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麗萍
(內蒙古廣播電視大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形成了許多成功的教學模式。如:上海電大構建了“導學-自學-助學”三維互動教學模式;北京電大構建了“突出網絡環境,突出多種媒體,突出學教并重,突出服務互動,突出關鍵環節”五突出教學模式;內蒙古電大構建了“質量保證體系下主導與主體的互動貫穿其中的由四個文件、一個計劃、三種方式、兩個結合、四個空間、兩種支持有機結合”的教學模式。由此可見,教學模式對廣播電視大學教師并不陌生,但真正在教學中得到應用并取得成效的教學模式卻不多。在開放大學建設的今天,有必要對開放教育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性分析,為探索和實踐適應開放大學建設需求的教學模式提供借鑒作用。
網絡課程是一個集學習、測驗、評價、交互和實踐于一體的學習環境,是按照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總和。
1.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網絡課程教學設計應符合課程特點和學習者自主學習需求,在教學內容組織與媒體選擇、教學活動設計等方面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2.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網絡課程欄目設計及教學內容媒體呈現不能僅局限于學科知識的傳播,更應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通過目錄結構和導航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控制和自我管理。
3.認真分析各知識專題最佳呈現媒體。將不同特性的媒體與知識模塊相融合,處理好多種教學媒體之間、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之間的關系,實現多種教學媒體及教學活動的最佳組合。
4.體現“多樣性、共享性和動態性”等原則。對學習資源進行立體化設計與建設,將學習資源與學習活動、學習測評相結合,使不同特質的學習者能夠選擇到適合自已的媒體資源。
5.運行安全、穩定,下載快,操作靈活。
1.學習者需求分析
網絡課程是為學習者提供的個性化學習支持服務,學生通過使用網絡課程進行知識建構,網絡課程教學設計前必須對學習者需求進行分析。開放教育學習者需求:(1)學習目的明確,注重學習效果。開放教育學習者大多為在職成人,他們對于能力的需求大于知識的需求,要求所學內容針對性要強,能夠學以致用;(2)自我意識較強,具有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學習者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較強,能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學習時間和選擇媒體資源。但他們記憶力較差,希望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活動;(3)工學矛盾及個體差異突出,需要提供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媒體,提供方便、經濟和效率高的學習媒體,提供隨時能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溝通的渠道。
2.教學內容組織與媒體選擇
(1)教學內容組織:《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程教學內容組織打破章節順序,將教學內容細化為知識專題及知識點,課程知識專題為9個,每個知識專題根據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個知識點。以知識專題為單元采用模塊化進行教學內容組織,各模塊相對獨立,通過導航結構形成課程知識體系。
(2)媒體選擇:網絡課程媒體選擇應適應學習者認知特征和學習情境需求。根據知識點特征選擇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媒體,努力實現媒體的最優組合。
3.教學活動設計:通過教學活動設計為學習者創設學習情境。
4.學習效果評價及反饋:檢驗學習效果,并實時提出反饋意見。
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程構架如圖1所示,網絡課程網址:ht tp://202.207.96.9/lgxy/k1000。

1.教學導讀:“教學文件”介紹本課程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考核方式;“試題樣本”使學生了解統考試題組卷形式、試題難易搭配、答題形式,同時可在線模擬考試。
2.教學輔導:包括文本輔導和視頻課堂兩部分。其中,“視頻課堂”為各知識專題重難點視頻講解,學生可“在線觀看”視頻課件,也可“下載觀看”視頻課件。
3.課程實踐:“教學案例”從多層次、多角度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踐教學”使學生了解各知識專題的實踐操作要求;“在線實踐”供學生在線完成課程實驗。
4.練習測試:包括基礎測試和操作實踐兩部分,操作方式模擬真實考試環境。
基礎測試:題型為選擇題,對歷屆統考試題進行收集整理,形成的試題庫。學生可在線測試、也可離線測試,系統自動評判、顯示成績和學習建議。
操作實踐:提供在線測試,在線查看操作結果,查看操作步驟,觀看操作視頻等。
基于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將課程教學目標與人才培養目標融為一體、科學研究與教育教學需求和現代教育技術相互滲透和融合、基于網絡課程的教學活動組織框架和操作程序。具體到某門課程的教學模式是指教師利用網絡課程向學生傳遞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組織教學活動,學生通過網絡課程進行自主學習、進行知識自我建構的教學組織模式。《計算機應用基礎》基于網絡課程教學模式特點:(1)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導學功能;(2)強調教與學的結合,根據教學大綱,進行教學目標和知識專題設計,以知識專題為單元進行教學內容組織和媒體資源選擇,并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3)重視學習情境、教學過程以及評價與監控等設計。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如圖2所示。

1.教學團隊:教學模式實踐需要教學團隊做支撐,需要團隊成員的遠程協作來實現。內蒙古電大本課程教學團隊由16位教師組成,其中,團隊帶頭人和3位核心成員由校部教師擔任,骨干成員由12位分校教師擔任。
2.學習者:通過網絡學習環境進行自主學習。
3.教學活動設計。(1)教學策略設計。靈活、高效的使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過程組織與管理,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選擇與組合,提高教學模式的有效性。(2)資源媒體選擇:不同的知識點應選擇不同的媒體呈現形式,如容易理解的知識點及概念用文本媒體呈現,復雜的操作過程用視頻媒體呈現。(3)教學過程組織:教師采取的教學、導學和助學方法。教師借助網絡學習環境組織主題明確、內容具體的網上互動教學,實現師生、生生間的互動。
4.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能力,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進行學習策略設計、選擇適合自已的學習媒體,并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5.評價與監控:(1)教學過程評價。評價教學設計方案落實情況、網絡課程使用情況、互動教學組織等情況;(2)學習過程評價。通過教學平臺和網絡課程的“學生行為”記錄,評價學習者網上學習情況,起到檢查、評價、反饋、控制等作用;(3)網絡學習環境評價。評價網絡學習環境是否體現了“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理念。
為了解教學模式有效性、網絡課程使用情況及存在問題,筆者在校部部分學生及教師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研數據顯示,基于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符合開放教育教學特點,為學習者營造了一個遠距離的“網絡教室”,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基于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調動了學生使用網絡課程和教學平臺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據不完全統計,使用本模式進行教學組織與管理的分校及教學點,及格率由過去的51%提高到61%,統計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教學模式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分析
2.基于網絡課程的教學模式對教師能力的影響:(1)促進了教師專業技術水平、遠程教育教學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推動課程教學改革和教學過程的落實;(2)推動了教學團隊建設進程。經過二年的團隊建設,團隊成員綜合素質迅速提升,三個課件獲中央電大課件比賽二、三等獎,2位教師獲內蒙古電大課件比賽一等獎、2位教師獲二等獎;課題立項4項、發表論文10余篇。
3.提高教學模式有效性的幾點建議。(1)提高網絡課程質量,真正體現以“學習者學習為中心”的教育理念。進一步分析學習者學習需求,科學規劃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及媒體選擇,努力實現教學內容多元化、學習資源多媒體化、教學方式網絡化和教學資源共享化。(2)科研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用科學研究方法指導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充分認識到教學設計既是一種科學的教學過程設計,又是一種科學的教學管理方法。(3)強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和監管。加強對學生現代教育技術使用培訓,使學生無障礙使用網絡課程或網上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4)注重網絡課程更新和整合:一是教學內容和知識點的更新,關注本課程最新動態;二是根據網院統考題庫的不斷升級,及時對題庫及練習題進行升級。
基于網絡課程教學模式探索和實踐任重道遠,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不斷創新、不斷總結和推廣,才能達到期望的目標。在開放大學建設的關鍵時刻,認真總結開放教育教學模式的成功經驗,并進行有效性分析,探索和實踐體現開放大學建設需求的基于網絡環境自主學習、學習支持服務與面授輔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1]夏永富.基于網絡環境的教學模式構建[J].中國遠程教育,2006,(7).
[2]呂雪松.試論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網上教學資源建設的進一步完善[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
[3]陶水龍.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策略研究[J].天津電大學報,2008,(12).
[4]劉勐.現代遠程教育網上教學支持服務系統的建構[J].中國遠程教育,2006,(11).
[5]王子利.網上教學平臺的構建[D].天津師范大學,2006.
[6]胡曉松.推進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力行教學創新,辦好開放大學[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