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吉霞
近幾年來,全國探索藥房托管和醫藥分業的路子,有典型的柳州模式、南京模式、蘇州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1]。2008年初,筆者所在醫院在東部市區成立分院,決定實行藥房托管模式。通過公開招投標,與藥品經營公司簽訂協議,委托其經營,同時將藥房藥品收入按比例返給醫院。醫院藥房的庫存資金由托管公司承擔,醫院藥品實現“零庫存”,不僅降低了醫院成本,還減少了藥品中間流通環節。通過這5年的實踐運行,逐漸發展成熟,達到了滿意效果,增強了醫院的核心競爭力。現將筆者所在醫院的具體做法介紹如下。
1.1 藥品的供應 要求提供藥品供應的托管公司必須持有《藥品經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通過GSP認證,近年未發生過銷售偽劣藥品現象,周轉資金充裕,供貨品種齊全,未發生過供應藥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方面的投訴,社會聲譽良好。托管藥房微機與醫院聯網,對藥品實行“軍衛1號”網絡化管理。其保障原則為“按需提供,用后結算,及時付款”。促使托管公司發揮自身優勢,確保藥品供應及時到位。急救藥品申請后30 min內送達;普通藥品、貴重藥品、新特藥需在申請24 h內送達,否則視為違約行為,每日以千分之三違約金進行扣罰。醫院所有價格均執行國家發改委定價和山東物價局備案價格,并隨物價部門的調整而調整,不得自行調高價格。公司承諾從正規廠家進貨,確保藥品質量。平時開展日常抽查,防止藥品受潮、霉變、過期失效。
1.2 開展藥學服務 藥品的質量、采購、價格、新特藥等方面,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進行藥事管理,而藥房托管可使負責人從原來藥品采購、盤點等技術含量低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將主要精力放在業務拓展上。深入臨床了解藥物應用情況,為臨床提供準確、完整的藥學信息。參與藥物治療工作,對主要疾病的藥物治療進行最佳選擇,發現、解決、預防潛在的或實際存在的用藥安全問題。每月進行一次處方點評,及時總結臨床用藥的經驗與教訓,把握臨床藥品使用的規律和發展趨勢,及時發現醫師不良處方和醫囑行為,針對具體問題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宣講合理用藥知識,為低年資醫師授課,為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1.3 對人員的管理 托管藥房所屬人員除醫院指派1名負責人外,其余工作人員均由托管公司聘任。所聘人員必須依照《藥品管理法》具備國家承認的大專以上藥學專業學歷,工作2年以上,且為執業藥師或具有相應資格的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及醫院的各項規章制度。負責人每月上報工作人員的績效考核給托管公司,如違反醫院相關規定,則通知公司做出處理;達到解聘條件的將責任人員退回公司處理。托管公司負責支付聘用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及勞動保險。醫院加強公司聘用人員的規章制度、藥事法規的學習,嚴格按照醫院的作息制度規章制度,督促其積極參加醫院的各項活動。負責人對公司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使工作人員較快適應了新崗位,融入到醫院的大家庭當中。同事之間相互尊重,密切配合,形成了一支充滿朝氣、團結協作的良好團隊,增強了科室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筆者所在醫院認真總結了一些醫院藥房實行托管模式管理的經驗和教訓,揚長避短,實行具有特色的托管模式的管理,克服了藥房托管可能帶來的弊端。
2.1 收益分配適當 為了醫院和托管公司都能收到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方嚴格按協議執行。因為醫院藥房的庫存資金由托管公司承擔,直接降低了醫院成本,間接加大了公司的成本。所以醫院給公司必須按比例及時回款,這樣才利于公司健康穩定發展,有利于維護公司的聲譽,為公司做大做強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托管協議中約定,用后及時結算。否則視為違約行為,每日以千分之三違約金進行扣罰。
2.2 職責權限明確 醫院不得無故干涉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不得私自代銷和采購藥品,如有違約行為,其代銷和采購藥品所得銷售額歸公司所有。公司如出現藥品不能保障供應,影響醫院正常診療工作而導致的一切不良后果由公司負責。公司聘用人員引發的差錯事故、糾紛由公司負責,醫院協助處理,公司提供有關藥品質量、采購、倉儲等證明材料,并且承擔由此造成的損失。
2.3 規范藥房管理,確保藥品質量 新的經營模式使藥房管理更加規范,醫院與藥房的關系由原來的具體運營者變為實際的監督者[2]。可使高學歷人才從繁瑣的采購、出入庫等技術含量低的工作中解脫出來,將主要精力放在藥學服務上,開展臨床藥學服務,保障用藥安全有效。公司直接從廠家進貨,藥品流通中間環節的減少,有效降低了藥價。公司利用自身優勢將近效期的藥品調劑到藥品周轉更快的其他醫療機構使用,確保藥品質量。
藥房托管模式也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出現因不合理用藥產生的糾紛,難免雙方會推卸責任;有人擔心,托管后,藥房走向商業化道路,其技術職能大大削弱,失去原有的公益性,不利于臨床藥師制度的推行和發展。醫院就這兩個問題在托管合同中提前約定解決方案,很好地規避了風險,提升了藥學服務水平,增強了醫院的核心競爭力。
3.1 成立協調小組 協調小組有分院院長和藥房主管人員以及托管公司的負責人組成,協調解決托管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矛盾。醫院藥房不是獨立的法人,是醫療機構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職能是代表醫療機構向前來就診的患者提供藥品和藥學服務,其行為產生的法律后果由醫院承擔。同時醫療機構除了有獲得收益并支付報酬的權利和義務外,給患者造成人身和財產損害的,醫療機構負有賠償損失的義務。因此在托管合同中,明確責任,防止互相推諉。物價、藥監、工商出現問題由公司承擔全部責任。因藥品質量或托管藥房工作人員引發的差錯事故糾紛,由公司負責,醫院參與協助處理[3]。
3.2 增強公益意識 醫院要求托管公司不單純追求利潤,還需擔負一定的公益性活動。在每年醫院組織的義診活動中,公司都無償提供藥品,擴大了醫院和公司的雙方知名度。在合同中注明托管公司每年拿出一部分利潤,負責聘請2位藥學專家來院授課;負責合理用藥軟件的更新和維護;負責工作人員的外出學習、培訓費用;利用節假日,帶領工作人員到周邊地區參觀學習等。通過這些約定提高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讓工作人員感受到在保障藥品供應的同時,需要及時掌握本專業的新技術、新業務,形成濃郁的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勝任為患者提供藥物咨詢、進行用藥指導、宣講合理用藥常識等工作,確實提高了藥學服務水平。
總之,藥房托管從實踐方法上探索了降低藥價的方法,是對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有益嘗試[4]。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約定,規避了風險,提高了操作性。在藥房托管實施5年的過程中,未發生供應藥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方面的投訴,醫院和托管公司實現了較好的互惠共贏,達到了雙方預期的目標,有利于各自長遠發展。
[1]趙媛媛.藥房托管模式與實例分析[J].實用醫藥雜志,2011,28(12):1143-1145.
[2]王廷賢.我國醫院藥房托管的可行性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9):599-600.
[3]鄒若飛,徐學君,徐德琴,等.醫院藥房實行托管模式管理初探[J].醫藥導報,2007,26(5):574-576.
[4]馮名海,儲文功,王大水.醫院藥房托管利弊分析[J].藥學實踐雜志,2012,30(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