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大旅游”產業體系
魏健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員): 構建“大旅游”產業體系,充分調動各行業、各部門的積極性和力量,盡快形成以“行、游、住、吃、購、娛”為核心的產業體系,擴大產業規模,重塑旅游形象,從而壯大旅游產業功能,早日成為西北旅游新型產業的“火車頭”。進而全面推進“大旅游”產業體系,促進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為此,首先需要多方面探求旅游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根據海內外市場需求和世界旅游業發展的新形勢,加大旅游產品開發和旅游設施配套建設的力度,綜合有序地發展旅游業。
加強橫向聯合,創造“聯動效益”
南宇 (蘭州大學博士):加強與“絲綢之路”段一級景點的聯合,也應與中小景點聯合,創造聯合效益,打出特色品牌,這需要根據旅游資源的開發等級作出決策。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發揮陜甘寧旅游資源在全國的特色和作用,加強與中、東部地區的橫向聯合,擴大規模效益,提高西北旅游資源的整體知名度。將其規劃成為西北旅游區的熱點地區,西北多文化交匯區和黃土高原景觀的形象代表。 全方位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加強三省區革命老區合作,共建旅游聯盟,實現區內旅游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線路搭接。加快建設平涼—慶陽—延安紅色文化游、寶雞(炎帝陵)—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歷史人文游等旅游精品線路,規劃建設精品人文自然景區。
深度開發,多元化發展
仝紅星(旅游專家 ): 由于旅游需求的多元性,要求旅游項目的開發必須從多種目的考慮,從產業體系的角度考慮。為滿足高、中、低不同檔次的需求,不同區域旅游者的需求、不同動機旅游者的需求,陜甘寧地區旅游資源的開發應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最終旅游產品的形成應是系列化的。針對不同類型、范圍的市場,有次序,分規模開發次一級旅游資源,尤其注意一些在本區來說是遍在性資源和區外稀缺性資源的開發。
加強生態環保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
奚旦立(東華大學教授):西部生態環境脆弱,在西部大開發推進的過程中,必須堅持把資源開發和生態保護相結合,打破傳統的以犧牲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的模式,否則西部的發展后勁將會嚴重不足。因此,陜甘寧革命老區在開發旅游資源過程中,無論是決策者還是基層工作者都要以“生態環保”為執政理念,降低對環境的破壞,實現經濟、環境、社會協調發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綜合交通體系建設
魏小安(旅游專家): 圍繞把陜甘寧革命老區旅游產業打造成西部支柱產業,在陜甘寧旅游資源開發建設過程中,加強以交通、水利建設工程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破解瓶頸制約,為資源開發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按照“擴大路網規模,完善路網結構,簡歷交通體系”的戰略目標,加快推進公路、鐵路、民航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形成輻射周邊的快捷交通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