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華平
(蘭州市城關區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蘭州市城關區視力殘疾人群病因分析
邢華平
(蘭州市城關區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目的 對蘭州市城關區視力殘疾人群病因進行總結和分析,為防盲治盲工作提供依據。方法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標準視力殘疾標準》,對視力殘疾人群的眼部規范驗光獲得最佳矯正視力,并進行裂隙燈、直接眼底鏡檢查。結果 共檢查1 345人,符合視力殘疾標準者1 056人,其中男性764人,女性292人,年齡12~81歲,平均年齡58.73歲,低視力715人,盲341人。結論 蘭州市城關區視力殘疾人群病因依次為病理性近視、眼外傷、先天性遺傳性眼病、青光眼及視神經病變、角膜病、老年黃斑變性、白內障等。
蘭州市城關區;視力殘疾;病因
視力損害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負擔。因此,了解引起視力殘疾的原因,對防盲治盲有著重大意義。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近20年來我國盲及低視力患病率呈增長趨勢,與視力相關的殘疾人平均每年新增25萬人[1]。通過對蘭州市城關區二代視力殘疾人證換證工作進行總結分析,為防盲治盲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
2010年1—5月,蘭州市城關區第二代視力殘疾人證申請換領工作在我院眼科進行,對1 345名申請者進行視力檢查,符合殘疾標準者1 056人,現將本次檢查結果分析如下。
1.1 基本情況
受檢者均為蘭州市城關區居民,已有視力殘疾證,經檢查符合視力殘疾標準者1 056人,其中男性764人,女性292人,年齡12~81歲,平均年齡58.73歲。
1.2 方法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標準視力殘疾標準》,由城關區殘聯和社區組織人員按街道社區分批次集中檢查,檢查由高年資眼科醫生完成。
1.2.1 視功能檢查 視力檢查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以小數法表示視力。5米檢查,如不能辨認最大一行,讓受檢者移至4、3、2、1米處再查,不能辨認者,查指數,眼前手動,仍不能辨認者,則查光感,眼球缺如或萎縮者記為無光感。
1.2.2 眼部常規檢查 以裂隙燈、直接眼底鏡分別進行眼前節和眼底檢查;用topconKR-8800電腦驗光儀進行電腦驗光,了解屈光狀況,再插片驗光,獲得最佳矯正視力。
1.3 判定標準
《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殘疾標準視力殘疾標準》中視力殘疾分級見表1。

表1 視力殘疾分級
(1)受檢者共1 345人,根據上述評定標準,符合眼部殘疾標準者1 056人,其中低視力715人,占67.71%,盲341人,占32.29%;男性764人,女性292人;年齡12~81歲,平均年齡58.73歲。
(2)引起視力殘疾的原因依次為:病理性近視(332人,占31.44%),眼外傷(276人,占26.14%),先天性遺傳性眼病(132人,占12.50%,其中視網膜色素變性30人、先天性小眼球畸形或缺如23人、眼球震顫合并其他眼部疾病17人、白化病15人、晶體脫位11人、視盤缺失10人、虹膜缺失9人、視網膜劈裂6人、先天性白內障6人、高度遠視引起的弱視5人),青光眼及視神經病變(73人,占6.91%),角膜病(65人,占6.16%),老年黃斑變性(46人,占4.36%),糖尿病視網膜病變(43人,占4.07%),白內障(42人,占3.98%),色素膜炎(28人,占2.65%),眼腫瘤(12人,占1.14%),其他(7人,占0.66%)。
(3)致盲原因及其構成比見表2。

表2 致盲原因及其構成
(4)低視力原因及構成比見表3。

表3 低視力原因及其構成
(1)從檢查結果看,引起視力殘疾的主要原因依次為:病理性近視、眼外傷、先天性遺傳性眼病、青光眼及視神經病變、角膜病、老年黃斑變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白內障、色素膜炎、眼部腫瘤,與近幾年的研究結果相符[1]。值得注意的是,白內障致殘在本次檢查結果中占很少比例,這主要是因為自1980年全國眼病流行病學調查明確白內障為致盲的主要原因后,各地已積極開展篩查和手術治療白內障,國務院多次制定防盲綱要,明確白內障復明任務[2],至今,復明工程已開展30多年。隨著眼科技術的不斷提高,全民防盲治盲意識也明顯增強。蘭州市作為甘肅省省會城市,醫療條件較好,醫療水平較高,白內障患者能得到很好的治療。因此,白內障致盲率較低。
(2)本次檢查中,因病理性近視致殘者占31.44%,與全國9省市眼病調查報告的屈光不正占視力損傷原因的30%相符[3]。我國是近視的高發地區,近視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且逐漸向低齡人群蔓延。兒童期的高度近視呈進行性加重,因眼軸過度伸長,易造成重度弱視致殘;青春期以后的黃斑病變等引起大量低視力;中年以后,高度、極高度近視易引起視網膜脫離、黃斑病變、視神經萎縮等并發癥導致視力喪失,致殘致盲。因此,預防近視顯得尤為重要,應從兒童入手。
(3)值得重視的是,此次檢查中發現的外傷致殘率為26.14%,致盲率為18.18%,均較高。發生眼外傷的地點均為蘭州市工廠、農業生產聚集區,如東崗鎮、火車站街道、青白石村等地。在工、礦、農業生產過程中,易發生眼外傷,因此,防治眼外傷依然是我國眼科工作者面臨的主要任務之一。
(4)先天性遺傳性眼病所占比例較高,特別是遺傳性疾病,如先天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白化病等大多是不能復明或難以治療的。近幾十年來,隨著傳染性眼病的控制,在發達國家遺傳性疾病已成為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4]。本次檢查中,先天性遺傳性眼病致殘率較高(占12.50%),應廣泛宣傳引起社會各方重視,注意孕期保健,大力提倡優生優育,降低各類遺傳性疾病的發病率。
(5)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壽命普遍延長,社會老齡化程度上升,年齡增長成為視力損害疾病發病率增長的因素之一[5]。本此檢查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致殘率占4.07%,較全球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致殘率(4.8%)稍低[4]。我國是糖尿病高發地區,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會越來越多,因而該病也會成為致盲的一個重要因素。
(6)在經濟發達地區,防盲工作的重點應逐步向防治青光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屈光不正等疾病轉移,探索有效的群防、群治手段和措施,建立防盲治盲的可持續發展機制。
(7)本次檢查仍存在一些缺憾,如判斷盲和低視力時應當考慮受檢者視野的損傷,但因我院條件所限,未行視野檢查,可能會漏掉一些盲和低視力者,從而影響盲和低視力檢出率。此外,本次檢查僅對要求辦理殘疾人證者進行,因此資料有一定的局限性。
[1]趙家良.防盲治盲依然是我國眼科界面臨的巨大挑戰[J].中華眼科雜志,2009(45):769-771.
[2]惠延年.眼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
[3]趙家良.我國防盲治盲工作的進展[J].中華眼科雜志,2005,41(8):697-701.
[4]徐亮.低視力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5]李炳霞,劉瑜玲.北京市順義區40歲及以上人群視力損害現狀調查[J].中華實驗眼科雜志,2011,29(10):936-939.
R195.4
A
1671-1246(2014)13-01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