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濤,戴 慧,李利娟
(平涼市人民醫院,甘肅 平涼 744000)
節細胞神經纖維瘤誤診為心絞痛1例報告
丁 濤,戴 慧,李利娟
(平涼市人民醫院,甘肅 平涼 744000)
節細胞神經纖維瘤;誤診;心絞痛
患者,男,48歲,因反復心前區疼痛兩年余,加重一周入院。患者于兩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陣發性心前區疼痛,與活動及體位無明顯關系,發作時疼痛向腰背部放射,伴胸悶、氣短、全身出冷汗,含速效救心丸后癥狀可減輕。多次在當地醫院診治,診斷為心絞痛,給予對癥治療后,仍反復發作。入院前一周因心前區疼痛較前發作頻繁,為求進一步檢查來我院,以“心絞痛”收住入院。
查體:體溫:36.2℃,脈搏:78次/分,血壓:17.3/10.6 kpa(130/45 mmHg),甲狀腺無腫大,雙肺呼吸音清晰,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8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肝、脾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入院后查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動態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偶發房性早搏,ST-T未見明顯改變;平板運動試驗陰性;超聲心動圖示:三尖瓣輕度關閉不全,左室舒張功能降低;射血分數:0.59;腹部B超:肝、膽、胰、脾未見異常;血常規、生化檢查等均正常;胸部X片示:心肺膈未見異常,右縱膈脊柱旁可見一軟組織腫塊影,密度尚均勻,考慮占位性病變。為明確診斷,行核磁檢查示(見圖1):胸9、10椎體右側可見異常軟組織結構影,呈梭形改變,考慮為軟組織占位性病灶,不排除神經源性占位。為進一步治療,故轉往外地醫院神經外科,手術切除,術程順利,術后恢復良好,手術標本病檢結果示(見圖2):(右后下縱膈)節細胞神經纖維瘤。隨訪半年,患者病情穩定,再無心前區疼痛發作。

圖1 胸9、10椎體右側可見異常軟組織結構影,呈梭形改變

圖2 (右后下縱膈)節細胞神經纖維瘤
(1)心前區疼痛是臨床常見癥狀,很多疾病,如食管、胃、膽囊、心臟、肋間神經、縱膈占位性病變等均可引起心前區疼痛。冠心病是引起心前區疼痛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幾年冠心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但心前區疼痛患者是否為心絞痛應嚴格按診斷標準判定,僅有心前區疼痛和含化硝酸甘油緩解就診斷為冠心病是不準確的。國內外資料已證實:硝酸甘油作為一氧化氮的供體,不僅可治療心絞痛,而且可緩解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前區疼痛癥狀。因此,確診冠心病一定要找到客觀證據,不能單憑患者主訴作出診斷。
(2)在作心絞痛鑒別診斷時要進行全面檢查,不僅要明確引起心前區疼痛的疾病,而且要明確疾病引起心前區疼痛的病理生理機制。本病例因為早期未做全面檢查,誤診為心絞痛進行治療,療效欠佳。經我院進一步檢查、鑒別后診斷為節細胞神經纖維瘤,轉外院手術治療后心前區疼痛癥狀消失。節細胞神經纖維瘤又稱神經節細胞瘤、節細胞神經瘤,是一種少見的良性神經源性腫瘤。節細胞神經纖維瘤主要起源于原始神經脊細胞移行分化形成的交感神經節細胞,亦可起源于交感神經及外周神經,故常發生于腹膜后、縱膈內,影響交感神經功能,甚至使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患者因交感神經功能異常增強、循環系統功能亢進,出現心前區疼痛、憋悶、心悸等癥狀。臨床上關于星狀神經節阻滯術治療心絞痛的病例多有報道。星狀神經節直接支配心臟血管,具有收縮冠狀動脈的作用[1],星狀神經節阻滯可部分阻斷心交感神經傳導,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臟供血、供氧量,同時可阻斷疼痛的向心性傳導,從而阻斷缺血—疼痛—缺血的惡性循環,達到緩解心絞痛的目的[2]。
參考文獻:
[1]吳顯捷,高曉丹.星狀神經節阻滯治療心絞痛80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23):5760.
[2]張凌超.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在臨床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上旬刊),2011(8):5570-5571.
R541.4
B
1671-1246(2014)13-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