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彬 黃 頑
(邢臺市農科院,河北邢臺 054000)
淺談豬場科學驅蟲 提高經濟效益分析
趙紅彬 黃 頑
(邢臺市農科院,河北邢臺 054000)
在豬場疾病防治體系中,驅蟲保健與免疫接種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綜合而言,驅蟲在豬場疾病防疫體系中,是提高豬群健康水平的又一重要措施。
在規模化養殖中,常見的寄生蟲種類有蛔蟲、結節蟲、豬鞭蟲、豬球蟲、弓形蟲、豬疥螨等等,部分養殖場內還會出現肺絲蟲、腎蟲、類圓線蟲等等。而其他類寄生蟲則較很少有被報道。當前,豬規模化、產業化日趨明顯,在高密度養殖環境下寄生蟲病對豬只生產影響日漸突出。哪怕是有輕微的感染,也會帶來極大的損失,包括飼料利用率、生長速度等等。同時,一旦感染寄生蟲類疾病,寄生蟲在內臟間的移行可造成機體及免疫系統的損傷,導致生豬養殖質量下降降低養殖效益。由此可見,重視驅蟲工作,提高認識,對于提升養殖效益是大有裨益。
最為理想的驅蟲藥物建立在低毒、高效、廣譜等基礎上,使用量小、適口性好、價格低廉、藥物殘留少等等。伊維菌素、阿維菌素都是最新一代驅蟲藥物,對腸道寄生蟲清滅效果好,對豬疥螨蟲也有很好的殺滅效果,其中很多藥用針劑都在國內被大面積生產應用,用于寄生蟲病害防控效果較為理想。日常寄生蟲類疾病,常用的藥物匯總起來有如下幾類:
(1)有機磷酸酸類
用作驅蟲的低毒有機磷化合物主要有敵百蟲、敵敵畏、哈羅松、蠅毒磷等,其中以敵百蟲在集約化豬場的應用最廣。敵百蟲為廣譜驅蟲藥,對多數消化道線蟲和部分吸蟲(如姜片吸蟲)有效,亦可殺滅體外寄生蟲,如蚜、蚤、虱等。敵百蟲的驅蟲機理是能與蟲體內膽堿酯酶結合導致乙酰膽堿蓄積,而使蟲體肌肉先興奮、痙攣,后麻痹直至死亡。
(2)咪唑噻唑類
咪唑噻唑類藥物主要有左旋咪唑和噻咪唑,其中以左旋咪唑在集約化豬場中的應用最廣泛,該藥又名左咪唑、左左噻咪唑瞇陛,為噻咪唑瞇陛的左旋體。
左旋咪唑屬廣譜、高效、低毒的驅線蟲藥,其驅蟲機理是:抑制蟲體肌肉延胡索酸還原酶的活性,阻斷延胡索酸還原為琥珀酸,蟲體糖代謝終止,肌肉ATP減少,導致蟲體肌肉麻痹;與蟲體接觸后,使處于靜息狀態的神經肌肉去極化,引起肌肉持續收縮而導致麻痹。
(3)苯并咪唑類
苯并咪唑類化合物自20世紀60年代初問世以來,相繼合成了許多廣譜、高效、低毒的驅蟲藥。主要有阿苯達唑、尼妥必敏、噻苯達、甲苯達唑、芬苯達唑、奧芬達唑、丙氧苯達唑、氟苯達唑、三氯苯達唑等,其中阿苯達唑是國內獸醫臨床使用最廣的廣譜、高效、低毒的驅蟲藥。
苯并咪唑類藥物驅蟲作用的機理是干擾蟲體的能量代謝:抑制蟲體延胡索酸還原曲的活性,阻斷ATP的產生,導致蟲體肌肉麻痹而死亡;抑制蟲體對葡萄糖的利用,導致ATP缺乏而產生驅蟲作用。
(4)大環內酯類
大環內酯類驅蟲藥主要包括阿維菌素類和殺螨菌素類)。前者包括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多拉菌素、埃普利諾菌素;后者包括摩西菌素、殺線蟲菌素、殺助菌素。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伊維菌素。
伊維菌素為高效、廣譜的驅腸道線蟲藥,對體外寄生蟲亦有殺滅作用,但沒有驅除吸蟲和絳蟲的作用。其作用機理是能在線蟲的神經元及節肢動物的肌肉內增加抑制性神經遞質GABA的釋放,GABA能作用于突觸前神經末梢,減少興奮性遞質釋放,從而引起抑制,蟲體麻痹死亡。由于吸蟲和絳蟲不利用GABA作為周圍神經遞質,因而對它們無作用。
3.1 不定期驅蟲
驅蟲時間的確定以豬場寄生蟲病癥發生時間為準,針對診斷感染寄生蟲種類選擇合適的驅蟲藥物進行驅蟲。采用此種驅蟲模式的豬場比例較高,大約占到26.3%,特別是在農村中小規模養殖使用頻率最高。此種驅蟲模式可操作性強,但是驅蟲問題較多,驅蟲質量不是很好。
3.2 一年兩次全場驅蟲模式
兩次驅蟲模式較為簡便,更易于操作。通常情況下,首次驅蟲安排在每年春季3~4月份,二次驅蟲安排在每年的秋冬10~12月份,每次驅蟲需全欄用藥。使用此種驅蟲模式,可用于大規模豬場驅蟲使用,占到使用頻率的65%作用。但是,此種模式兩次時間間隔較長,及時繁殖期在2.5~3個月的蛔蟲,在此驅蟲間隔時間內也能完成2個時代的繁殖量,很難達到理論上的驅蟲效果。
3.3 階段性驅蟲模式
指的是在某個階段定期進行驅蟲。通常情況下,種母豬安排在產前2周左右驅蟲1次;保育仔豬驅蟲1次;后備母豬轉舍前2周左右驅蟲1次;種公豬每年驅蟲2~3次。此種驅蟲模式難以凈化各階段豬群寄生蟲感染,種豬驅蟲效果最不理想。而且此種驅蟲模式下用藥非常分散,不便于操作執行。
3.4 “四加一”驅蟲模式
該模式下種豬每年每個季度驅蟲1次,全年4次。之后,仔豬40~45日齡進保育舍時驅蟲1次,后備種豬進入種豬舍前驅蟲1次,引進種豬隔離期并群前驅蟲1次。這種模式,驅蟲重點為種豬,實現源頭阻斷寄生蟲傳染的目的。而在實際應用中,此種驅蟲模式成功的基礎是選擇低毒、安全、驅蟲譜廣、能驅殺線蟲的幼蟲、使用方便的驅蟲藥。
驅蟲以高效、廣譜、安全類藥物為主。市場上使用的很多驅蟲藥物,都有強毒性,使用不當極易影響豬只安全,造成藥物中毒。由此,驅蟲用藥一定要謹慎。日常管理中,對懷孕母豬、仔豬盡量不要使用敵百蟲、左旋咪唑類藥物,以防中毒癥問題的出現。驅蟲前,必須要準備好腎上腺素、阿托品等等特效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豬只屠宰前3周內也不宜用驅蟲類藥物,避免藥物殘留豬肉。驅蟲期間,必須要同時搞好環境衛生,加強消毒管理,以便達到預先的驅蟲效果。
[1] 郭興超.豬場常見驅蟲藥物的種類與使用[J]. 山東畜牧獸醫,2014,(14):85.
[2] 彭麗波; 孫放.豬場常用驅蟲藥物介紹[J]. 養殖技術顧問,2011,(2):164.
[3] 鄭延平.養豬三種飼喂方法的剖析[J]. 養殖與飼料, 2006,(3):36.