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萍
層流潔凈手術間在各醫院已被廣泛應用,對于降低因術中原因造成的感染起到很大的幫助。手術間是一個醫師、護士、患者、進修生、實習生等人員相對集中且流動性較大的地方。如果管理不到位,極易造成切口感染、醫院內交叉感染和醫源性感染?,F就層流手術間的管理與控制方法介紹如下。
筆者所在醫院手術室有1間百級潔凈手術間和6間萬級潔凈手術間,各項衛生學檢測結果顯示,均達到規范標準。年均手術10 000余例次,日平均手術25臺次,并且接臺手術多,手術間周轉使用率高。
1.1 人員管理控制
1.1.1 進入手術間的患者管理控制 手術前1 d,巡回護士到病房訪視患者,告知患者有關手術中的注意事項,查看督促術區皮膚清潔準備,術日晨由手術室護士到病區與科室責任護士進行交接,接入手術室后,在專區用對接車交換,協助戴上帽子,檢查著裝,做防止交叉感染工作。
1.1.2 見習、實習、進修人員的管理 對來醫院見習手術的學生、輪轉到外科的實習及進修醫師,由手術室??平虇T進行??婆嘤枺鋬热莅o菌觀念及進入層流潔凈手術間的注意事項,考核合格后登記記錄,由專人負責把關,未經培訓的人員一律不得入層流間參觀及參加手術。手術室應盡量處理好既要讓實習、見習生學到手術操作技能和知識,又要做好控制感染的工作,手術間內無影燈都安裝有攝像裝置,外連接有顯示器,除必需的跟臺手術外,可安排實習生等人員在觀摩室內觀看手術操作過程,減少手術間人員數。
1.1.3 監管區的控制 手術室臨管區設置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崗位環節,設置工作嚴謹、細致、責任心強的監管員,主要負責管理手術室所有進出人員,維護手術室的接送工作秩序,按照手術室規章制度要求嚴格控制人員進入,監督所有進出手術間的人員的著裝是否符合規定等。
1.2 層流潔凈手術間保潔工作的管理控制 由保潔公司專職保潔人員承擔,上崗前對保潔人員進行2周培訓。主要是無菌意識、無菌區工作流程及清潔工作,重點部位由手術間的巡回護士負責清潔整理。手術中使用的儀器,由專職護士及麻醉醫師專門擦拭、清潔整理。值班護士監督機組人員進行手術間層流潔凈處理。
1.3 入出手術間物品管理控制 凡是進入手術間的物品必須經過消毒、滅菌處置后才準許進入。采用高壓蒸汽滅菌和環氧乙烷低溫滅菌柜兩種滅菌方法實施,手術室所用物品滅菌合格率必須達到100%,有些特殊器械應在入手術間之前去掉外包裝用專用轉運車帶入手術室,以防止帶入微生物而造成交叉感染。手術前1 d,將所有用物準備充分、完備,指定專人對次日所有手術器械、包清點檢查、核準,防止因準備不足而延長手術時間,增加感染機會。
1.4 連臺手術的環境管理控制 由于手術患者量大而手術間需求多,連臺手術不可避免,前一臺與后一臺手術之間由保潔人員及巡回護士快速清潔整理室內衛生及物品,更換手術床罩、體位墊,凈化機組運作時間百級為15min,萬級30min[1],儀器設備準備間要備有足夠的手術床墊、體位墊、圈、棉墊等物品以備接臺手術時用,杜絕重復應用,防止交叉感染。
1.5 特殊感染患者及急診手術管理控制 特殊感染患者手術在手術前1 d申請手術時,在患者信息一覽內注明感染的標志,安排手術間時把其放在隔離手術間或放在最后,手術間門外懸掛"隔離"標志,提示無關人員不得入內。術前備物要齊全,避免巡回護士或醫師出手術間,需要時,由房間外護士遞入。設有固定的急診手術間,以備急診手術專用,感染手術和急診手術結束后,參加手術人員要在手術間內浸泡雙手更換拖鞋出手術間,手術間地面、墻壁及手術所用儀器設備用含氯消毒液或有效消毒滅菌劑進行徹底擦拭、消毒處理。
1.6 手術間室內環境控制 手術間的溫度及濕度對室內環境可有影響,設定手術間的溫度時應考慮到手術的需要在20~25℃之間調整,復雜的手術過程中,醫護人員的精力高度集中,人的新陳代謝加快,如果手術間溫度設置過高,將使醫護人員有窒息感,不利于手術操作,濕度控制在40%~60%。
定期監督及督促凈化機組技術人員對層流潔凈手術間凈化系統的設備、設施進行維護保養。如果維護不及時,層流凈化設備反而會變成污染源。對高效過濾器檢查1次/年,若阻力超過設計初阻力160 Pa或已經使用3年以上時即更換[2],手術間內的回風口阻尼網及百葉清潔1次/周,并作記錄,以保證潔凈手術間有效功能。
1.7 手術間環境微生物監測控制方法 指定專人定期對手術間物體及環境空氣消毒效果進行監測。采用手術間回風口動態沉降菌監測法,在手術過程中進行采樣,百級手術間監測1次/月,萬級1次/2個月,對手術間細菌濃度進行監測,采樣后要及時將樣品送檢驗科進行細菌培養24 h,對于外科醫師和護士術前手的監測,要進行抽檢,以保證手術環節、環境符合手術要求。
1.8 層流手術間的具體管理 手術開始后由巡回護士負責手術間的環境監督和管理,手術結束后手術間的管理采用責任制式自檢自控的方式進行,每日對手術間的環境衛生,物品擺放以及所儲存的無菌物品進行監督檢查,把監督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并立即整改,做到持續改進。
通過對層流潔凈手術間的環境控制,空氣監測達標率100%,自2009年01月—2013年01月,共開展手術50000余例,無因手術中原因而發生手術切口感染的病例,有效避免了手術環節交叉感染的發生,提升了臨床手術科室和手術患者滿意度。
3.1 潔凈手術室環境管理十分重要 在使用過程中嚴格規范操作,控制好人流、物流,做好進入潔凈手術室的人員和物品的清潔消毒工作,從根本上控制可能的污染源,切斷病原微生物進入潔凈手術室的途徑。有資料表明,人體自身及人的活動是潔凈手術間最重要的污染源,手術中穿著無菌服的人員在靜態時發菌量為300個/人·min,動態時發菌量為1000 個 /人·min[2],單位時間內人員積聚越多,空氣中的塵埃數就越多,則因手術間環境原因而造成的手術感染的概率就會相應增加數倍。
3.2 重視手術室環境管理控制 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及理論知識的學習及人人參與環境管理。
3.3 從細節上和從預防的角度抓環境控制 手術間的體位墊、枕墊、枕圈等用物要多用一次性。手術后,手術床墊、托手架、麻醉工作臺和無影燈表面被血液、體液等有機物污染,立即去除,并用含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進行處理;有資料報道含氯消毒劑具有很強的氧化作用,它對金屬器械的腐蝕性以及環境的破壞性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3]。無血液或體液污染用清潔抹布擦拭后即可,盡量減少因過分應用消毒劑造成對環境及物表的損害。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S].北京,2012.
[2]黃龍淳.潔凈手術室層流潔凈時間效果的動態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11):5-6.
[3]王梅娟,周 艷,任 慧,等.醫院物體表面清潔與消毒方法滅菌效果的比較[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7,23(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