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育紅,李 江,彭黎軍
整形美容手術的發展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近年來有更多的美容顧客希望通過美容手術改變自己的形象。求美者身體都是健康的,只是由于各種原因心理上有陰影或是為了錦上添花,才來接受治療,這就對醫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能使每位求美者滿意,減少護理糾紛和投訴,護士要全面了解就醫者的心理,分析他們來做整形美容的主要目的,給予正確的引導及細心的護理。不斷增強法律意識,樹立保護就醫者就是保護自己的意識。
1.1 求美者與求醫者心理狀態不同[1]①求美者與求醫者心理需求不同:求醫者是通過醫療服務解除疾病,是較低層次的心理需求,而求美者是要達到錦上添花的目的,是較高層次的心理需求;由于求美者的自身條件、文化程度、審美觀念,評價標準不同,與求醫者相比易產生不滿、導致糾紛;②求美者與求醫者對療效的評價標準不同:求醫者解除疾病,甚至緩解癥狀,延緩生命即可達到目的,而整形手術成功的標準具有相對性;成功的手術應是求美者、醫者、第三者都滿意;而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求美者本人,與求美者的審美、文化程度,職業、心理因素有關;意見發生分歧,是產生糾紛的隱患。
1.2 求美者法律意識增強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求美者對護理過程的參與意識日益增強,開始關注一些相關制度,用以保護自己的權益。比如:留存各種資料,記錄每一次查房、換藥的時間,護士是否按時巡視,出現特殊情況時是否及時處理,操作是否符合無菌操作要求等。
1.3 護士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法律意識淡漠 雙休日、節假日監管不到位,護理文書未及時書寫、記錄;工作過程中說話隨意,接打電話;對風險評估不足或未能及時履行相關護理措施;醫護記錄內容、時間不一致等。
1.4 術前未對求美者進行性格評估 未及時發現求美者性格的固執、偏激,此類患者情緒起伏大,不屬美容手術適宜人群。此外還要準確評估求美者的期望值,對期望通過整形變成某明星的求美者不拒絕,易形成糾紛。
1.5 賬目出現疑問或差錯 是目前護患糾紛中最常見的導火索。整形美容患者的醫療費用一般是自費,如在住院過程中發生重復記賬,分解記賬或費用問題未能及時與求美者及家屬溝通、告知;也有對醫院抱有偏見,對必要的術前檢查不能認同,認為醫院進行過度檢查是想多收費用等。護士若不能耐心解釋,易導致護患糾紛。
2.1 以人為本,提供人性化關懷 以求美者為中心,體諒其疾病或缺陷的痛苦,尊重其人格。護士除應具有全面的專業理論、精湛的操作技巧外,還應有良好的美學修養和心理咨詢技能。一個手術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達到“美學、心理、社會的三維效果”。尊重求美者、重視治療每一個環節質量的護士一般不易發生護患糾紛。
2.2 嚴格篩選求美者,增強職業敏感性 洞察求美者的心理,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調整受術者的心態及對手術的期望值。術前談話時判斷其產生心理并發癥及糾紛的可能性。比如對美容手術的風險及必然反應均表示憂慮,讓親友為其下決心的求美者不要將其作為美容手術對象;對手術期望值過高,拿著明星照片來就診,或想借美容手術改善其戀愛、婚姻的患者;術前拒絕照相者,有精神癥狀、精神病史者均不適合手術。
2.3 提高服務意識,掌握溝通技巧 在交流中多使用鼓勵和贊揚的語言。學習用“同感心”對待求美者[2]。其定義特征包括:①像他人一樣看待這個世界;②了解他人的感覺;③不評判他人;④溝通對他人的理解。例如一位求美者因對手術效果不滿意感到失望,對醫護人員不滿,要求索賠。護士傾聽了患者的訴說,沒有評判她的行為,而是能夠站在她的角度看待她所處的情形,并且說理解她的感受和行為。這樣患者感受到的是護士理解她的感受,而且沒有因為她的行為而責備她。相反,護士說:“我看做得很好,與你以前比,你應該滿意”,這是護士不具有同感心的表現。因為患者失望的感受沒有被承認和理解;護士沒有試圖從患者的角度來看問題;護士對患者的想法作了評判,認為她的想法不對;患者感受到的是被別人勸告或告誡??蓪λ齺碚f,她確實很失望。她知道沒人愿意去理解她,因為她被認為不值得為這件事而煩惱。表達同感心的意義:①能協助求美者自我表達;②有助于做到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滿足求美者的個體化需求,利于建立護患信任關系。
2.4 加強宣教,熟悉相關法律法規 術前宣教要尊重科學、注重現實,讓求美者了解手術過程、創傷程度、術前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對可能引發醫療糾紛的問題一定要進行溝通,并有文字記錄。護士應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如《衛生法》、《醫學美容管理辦法》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熟悉掌握醫院的各項核心制度,既要防止醫療事故的發生,也要依靠法律維護醫院的正當權益。
2.5 重視護理文書的記錄保存,正確處置糾紛 護理文書的書寫要全面、術前術后照相留存,對術后注意事項的交代,應采取一式二份的方式簽字留存一份,以備舉證倒置時使用。實行標準收費,一旦發生糾紛可對照標準,增加收費的透明度,并讓患者查賬,避免糾紛發生。出現糾紛,首先要端正態度、穩定情緒、冷靜判斷。分析原因并分清護患責任。如果是護士的不足,應首先承認過失,耐心聆聽其所述的不滿,并予以肯定的表態,主動化解矛盾,切勿焦躁,以免進一步刺激對方,使矛盾升級。如果出現非過失性糾紛,要敢于堅持原則,對求美者的主觀臆斷和無理要求應耐心說服教育,學會運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
總之,要有效地防范護患糾紛,就必須不斷建立健全并完善法規體系、規范制度和樹立章程,不斷提高護士的素質和技能。一名合格的美容醫護人員,應首把求美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注重職業道德培養,坦誠地與求美者交換意見,只有護患雙方都滿意才能真正杜絕糾紛。
[1]謝桂萍.整形美容求美者的心理及防范糾紛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5):773-774.
[2]莫孫淑冰,廖進芳,劉均娥.與患者溝通的重要技巧[J].中華護理雜志,2004,5(39):39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