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春草,秦 超,石 樺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近些年,長江、淮河、海河等主要河域發生洪澇災害,部隊多次出動機動衛勤力量,承擔了艱難險重的救災任務,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但熱區氣溫高、濕度大、熱輻射強,抗洪搶險部隊官兵極易發生中暑、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腸炎等常見疾病。開展野戰醫療隊熱區衛勤保障相關理論研究,對于規范疾病救治流程,降低部隊的傷病發生率,提高部隊戰斗力具有重要意義。
1.1 強化抗洪搶險衛勤準備是應對我國洪澇災害頻發形勢的現實需要 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先后發生“98”特大洪澇災害、黃淮地區洪澇等重大自然災害,對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構成了巨大威脅。據統計,2012年全國旱澇災害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200億元,其中因洪澇損失2675億元,全國因洪澇災害死亡673人,失蹤159人。在歷次搶險救災任務中,野戰醫療隊深入一線展開醫學救援,廣泛開展衛生防疫、緊急救護、心理救援等衛勤保障工作,對于取得圓滿搶險救災任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中堅作用[1]。毫不松懈地加強非戰爭軍事行動衛勤準備,對于確保部隊有生力量的身心健康,提高部隊戰斗力具有重要意義。
1.2 深化軍隊應急能力建設相關研究是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客觀需要 軍隊是搶險救災的主力軍,在應對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軍隊應急力量反應迅速、行動有力、作用明顯。歷次研究表明,野戰醫療隊的應急能力建設在指揮、工作流程、力量構建和應急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建立健全軍地聯合、平戰銜接的指揮機制,規范救治流程和人員、物資標準,提高我軍應急衛勤保障能力建設是應對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客觀需要[2]。
1.3 優化救治流程是提高野戰醫療隊救治效率,改善官兵健康水平的內在需求 實踐證明,不少衛勤力量受人員編組、物品配備和流程設置等多種原因影響,實際救治效率不高。在高溫、高濕、熱輻射強的環境中,熱區傷病員疾病譜有其自身特點和規律,制定相應的人員物資配備標準,規范救治流程是我軍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2.1 概念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CP)是指針對某一種疾病建立一套標準化治療模式與治療程序,以循證醫學證據和指南為指導,最終起到規范醫療行為、減少變異、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的作用[3]。本研究抽取臨床路徑理念,對傷病員治療過程中所發生的關鍵事件依據發生的先后順序進行規定,達到在一定的時限內實現預期的結果。
2.2 臨床路徑起源與應用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政府為了遏制醫療費用的不斷上漲,提高衛生資源的利用率,實行了從診斷相關分組為付款基礎的定額預付款制度,催生了臨床路徑技術[4]。經過20多年的發展,臨床路徑應用越來越廣泛。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及我國臺灣、香港地區都有大量相關文獻報道[5,6]。 實踐證明:臨床路徑技術既能夠縮短住院天數、節約醫療費用,又可達到預期的治療效果。近幾年,有些學者逐步將臨床路徑思想引入衛勤保障實踐,探索了臨床路徑在戰創傷早期治療方面的應用,為衛勤保障標準化研究提供了借鑒和參考[7]。
2.3 臨床路徑在疾病救治流程中的應用條件 一是野戰醫療隊疾病救治流程與工業上的流水作業有一定的相似性,存在諸多重復性操作和技術流程,這就給臨床路徑在傷病救治中的應用創造了先決條件。研究借鑒臨床路徑在醫療實踐中質量管理中的過程控制思想,基于臨床路徑在工業領域和醫療衛生領域常用的兩種思想,并將其有機結合,形成一種更加合理規范,更具操作性的救治方案。二是衛勤保障的程序化管理要求符合臨床路徑應用范圍。在衛勤救治系統中引入臨床路徑,主要是通過抽取其原有的概念、方法和理念,將衛勤保障過程中涉及疾病救治的各關鍵事件模塊化,變復雜、繁瑣的醫療救治過程為一個多分支、多出口、醫護人員易操作的靈活流程,達到化繁為簡、提高效率的目的。按原預定固定序列執行各關鍵事件模塊,既能提高效率、便于操作,又能方便管理,提高醫療質量。將臨床路徑應用于衛勤保障并非首創,已有將臨床路徑思想應用于早期戰傷救護的成熟案例,但其關注焦點為戰創傷的早期分類、診治和后送,僅適用于戰創傷方面,應用范圍相對狹窄。本研究旨在熱區主要疾病的衛勤保障研究方面,解決的主要是有關人力資源、時間分配、物品供給等管理學相關內容。
3.1 為醫療隊規模編組和人力資源配置提供參考基于臨床路徑構建熱區主要疾病救治流程優化方案,可以使傷病員在疾病救治的各個環節得到合理救治,這種標準化的救治流程,可以減少醫療隊在衛勤編組及人員構成方面的隨意性,為醫療隊人員抽組和規模編成提供科學依據。
3.2 為野戰醫療隊衛勤訓練提供參考 一方面,在未來的軍事斗爭中,我軍將可能面臨南海爭端和邊境沖突等軍事問題,存在邊境軍事沖突和恐怖活動的潛在威脅。另一方面,隨著部隊擔負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日益增加,強化機動衛勤分隊訓練必將成為軍隊衛生單位的一項重點工作。救治流程優化方案的建立可以使抗洪搶險醫療隊在訓練模式上達到高度統一,便于今后出動救災任務時,能夠相互配合、相互協調。
3.3 為標準化疾病救治提供參考 將臨床路徑理念引入救治流程,一是可以對同類疾病實施相對固定的標準化救治,減少救治過程中各種變異情況,避免醫療處置失當。二是按照時效救治的要求,引導醫務人員根據標準的治療或處理的順序開展工作,提高救治效率。三是促進救治機構科室內部和科室間人員明確職責,協調分工;四是能夠快速識別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的差異,及時調整疾病救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4 為提升衛勤保障服務層次提供參考 傳統傷病員救護主要著眼點在于放在病上,主要關心疾病的矯治、轉歸和康復,救治核心是圍繞單病種的搶救和治療,救治的落腳點在疾病上;而基于臨床路徑的救治模式是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前提下,著力解決衛生資源配置、流程優化方面的問題,著眼點在傷病員上。一方面可以節約成本,提高救治效率,為傷病員提供優質高效的醫療保障;另一方面,可以簡化工作流程,避免醫務人員個人專業限制導致的救治差異,特別是應對批量傷員時,可以進行科學預判,合理分配時間,提高醫療服務和衛勤保障層次。
3.5 為戰時衛勤保障提供參考 基于臨床路徑研究熱區主要疾病的救治流程,核心思想上將“流程管理”和“標準化”理論應用到疾病的救治環節,借助傷員流理論,強調疾病救治在醫療活動中的標準化、規范化,將病情相似、程度相近的傷病員入選同一路徑,限制救治的診療措施和住院時間,以求在合理范圍內達到預期救治目的[8-10]。綜合軍內熱區疾病救治臨床專家和流行病學專家的集體智慧,制定熱區主要疾病的救治流程優化方案,將更加精確考量各級救治機構救治范圍確立是否合理,裝備器材配備是否合理,并且能夠科學合理評價不同機構工作質量和效益,為提高我軍整體傷病救治水平發揮作用。
[1]夏洪平,周 猛,趙建偉.聯勤保障為抗震救災提供有力支撐[N].解放軍軍報,2008,06-13-(3).
[2] 傅 征.九八抗洪衛勤保障[M].總后勤部衛生部,1998.17-19.
[3]李瑞波.臨床路徑實施現狀的探討及展望[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6):732-733.
[4] Topal B,Peeter G,Verbert A,et al.Out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linical pathway implementation is efficient and cost effective and increase hospital bed capacity[J].Surg Endose,2007,(21):1142-1146.
[5] Herck PV,Vanlmecht K,Sermeus W.Effects of clinical pathways:do they work[J].Journal of Integrated Care Pathways, 2004,7(8):95-105.
[6] Lock J.How clinical pathways can be useful:all example of a clinical pathway for the treatment of anorexia nervosa in adolescents[J].Clinical Childl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99,(4):331-340.
[7]劉磊漢,田文華,萬任華,等.臨床路徑及其信息化在戰傷早期治療中的應用前景[J].東南國防醫藥,2011,13(1):9-10.
[8]劉 峰.戰創傷標準化救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第三軍醫大學,2008.5.
[9] 吳之理,陸一農.傷員流[J].解放軍醫學雜志, 1996,11(2):107-109.
[10] 吳之理.再論“傷員流”[J].國防衛生論壇,1996,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