人類進行良好的溝通,既能夠不斷拓展圖書館人性化閱讀服務功能,同時還能夠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來構成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抵制人與人之間的偏見,推動社會的和諧發展。
2.2 激發讀者的參與熱情
Human Library這種人與“書”的面對面交流,更有利于調動讀者閱讀的積極性。Human Library讓“書”和讀者都變得生動起來。讀者在與“Human Books”的互動過程中,獲得心靈的慰藉,實現精神的共鳴。
2.3 實現圖書館隱性知識的管理與流通
Human Library是獲取隱性知識的最簡潔途徑。由于其流通規則較為嚴密、能夠提供更為安全的私密空間、能夠為人們的交流提供更為廣泛的空間,提高交流的可信度。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心理素質、不同年齡階段的Human Books與讀者能夠進行面對面的深入細致交流,人們的思想得以更為活躍便捷的溝通,從而為圖書館隱性知識的交流與管理提供更為寬廣有利的平臺。
縱觀國內外Human Library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Human Library自從產生以來,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這表明,這種面對面的交流方式,在信息化虛擬化的時代,契合了讀者的心理需求。以人為本,促進溝通和交流,達到和諧發展,正是圖書館的應有之義。因此,不論是圖書館還是其他社會機構,都應該積極推行這一新型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
G252
A
1003-5168(2014)04-02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